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主体的视角

2012-08-06

图书馆 2012年5期
关键词:主体生态用户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网络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目前面临着生态失衡日益加剧的情况,如何构建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美国社会科学家Weinberg G.M.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信息生态中的信息伦理问题〔1〕;ThomasH.Davenport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提出了微观层次的信息生态学概念〔2〕;我国学者韩刚、覃正在信息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生态链概念〔3〕;张真继在《网络社会生态学》中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分析了网络的生态学属性;袁文秀等人从生态角度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网络生态的失衡〔4〕。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信息生态失衡。然而,系统地从信息主体角度出发研究信息主体引起的网络信息生态失衡却比较少,而信息主体却是信息生态系统中最初的生产者和最终的使用者,对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失衡及完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信息主体视角,深入地分析信息主体造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并从信息主体角度为构建和谐网络生态系统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1 信息主体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关系分析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主体、信息环境和信息本身三个因子构成。研究网络信息生态,就是研究信息-人-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5〕信息主体作为其中唯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子,其种类是否齐全、信息生态位是否合理,以及信息主体能否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网络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6〕信息主体素质的高低、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整个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好坏。

2 信息主体引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

信息主体根据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功能,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无论是其中任何一方,对网络信息操作利用不当,都会造成网络信息生态失衡。

2.1 信息生产者引起信息超载和信息污染

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生产和传播信息,据统计,网络信息年增长率为200%,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某些信息生产者在利益的诱使下有意散布大量暴力信息、淫秽信息,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此外,由于信息生产者对网络信息资源更新的不及时,导致各种无用信息、老化信息阻塞信息通道,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使用率和信息资源的价值,造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

2.2 信息传递者对信息生态系统的破坏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者不仅包括普通信息用户,还包括维持网络正常运作和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络运营商。一旦虚假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信息用户的参与就会加进大量的新内容或改变原有内容,这种滚雪球效应加剧了虚假信息的危害和影响。而网络运营商信息意识不强和信息甄别能力较差,不能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和严格把关各种输入的信息,导致信息传递失真、误时,从而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3 信息使用者造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

狭隘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的极度扩张造成信息资源不合理地被独享或专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主导地位进行信息渗透,妄图实现“信息殖民化”。目前网络上有80%的信息传输和服务控制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他们是网络数据的绝对发送者和操纵者。另外,信息使用者往往把网络的虚拟性等同于虚幻性,认为在这种虚拟的空间里可以任意妄为,平时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在网络上都找到了平台和保护伞,人们无需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进而引发人情冷漠、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7〕

3 基于信息主体角度的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策略

和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高速流转、信息传递准确和信息生态位合理的系统,本文基于信息主体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3.1 以政府为主的宏观信息主体应对策略

3.1.1 加快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和谐以信息和谐为前提,即信息流动迅速、转化准确的生态平衡。而网络基础设施是生态平衡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若跟不上网络发展速度,就会造成网络堵塞、信息失真误时等生态失衡。国家在“863”高新技术计划中已经开始研究修建信息高速公路,但我国网络覆盖率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要进一步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的发展形势,努力实现政府、教育、企业信息化,从而疏通信息传播信道,减少信息传递周期,提高信息效度和信息资源利用率。

3.1.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目前,我国针对信息生态失衡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多部法规。但从整体上来说,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多属于禁止性规范或事后性规范,引导性不足。政府应加快限制性、引导性立法,不适宜制定刑法,可以试探性地制定行政法或刑事诉讼法。同时,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促使信息主体形成强有力的内在约束机制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1.3 政府信息配置合理化

在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政务信息、公共图书馆信息等公共信息,只有由政府提供,才能保证信息服务的公平,保证信息资源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合理分布。但政府宏观配置方式不能及时了解信息主体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的传递消费情况,因而应通过招标平台和基于市场机制的外包手段将公共信息服务市场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均等分配,并制定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集聚。〔8〕同时,完善弹性化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构建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公众申诉渠道,实现信息在政府与公众间的自由共享。

3.2 中观信息主体路径选择

中观信息主体不仅包括网络运营商、网络服务提供者等信息管理者,还应包括各类企业和高等院校,在信息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2.1 利用信息组织方法,优化信息资源布局

信息管理者应借助信息组织技术,将结构清晰、方便易用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利用主题网关、门户网站、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手段重新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对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和控制〔9〕,使信息资源在各领域、各地区得到合理分配。

图1 信息组织模式图

3.2.2推进信息市场管理,实现信息产业联盟

企业作为市场机制的中坚力量,需加快信息市场的建设步伐,打破信息资源的条块分割,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从根本上杜绝信息重复和信息冗余;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如私钥加密、公钥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以保障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场的稳定。在信息市场完善的同时,加快形成信息产业联盟,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信息领域产学研合作,带动全国信息产业发展。

3.2.3 注重培育信息人才,加强信息队伍建设

第一,图书情报学科带头推进信息地图建设(information map),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一种指明信息资源如何使用的导航式工具;第二,加快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适用性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推进“万名软件适用人才培训工程”;第三,在校园内举办招聘会和交流会,构建企业和人才双向交流的平台,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储备力量。

3.3 微观信息主体提高信息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主体,抹去了身份的烙印,失去了社会地位的束缚,责任承受对象变得模糊,信息主体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自律”。

3.3.1 提升信息素养,改善网络舆论生态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也就是被称之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以新浪微博为例,从2009年到2011年,微博用户激增,每天微博发布数多达7500万。尤其在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当中,广大网民通过微博发布相关信息,这种渠道和力量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10〕因此,通过提升信息主体的信息素养和自我防范意识,利用微博这一重要信息源头,可以增强网络媒体的文化引导力,丰富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使网络信息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从而改善网络舆论生态。

3.3.2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信息的产生、加工、控制和提取这一过程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何帮助信息用户在网络世界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和信息满意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途径:

图2 智能答疑系统模型

第一,建立专家智能答疑系统。信息主体利用提问部件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者利用讨论部件参加新闻组方式的异步讨论和Web方式的同步讨论,由搜索部件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搜索,并将搜索到的答案反馈给用户。如果没有搜索到所需信息,系统将把用户的问题自动传递给系统的专家寻求解答。〔11〕

第二,推广“云”计算的使用。“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端的简单化,由“云”代替信息主体处理和储存数据,减轻了信息用户的信息技术负担;此外,云计算不仅为信息用户提供了数据共享的平台,使信息用户不用担心信息丢失和信息迷航,而且为信息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人们无需再担心因疏忽导致的数据丢失或者各种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等信息安全问题。〔12〕

第三,Web2.0下信息检索多途径选择。Web2.0集各类信息资源为一体,利用消费者的自助服务和集体智慧实现了信息用户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信息用户可以借助搜索引擎、Blog、定制推送、RSS等Web2.0提供的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源〔13〕,从而拓宽信息搜索通道,使信息需求能够覆盖整个信息网络,实现信息有效共享和及时流转。

图3 Web2.0概念图

4 结语

从信息主体角度研究信息主体对网络信息生态的影响,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信息主体的作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网络信息生态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网络发展的日益加快,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需要信息主体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动态发展中寻求网络信息生态发展的平衡与稳定。

1.Weinberg G.M.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New York:Van Nostran Reinhold Company.1997

2.ThomasH.Davenport,Laurence Prusak.Information Ecology: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韩刚,覃正.信息生态链:一个理论框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18-20

4.袁文秀,余恒鑫.关于网络信息生态的若干思考.情报科学,2005(1):144-147

5.陈曙.信息生态研究.图书与情报,1996(2):12-19

6.娄策群,赵桂芹.信息生态平衡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情报科学,2006(11):1606 -1610

7.Abbas Jamalipour,Farshad Javadi,Kumudu S.Munasinghe.Resource competition in a converged heterogeneous networking ecosystem,2011(2):1549-1559

8.赵云合,娄策群.信息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因素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1):1-4

9.周晓英,曾建勋.网络世界的信息组织.情报资料工作,2009(2):5-9

10.互联网信息污染问题显著,评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http://www.tianshannet.com/news/content/2011 - 12/06/content_6396926.htm

11.柳泉波,黄荣怀,何克抗.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远程教育,2000(8):43-48

12.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图书与情报,2009(4):47-52

13.李河.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图书情报工作,2007(11):46-50

猜你喜欢

主体生态用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关注用户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