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至“熬羊头”

2017-02-06菜丛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八爷蹄子羊头

菜丛

冬至晚上熬羊头,俗称“熬冬”,是冀中平原的民俗。它的寓意在于熬过一年中最长的冬夜,迎接阳气回升的头一天。

在古代,冬至节备受抬举,和过年、端午、中秋并列为四个最大的节日。清代顾禄所著《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见古人对冬至节十分重视。“冬至熬羊头,五谷大丰收”说的是只要在冬至节的晚上熬羊头吃,来年就会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喝了羊头汤,养个好儿郎”是指冬至喝了羊头汤怀孕后,可以生个健康壮实的男孩子。喝羊头汤和生儿子有什么关系呢?俗话说:“冬至阳生。”冬至阳气开始上升,而“羊”是阳的谐音字,喝了发暖的羊头汤,可谓双阳至,会对孕育男孩有帮助的。

俗话说“雪大羊儿肥”。小雪节后,羊基本上停止了户外放牧,大多数日子是圈起来喂养。由于羊的活动量减少了,进食后容易长膘,到大雪节后,羊是最肥的时候,如果数九后过一段时间再宰杀,羊由于长时间圈养,可能会食欲不振,膘反而会慢慢瘦下来。在这个时候,养了羊的农家会把最肥的羊宰掉,而有羊群的生产队,也会宰杀几只羊,把发暖的羊肉按照人头分给社员。至于若干个羊头,队长一般是不会分配给社员的,他要用来进行一年一度的熬冬。

我们这个生产队的队长叫吉利,当时他大概三十多岁。把羊肉分完后,他就提上两三个羊头到辈分最大、年岁最长的八爷家,一进门就叫道:“八爷!我把羊头提来了。明天晚上大家来你家熬冬哇!”出了八爷家的门,就指使一两个年轻人到牲口棚大院去给八爷家抱去一些柴草。杀羊的把式在宰杀场把羊肉分完后,就拿上屠刀跟在队长后面来到八爷家,让八奶奶烧上一锅开水,和八爷一起把羊头的毛烫掉,洗得干干净净,预备熬冬时使用。

冬至节那天晚饭后,那些受到队长邀请的各生产小组组长、农业技术员和种田的老把式,便来到八爷家。八奶奶早已经把羊头汤熬好了,把羊头连汤带水舀到一个大瓷盆里,端到屋内的炕桌上。七八个人脱掉棉靴,围着炕桌而坐。桌上羊头飘香,屁股底下是暖烘烘的热炕头,大家边喝羊头汤边聊着今年的收成情况,议论着明年开春的生产打算。实际上,这熬冬是一个聚贤会,是为明年的生产早做谋划。

受队长邀请参加熬冬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家则在自己家熬冬。

有一年,我家没有喂羊,当然也就没有羊可杀。冬至的前一天,父亲要到七里外的镇子上赶集买个羊头回来熬冬,正巧遇到邻居六叔,他拦住父亲说:“别去了。我表哥今早儿送来了一个羊头、两个羊蹄子和几块蒸熟的羊血,够我们两家熬冬的了。”

第二天下午,母亲早早就把菜馅调好了,把做皮儿的面也和好了。因为,冬至晚饭要吃“冻耳朵”,也就是饺子。母亲让父亲和我把这些都搬到六叔家去搭伙,母亲和六婶开始捏“冻耳朵”,父亲和六叔开始用开水烫羊头、羊蹄子,我和六婶的女儿小荷姐则开始炒麻子,两家人在一起忙碌着,充满欢声笑语。

吃了“冻耳朵”,六叔和父亲用土坯在屋内砌起了一个简易灶,在灶上安上了一口半大铁锅,把羊头和羊蹄子放到里面,加入茴香、花椒、葱段、姜片和盐,添上水,六婶和母亲开始烧锅。父亲回家拿来自己的高粱烧酒,六叔拿出自家酿的米酒。

很快,羊肉的香膻气充满了土坯屋子,整个屋子变得热气腾腾,暖和起来。两家人围灶而坐,小荷姐给每个人舀上一碗羊汤,六叔则用一把锋利的小尖刀,把羊头和羊蹄子上的肉剔下来让大家品尝。大家喝羊汤、品羊肉、吃炒麻子,念叨着以后的日子,只觉浑身发暖,脊梁上都潮乎乎的,一直到夜深才散。

等我回到家里钻进了被窝,一觉醒来,已经鸡叫头遍了,但街头上仍有说笑声,他们也是参加熬冬后要回家的。看来,他们真是把冬至夜当成除夕夜熬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八爷蹄子羊头
羊头木乃伊
八爷与骆驼石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伊斯坦布尔的两只羊头
《红楼梦》“蹄子”意象创意及译者的策略适应
追桃
牛蹄子历险记
初生牛犊不怕“虎”
八爷的宝贝
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