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08-13姬宪立
姬宪立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慢性炎症病变,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本病常易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本病猝死的重要病因。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成慢性心肌炎而预后不佳。西医对于本病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1-2]。中医药疗法对本病有特殊疗效。我院在2004年03月至2012年05月,采用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去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03月至2012年05月,我院共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31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44±10.5)岁,平均病程1.2个月。对照组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43.5±8.5)岁,平均病程1.3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9年在昆明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3]:①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后。②有胸痛,心衰体征或(和)心律失常。③窦性心动过速、室内传导阻滞、非特异性复极改变。④有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不全表现。⑤心肌活检有特征性炎症改变。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β受体功能亢进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冠心病、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肌苷200 mg、ATP20 mg、辅酶A100U、维生素B6300 mg、维生素C 300 m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合并心衰者同时给予小剂量强心苷,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心汤:黄芪、生地、麦冬各15 g,大青叶、苦参各15 g,丹参25 g,五味子、板蓝根、玄参、桂枝10 g,金银花各10 g。加减:乏力、面色苍白者,加当归、龙眼肉;发热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连、射干;唇甲青紫者,加红花、桃仁、元胡;心烦、失眠者,加知母、百合;手足发凉、冷汗者加人参、附子;多汗、烦躁者,加牡蛎、龙骨、枣仁。1剂/d,水煎服,分早晚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x ± s,U/L)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损伤有关,同时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肌损害与心肌炎的形成也有重要关系。病毒的直接侵害和免疫反应介导损害心肌细胞,使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如果病变累及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等起搏或传导系统,则可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T改变[5]。本病西医一般采取休息和对症治疗等,无特效药。
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由风热时邪侵袭心肺所致,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为主要症状,属“心悸”、“胸痹”病范畴。中医治疗宜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主。基本方中黄芪为扶正固本,排毒排脓,补气升阳,强心健体;辅以五味子、玄参、桂枝滋阴复脉;山药平补气阴,使宗气贯心脉;大青叶入心经血分,丹参活血养心,清除未尽之邪热。诸药合用,共奏气阴得复,气血调畅之功。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于月明,李彤,林晓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442-443.
[2] 范予颉,张恩娟,晋献春.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进展.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2):88-89.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和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脏病意义和分期的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6-50.
[5] 马文英.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