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羊狂蝇蛆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2-08-07高丽英郭一辰尚海忠颜军新张元花王辉朝
高丽英,郭一辰,尚海忠,颜军新,张元花,王辉朝
(1.青海省海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德令哈 817000;2.青海省海西州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 德令哈 817000)
羊狂蝇,俗名羊鼻蝇,属双翅目(DIPTERA),狂蝇科(OESTRIDAE),狂蝇属(Oestrus),其幼虫寄生于羊鼻腔、额窦等部位,引起以羊不安、呼吸困难、慢性鼻炎和额窦炎为特征的鼻蝇蛆病。羊狂蝇蛆病大多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得不到重视。然而,此病所造成羊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等间接经济损失较大,我国新疆石河子地区曾做过完整的调查,患羊减少增重8.29%~3.58%,每只羊月均活重损失0.479~0.6kg[1]。而胴体肉损失达1.19~4.6kg/只,羊毛损失200~500g/只[4]。为了全面了解柴达木地区羊狂蝇蛆病的危害性及其流行情况,我们于2010年对该地区的羊狂蝇蛆病的危害性和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羊头 本次调查的羊头主要为青海柴达木地区德令哈市1个出售羊杂碎摊点的214个羊头、都兰县1个出售羊杂碎摊点的313个羊头。
1.1.2 羊群 青海柴达木地区的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天峻、都兰和大柴旦等5个市县行委,以50户牧民自养(放牧为主)的绵、山羊为重点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畜别、存栏数、发病数、发病季节、症状、治疗措施、成蝇出现时间、成蝇消失时间、牧场海拔、放牧草场类型等项目。
1.3 调查方法 根据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格,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实际走访养羊牧民羊狂蝇蛆病的流行情况,观察病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发病率等,现场检查病羊各项体征。
2 调查结果
2.1 柴达木地区不同区域羊狂蝇蛆病感染情况本次共检查527个羊头,53个羊头检出羊狂蝇蛆幼虫[2],感染率达10.06%,检出的幼虫中不仅有一、二期幼虫,还查出三期幼虫(见图1);调查柴达木地区的49家牧户结果表明,感染率最高是都兰县,为30.81%,其次是天峻县、格尔木、大柴旦行委,分别为6.25%、5.06%、1.14%,感染率最低是德令哈地区,为1.04%,羊狂蝇蛆总感染率8.89%(表1)。
图1 羊狂蝇一、二、三期幼虫照片
表1 各市县羊狂蝇蛆病感染情况 (单位:头、%)
2.2 不同自然环境的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地区的草场有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等。牧场海拔2700~3400m,平均海拔2980m,调查表明,羊狂蝇蛆病的发病情况和海拔高低和草场类型关系不大。
2.3 不同品种羊的感染情况 在调查中柴达木地区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羊狂蝇蛆病(表2)。其中,绵羊为10.76%,山羊为4.51%,但羊鼻蝇蛆病的致死率不高,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因该病导致羊只死亡的病例。国外曾有报道,个别羊只偶而可由大量的虫体阻塞呼吸道使羊窒息或继发病菌感染死亡[7]。
表2 不同品种羊发病情况 (单位:头、%)
2.4 成蝇活动季节 调查显示,羊狂蝇在6月初开始出现,7~8月份达到高峰期,9月份以后逐渐停息,炎热的中午成蝇出现的较多,风季成蝇出现的较少,下雨时节成蝇骤然消失。因此,成蝇活动力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在炎热的季节其活动力强,10月份以后气温逐降,即使在中午时节,成蝇活动也显得十分娇弱,飞翔能力明显下降。由于成蝇具有“趋光”和“突飞”的生物特性,形成了羊狂蝇只在炎热、无风的白天活动,以突袭方式的特有规律[3]。津巴布韦的Pandey于1989年研究出成虫的存活与繁殖活动在干燥环境比潮湿环境更为适宜,而干热又优于干凉气候[6]。
2.5 发病季节 柴达木地区羊狂蝇蛆病的发病季节主要在每年的春季(3~4月),同时这两个月也是发病的高峰期,调查发现,气温高的区域,发病季节在3月初,气温低的区域,发病季节则要到4月初;Ⅰ龄幼虫发育为成熟的Ⅲ龄幼虫,在夏季仅需25~35d的时间,而在寒冷的季节里,幼虫则在羊头内以Ⅰ龄幼虫的虫态滞育达9个月之久[5]。由此可见,发病季节提前或推后与当年春季气温的高低有关。
3 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的羊只是选了柴达木地区部分牧场随机抽查,调查的地区多为石质山地,有较为广阔的放牧草山,草场类型包括高寒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等6类。气候比较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海拔2700~3400m。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53.9~3526.1mm,平均气温-5.9~5.1℃。从调查结果来看,几乎每家牧户中都有羊只患此病的特点,通过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羊狂蝇蛆病是柴达木地区羊群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该病在柴达木各地养羊区覆盖率达100%,部分地区羊狂蝇蛆病感染严重,羊只感染率在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羊只生长发育。由于幼虫寄生的时间较长,对组织器官的损伤、虫体毒素作用及继发感染等而降低饲草的利用率,这种慢性感染过程带来的经济损失不亚于绵羊其他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这种经济损失常常是在被为“正常”养殖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有计划地开展预防性驱虫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控该病的关键。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羊狂蝇蛆病是柴达木地区羊只主要感染寄生虫之一,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驱虫措施,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柴达木地区羊狂蝇幼虫的寄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点,建议在成虫产幼虫的高峰期应实施防治措施。同时,改变放牧时间,炎热的夏季坚持早晚放牧,中午应将羊群赶至山坡草地,以减轻成虫的侵袭。但如何解决后续感染并打断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循环,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1]陈志蓉,薄新文,郑经鸿,等.羊狂蝇幼虫对绵羊的寄生危害及防治效果[J].草食家畜,1996(增刊):25-42.
[2]冯兰州.医学昆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57-167.
[3]郑经鸿,薄新文,陈志蓉,等.羊狂蝇化蛹、羽化的生物学研究[J].昆虫学报,1996(39):63-67.
[4]Ilchmann G,Betke P,Grafe D.Studies on oestrosis and its control in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J].M Vet Med,1986,41:128-132.
[5]Mitchell W C,Cobbett N G.Notes on the Life Cycle of Oestrus ovis[J].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1933,83(5):780-781.
[6]Pandey V S.Epidemiology of Oestrus ovis infection of sheep in the highveld of Zmbabwe[J].Veterinary Parasitology,1989,31(3-4):275-280.
[7]Parihar N S.Inflammatory lesions in sheep brain[J].In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1989,59(10):1268-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