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电视新闻播报的语境顺应性对比研究

2012-08-06范开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语境交际

范开芳

(宿迁学院 五系,江西宿迁 223800)

一、引言

近年来,传统上属于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新闻播报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注意。Colleen Cotter(廖述霞,2004)总结了国外新闻研究的三个分支:(1)语篇分析:语用学角度、会话分析、变异分析、拉波夫叙事结构分析以及交互社会语言学分析;(2)社会语言学分析:变异分析、风格分析及其他类似分析;(3)非语言学分析:对政治科学、媒体范例的分析以及一定程度的文化分析。国内也有学者对新闻进行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如功能分析(任芳,2002;廖艳君,2006)、文体分析(史文霞,2001)、认知分析(廖述霞,2004;谭姗燕,2005)、语境分析(聂仁发、杜纯梓,2002)、对话分析(李曙光,2006)、文化分析(吴自选,2005;)以及语用分析(陈洁、徐晨,2006)等等。但是,对新闻播报这一现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对电视新闻播报这一动态的过程,鲜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究。第二,已有的对新闻播报的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均属于静态分析,尚未出现对播报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的研究;第三,对电视新闻播报这一动态过程进行英汉对比的研究中,大多仅局限于纯语言角度,而未全面涉及语境因素(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英汉电视新闻播报代表东西方两种典型不同语言的电视语用方式,因此对其进行语用顺应对比分析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而且对新闻工作有语言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背景

Verschueren(2000)的语言综观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行为,具有社会学意义,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考察语言使用必须“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合角度将语言现象与其作为行为的语言使用联系起来”。语言综观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即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能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语言的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前两者规定了顺应的范围,即言语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要素的总和。顺应的动态性,是指语言选择过程中在语境和语言结构方面所做的动态顺应。最后一个方面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对意义作出不同顺应的意识反应。这四个方面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发生,共同作用于交际结果。

三、研究思路

1 电视新闻播报的语用顺应分析框架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将顺应论和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的选择和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如下分析框架:

图1 电视新闻播报的语用顺应分析模式

该框架表明,不同于面对面交流等即时类交流,电视新闻播报这种交流方式的语境由电视新闻制作人和新闻作家预先设定。为满足交际需要,电视新闻制作人和新闻作家需要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作出选择。同时,这些选择要顺应电视新闻播报的语境因素(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以实现传播信息、传达消息的交际目的。语境因素和语言选择以及非语言选择之间要相互顺应,与此同时,预先设定的语境也对语言和非语言层面的选择产生影响,同时对观看语境造成影响。因此,电视新闻播报是一个在交际者一方和双方之间相互顺应、不断选择的过程。

2 语料选取

CCTV新闻(CCTV News)和BBC世界新闻(BBC World)可分别被看作是中英电视新闻播报的代表语料。因此,本文所使用的中英电视新闻播报的语料来自上述两个频道整点新闻的播报语料:字数分别为4 439字和6 343字的两篇BBC世界新闻之整点新闻播报的文本,和字数分别为7 999字和8 585字的两篇CCTV新闻之整点新闻播报文本。该四篇文本均是本文作者使用Real Player截取相应视频材料,并对之进行听录而得。

四、对CCTV和BBC语境选择的语用顺应对比分析

为达到交际需求,CCTV和BBC电视新闻播报的语境选择都要顺应播报方式预先设定的语境因素。在顺应过程中,二者的语境选择存在差异,对交际语境的顺应程度也有所不同。

1 语境选择对比

1.1 时间关系

电视新闻播报中的播报员、报道记者、采访记者和被采访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可以进行话轮的转换,与此同时,不同的播报方式,例如:图片资料、字幕和口头播报等,也可以不断转换。话轮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播报方式的转换可以影响观众对接收信息的处理速度。

统计显示,BBC播报的播报时间大多在0~10秒和10~10.99秒之间,这两个持续时间段的播报分别占所统计之播报时间总量的31.03%和43.68%;而CCTV播报的播报时间大多在10~10.99秒和20~20.99秒之间,这两个持续时间段的播报分别占所统计之播报时间总量的35.5%和28.81%。由此可见, 在BBC新闻播报中,参与方之间话轮的转换频率比CCTV的高,也就是说,与CCTV相比,BBC每种播报方式持续的时间更短,因此,BBC新闻播报中有更多的镜头转换,播报方式更为灵活多变。表1中,①指“播报员坐在有观看屏幕的演播室里进行直接播报”的播报方式,②指“记者报道,且带有图片信息”的播报方式,③指“播报员播报,且带有图片信息”的播报方式,④指“采访”的播报方式,⑤指“文字报道”的播报方式,⑥指“电话连线”的播报方式,⑦指“记者现场报道,有或没有图片信息”的播报方式。

表1 BBC世界新闻和CCTV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不同播报方式的次数(占所统计之播报方式总量的百分比)

表2 播报方式的持续时间段(占所统计之播报持续时间总量的百分比)

1.2 空间关系

美国人类学教授Edward Hall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个人距 离(personal distance)、社 交 距离(social distance)和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四种(Cohen,1987: 45)。其中,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都涉及相对比较私人的空间,而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可以给人以安全放松感。在新闻播报过程中,播报员、记者和观众之间的空间关系,即电视屏幕上播报员以及记者镜头的远近,也可以按这种标准进行划分。对比播报截图后,我们发现,CCTV给播报员的镜头基本都是近镜头,缺少远近的变化,这种镜头形成的观众和播报员或和记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被称为个人距离,个人距离凸显播报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而BBC的新闻播报过程中,除了给播报员的镜头有远近的变化外,角度也在不断变化,这种给播报员的远镜头可以被称之为社会距离。

1.3 道具使用

道具是指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使用或呈现的工具,包括播报现场设置,以及用于呈现新闻事件的辅助播报工具(如屏幕中的观看屏)等。播报现场设置和播报使用的辅助工具会影响新闻播报过程,进而影响观众的观看语境。对比播报截图后,我们发现,就播报现场的设置而言,BBC世界播报室的设置比较多样化,观众可以从镜头上看见播报员前面的桌子、播报室的播报员和事件现场记者通话和呈现图片资料的观看屏、隔壁工作室的玻璃墙等。相比而言,CCTV播报室里的设置比较单调,观众可以看见的仅限于播报员前面的桌子以及播报员后面的透明玻璃墙。就播报员使用的辅助播报工具而言,在BBC的新闻播报中,除了有上面所说的可以看图片资料及连接事件现场的观看屏,还有桌子上的电脑、笔和新闻稿等;而从CCTV新闻的屏幕中,除了从播报员的视线中可以推测出的新闻稿,观众很难发现其他辅助工具。因此,与BBC播报相比,CCTV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播报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较少,而且较为单调。

2 语用顺应分析

2.1 顺应观众对安全感的需求

安全感是一个人计划做某事或继续做某事的前提。对于电视新闻播报而言,如果播报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是社交距离,观众就会觉得个人安全有所保障,但如果是个人距离,观众会觉得个人空间被侵犯,没有安全感,进而不愿意继续收看播报内容。分析已知,BBC给播报员的镜头有远近的变化,播报员和观众的空间距离不时在社交距离和个人距离之间转变,这样的空间关系选择不会使观众产生个人空间被侵犯的感觉;而CCTV新闻频道给播报员的始终是近镜头,播报员和观众间的距离始终是个人距离,这样的空间关系选择可能使观众觉得个人空间被侵犯,没有安全感。因此,从顺应观众对安全感的角度来看,BBC世界频道的对空间关系的选择顺应程度更高。

2.2 顺应观众信息处理机制的要求

新闻播报中,句子越长,大脑对它的处理越费劲。对比已知,BBC主要播报方式的持续时间是0~9.99秒和10~10.99秒,而CCTV主要播报方式的持续时间是10~10.99秒和20~20.99秒。显然,相比而言,BBC主要播报方式的持续时间比CCTV的短,所以大脑更容易对BBC新闻事件进行信息处理。其次,主要播报方式之间的转换频率也会影响信息处理机制。在相同半小时的整点新闻播报过程中,BBC的主要播报方式的转换频率比CCTV的高,换言之,BBC在相同播报时间内所选用的播报方式比CCTV多,播报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帮助观众处理所接收的信息。再次,新闻播报的空间关系也可以影响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根据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Ungerer &Schmid,2001:156),观众在收看新闻播报时不能同时注意到播报员或记者和新闻事件,换言之,播报员或记者和新闻事件不能同时进入观众的认知,两方中更凸显的一方更容易被观众认知,分析已知,BBC在空间关系上的选择相比较CCTV而言凸显了新闻事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处理。

2.3 顺应电视播报渠道

Verschueren(2000:103)认为,言语交际唯一生理意义上的交际渠道是语音,所有其他语言渠道或多或少都是合成渠道,而我们认为,交际渠道就是交流得以实现的媒介,这里即是电视播报这种合成渠道。作为交际渠道的电视播报,其特点之一是无即刻反馈性,即观众不能即刻参与交流,交际语境在某种程度上由电视新闻制作人预先设定,观众在收看新闻时无法就新闻制作人预先设定的语境进行选择,因此,新闻制作人对此应该有较高的意识程度,在进行语境选择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BBC在进行语境的预先设定时意识程度比CCTV的高。

五、结语

综上分析,BBC新闻制作人选择语境时比CCTV的意识程度高,顺应程度好。这在选择语境方面,对CCTV新闻频道整点新闻制作人有一定的启发:首先,在时间关系选择上,CCTV播报新闻时应适度缩短任一种播报方式的持续时间,顺应观众信息处理机制,还可以适度增加对每条新闻事件的播报方式,使播报方式多元化,给观众以多种处理信息的选择方式;其次,在空间关系选择上,CCTV应适度调整播报员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即调整给播报员镜头的远近,给观众以安全感,同时也给新闻事件以图形凸显的地位,使观众在收看新闻播报时有参与感;再次,在道具使用方面,CCTV可以适度使用辅助播报工具,如观看屏,丰富新闻播报方式,激发观众兴趣,同时,播报工具多元化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处理接收的信息。

[1]Cohen,A.A.The Television News Interview[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87.

[2]Dominick,J.R.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M].Boston: McGraw-Hill,Inc.,1994.

[3]Newsom,D.& J.A.Wollert.Media Writing: News for the Mass Media[M].California: A Division of Wadsworth,Inc.,1985.

[4]Ungerer,F.&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陈洁,徐晨.新闻标题语的顺应性研究—— 《人民日报》国内版与海外版同一新闻事件的标题语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

[7]李曙光.新闻语篇对话性初探——情态语言资源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8]廖述霞.英语广播新闻的图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

[9]廖艳君.论新闻报道语体研究的语言学视角[J].新闻界,2006,(5).

[10]聂仁发,杜纯梓.新闻语篇的语境分析Context Analysis of News Text[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11]任芳.新闻语篇句式模型的批评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12]史文霞.应用语域理论于报纸新闻报道的文体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13]谭姗燕.报刊新闻结构形式的认知语言学解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4]吴自选.文化差异与电视新闻翻译——以选送CNN World Report 的新闻片汉译英为分析个案[J].上海翻译,2005,(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