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角色与值的指称关系分析

2012-08-06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所指先行层面

王 劼

(苏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

一、引言

人们通常认为,篇章回指中的回指语和先行语具有相同的所指对象,即指同(coreference),并把其视作回指释义(anaphora resolution)或回指产出(anaphora production)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模糊回指(vague reference)(王军,2009: 1-4)中,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指同关系受到质疑,似乎回指语与先行语在具有不同指称对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的形式衔接与概念连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演化回指关系入手,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角色”与“值”的概念,对各种回指关系中的指同关系进行阐释,旨在更为全面和深刻地揭示篇章回指中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各种关系。

二、模糊回指与演化回指

王军(2009: 2)认为,模糊回指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一个回指语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先行语的情形,另一种是一个回指语与唯一的一个先行语的所指对象不同。两种情形分别如例(1)和(2)所示。

(1)His everyday life was surrounded bythe dentist,the department store,the osteopath,the doctor,the psychiatrist.He found no way to paythe bills.

(2)Wash and coresix cooking apples.Puttheminto a fi reproof dish.

例(1)是一个间接回指的实例,the bills(账单)的先行语既可视作是由the dentist,the department store,the osteopath,the doctor 和the psychiatrist五个名词性成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认为其中的每一个名词性成分都是the bills的先行语。由于每一个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中包含各不相同的“账单”,这就使得使用the bills进行回指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例(2)是个颇受争议的例子。除了Halliday &Hasan (1976: 2)认为them指称的是six cooking apples以外,大多数学者(如Morgan & Sellner,1980: 180;Carrell,1982: 483;Brown & Yule,1983: 201;刘宇红,2003: 20)认为两者的所指并不相同,也就是说,them的真正所指对象应该是“清洗并去了核的六个待烹饪的苹果”(six cooking apple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washed and cored)。然而,朱永生和严世清(2001: 54)及胡壮麟等(2005: 433)给出了下面的解释。他们一方面赞同them与six cooking apples的所指不同,但又认为由于鸡块“与鸡仍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根本不会想到其他地方”。此外,“从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一个事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能因为起初说的鸡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否认它是鸡”。

我们暂时撇开例(1)中的问题不谈,重点研究例(2)所反映的问题。语言学对语内回指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句法学到功能语言学,再到语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高原,2003: 1-31)。形式句法学仅关注句法层面的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关系,语义与认知因素都被排除在外,其研究的重点在语言成分之间的句法制约关系。在这种研究中,不存在所谓的同指关系,因为同指属概念层面的范畴。功能语言学一般也不关心同指,而是关注语言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制约过程中形成的篇章衔接功能。只有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才真正关注回指关系中的同指问题。如果我们不考虑看问题的视角,就有可能在某个问题上产生毫无意义的争辩。Halliday & Hasan认为,them指称six cooking apples并没有错,因为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看,这只是在说两个语言成分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关联,并非表示them与six cooking apples的所指相同。而认为them与six cooking apples所指不同的观点也没有错,但前提是他们都应该是基于语用认知的视角来看问题。朱永生等和胡壮麟等完全是从语言交际的视角看问题,虽然观点本身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并不能回答例(2)所涉及的同指问题。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例(2)就可以发现,当前一小句引入six cooking apples这一成分时,其所指就是“六个烹饪用的苹果”,而当在下一小句使用them进行回指时,其真正指称的是已经被“清洗和去核”的那“六个烹饪用的苹果”。这种由于客体的变化所导致的先行语和回指语的指称对象不一致的现象被称作演化回指(revolving anaphora)(Korzen et al.,2011)或演化指称(revolving reference)(Reboul,1999),其中的先行语指称未演化(not evolved)的客体,而回指语指称演化了(evolved)的客体。例如:

(3)Kill an active,plump chicken.Prepare it for the oven,cutitinto four pieces and roast it with thyme for 1 hour.(Brown & Yule,1983: 202)

(4)The compactor crushed a VW.A huge crane then moveditto a railcar.(Asher,2000: 142)

演化回指是一种介于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Korzen et al,2011:85),通过对演化回指的分析和阐释,可以对深入解析各种回指现象中的同指关系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启示。作为深入解析回指现象的切入点,Fauconnier使用角色和值的概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三、回指关系中的角色与值

根据 Fauconnier(1997: 134),当一个新成分被直接引入一个基础空间时,这个成分就是一个角色(role),而对这一成分进行扩展的另一个成分就是一个值(value)。例如:

(5)If Paul goes toa well-known store,he will spend money.

(6)Paul went toWoolworth.

在例(5)中,不定成分a well-known store首先建立起一个包含特定结构成分STORE, KNOWN和GO的角色。当例(6)引入Woolworth这一成分时,由于背景知识告诉我们,Woolworth是一家知名的商场,因而它就含有STORE,KNOWN和GO这样的结构,这样,a well-known store与Woolworth因为拥有相同的结构就产生了匹配关联,由a wellknown store所表达的角色在Woolworth上得到了实现,也就是说,Woolworth成为实现a well-known store这一角色的一个值。

在回指关系中,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回指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基础,这一点也在王军和高明强(2009)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明。在匹配的基础上,回指语作为一个值使得先行语的角色得到意义的延伸(expansion)(Fauconnier,1997: 134),而用王军和高明强(2009: 95)的话说,是回指语把由先行语所表达的概念转移到回指语所在的位置上。角色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框架(frame),其意义的实现必须要与实际的篇章语境结合在一起,并由回指语体现出来。

匹配可能发生在三种不同的层面上,即通用的基础层面(the base)、当前聚焦的空间层面(the space currently in focus)和仅限于某一特定辖域类型的类属空间层面(a generic space for a certain domain type)(Fauconnier,1997: 138),因此,角色的类型也有相应的三种。以例(5)为例,第一层面的角色与STORE对应,泛指任何类型的商店,第二层面的角色与A WELL-KNOWN STORE对应,是指篇章中正在聚焦的一般类型的知名商店,第三层面的角色是指特定时间、空间或场景范围内的几个WELL-KNOWN STORE中的一个。可见,角色具有不同的层级,第一层级的角色最抽象,第二层级的角色是对第一层级角色的具体化,第三层级的角色又是对第二层级角色的具体化。究竟哪一层级的角色与回指语所指对象进行匹配,要视具体的篇章语境而定。在例(5)和(6)中,回指语与先行语所指对象的匹配均发生在第二层面的角色上。

Reboul (1999)和马莹莹(2006: 20)使用心理表征理论(Theor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对演化回指现象进行了阐释。

(7)Takea plump,lively chicken.Killit1,prepareit2for the oven,cutit3into four pieces and roastit4in the oven with thyme for an hour.

根据Reboul(1999: 3-4),Take a plump,lively chicken能够激活一个新的关于chicken的心理表征MR,该心理表征中的特定的信息会被后续语境信息所修改(modif i ed)。然而,尽管进行了各种不同的修改,MR却始终保持不变,故可以不断地使用代词it对其进行回指。我们认为,Reboul对MR的解释过于笼统,他所说的“激活一个新的关于chicken的心理表征MR”究竟是指包含take a plump,lively chicken中所有信息的一个MR,还是单纯由chicken所激活的一个一般的MR?如果是前者(根据Reboul的表述,这种可能性最大),MR应该是属于第二层面的角色,是篇章中正在聚焦的一个一般的对象,但它不可能在后续语境信息的修改下依然保持不变。我们认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随着take a plump,lively chicken的出现,核心成分chicken激活一个第一层面的角色MR。该MR在语境信息take a plump,lively的修改下发生变化,继而成为篇章中正在聚焦的第二层面的角色。后续几个代词it的使用需要从语言形式和概念内容两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从形式上讲,it的使用是为了衔接。根据经济或省力原则(姜望琪,2005)的要求,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回指语应该选择使用最为简单的形式。尽管例(7)中所使用的四个it的真正所指均不相同,但在特定语境的制约下,重复使用的四个it并不会引起歧义。我们前面说过,在语言形式层面上,不存在所谓的指同,因此,一旦提到所指或指同问题,就必然要涉及概念内容。从概念内容方面讲,四个it的真正所指实质上是基于第一层面角色的值的实现,而由于这些值的实现方式各不相同,各自的真正所指也就有所不同。每一个it值的实现有赖于特定语境信息的制约:it1的值是在第一层面的角色与Take a plump,lively...Kill相互作用下实现的,it2的值是在第一层面的角色与take a plump,lively...Kill...prepare...for the oven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以此类推,每一个it值的实现都是第一层面的角色与特定语境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值才是回指语的最终所指。

四、角色与值在不同回指关系中的体现

利用演化回指中的角色和值的概念来分析回指关系,最大的好处在于这种分析可以把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关系的各个深层指称层面完整地展现出来。指称是个通用性很广的概念,它既可以同时包含外指(exophora)和内指(endophora)(如在功能语言学研究中),也可以单纯指外指(如在语言哲学中)或单纯指内指(如在篇章回指研究中)。在篇章回指研究中,指称既可以指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形式上的照应关系,如Halliday和 Hasan(1976: 2)在讨论例(2)时所说的“第二句中的them指称第一句中的six cooking apples”,也可以指概念层面的回指项与先行项①之间的指称关系(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通常这样使用)。上述指称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最为复杂的是语内回指概念层面的各种指称关系。下面我们将分别以演化回指、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的典型结构为例,利用角色与值的概念展示其中存在的各种指称关系。为了使解释相对完整,形式层面的指称关系也被包括其中。

1 演化回指中的指称关系

尽管前面已经用了较大的篇幅阐释演化回指的指称关系,但为了更形象地展示这种回指中的指称关系,并更清楚地与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的指称关系进行比较,我们认为仍有必要用图示的方式再次进行说明。此处仍以例(2)这一典型的演化回指为例。

Wash and core six cooking apples.Puttheminto a fi reproof dish.

图1 演化回指的指称关系结构

首先需要对图(包括后续各图)中的各种符号标记进行说明。单实线箭头表示指称关系,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指称对象。带虚线的箭头表示语境对某一成分的影响,箭头所指方向为受影响的成分。空心箭头表示前面整合的信息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传递。非斜体的单词(不包括粗体单词)表示形式层面的语言表达,而斜体的单词表示概念层面的内容。双下划线表示对先行项起影响作用的语境信息,而单下划线(在下面直接回指中会出现)则表示对先行项不起明显影响作用的语境信息。

如图1所示,演化回指包含7种指称关系。一种是纯语言形式层面的指称关系,由them指称six cooking apples。三种是先行语和回指语激活直接激活心理表征:six cooking apples直接激活一个第一层面的角色(Role1)some things以及一个相对具体的第二层面的角色(Role2)six cooking apples,而them直接激活的是一个表示复数的心理实体them。由于them与some things能够建立起最基本的匹配关系,故them可以指称some things,这是回指关系得以建立的最根本的基础;而抽象的some things在该语句中直接体现为six cooking apples,因而six cooking apples也是them的指称对象。在语境信息wash and core的影响下,six cooking apples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后续语境信息put...into a fi reproof dish的作用下实现为them所指称的值,即six cooking apples that have been washed and cored。值是角色的实现,但这一过程是在与先行项和回指项相关的语境信息的影响下完成的。只有角色实现为一个值,整个的演化回指过程才算终结。值的实现不但是回指过程的终点,也是后续语义表达过程的起点,所以,当我们说them指称某一个值时,可能已经是在回指关系之外谈语义的表达了。

2 直接回指中的指称关系

直接回指是最为常见,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种回指关系,其中又以代词回指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由于本文把演化回指从回指中剥离了出来,所以下面将要讨论的代词直接回指仅指所指对象未经历时间变化的一种形式。例如:

(8)Peterlikes fi sh,buthealso likes meat.

例(8)只是在对人物Peter相对稳定的某种状态进行一种描述,不涉及该人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所以语境信息likes fi sh...also likes meat不会对Peter这一人物带来任何状态上的改变。我们可以把这类直接回指称作状态描述型直接回指,这种对所指事物/人物的状态进行描述的直接回指与演化回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语言语境对该事物/人物是否会造成物理上的改变。如图2所示。

图2 状态描述型直接回指的指称关系结构

由于语言语境对先行项Peter和回指项he均未造成物理上的改变,所以作为角色Role2的Peter在后续话语中所实现的值value依然保持不变,即仍为Peter。先行项Peter和作为值的Peter从形式上看是相同的,但其语用功能并不相同。如果先行项Peter在后续话语中不再被提及,其功能作用则仅限于其所存在的前述话语片段之中,只有在被后续话语提及的情况下,先行项Peter才能作为一个角色在后续话语中被实现为一个值。

3 间接回指中的指称关系

文旭(2004: 11)指出:“在话语中,一个代词、名词短语或指称语可以不直接共指前面出现的另一个名词短语或指称语,但却具有回指的作用”,这种回指关系就是间接回指。例如:

(9)I went to a French restaurant.The waiterwas very sexy.

间接回指的先行项a French restaurant和回指项The waiter不具有同指关系,其回指关系有赖于推理。尽管间接回指与直接回指无论在形式和概念层面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王军,2007: 1-6),但依然可以用角色和值的概念来进行分析。

图3 间接回指的指称关系结构

根据图3,间接回指中的指称关系主要有六种,虽然与直接回指和演化回指的七种指称关系相比仅少了一种,但指称关系的性质却有很多差别。首先,先行语a French restaurant的所指对象是一个第一层面的角色Role1: a restaurant/a French restaurant,但这一角色与回指项waiter并不能形成匹配关联。根据扩散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原理(王军,2003),对某一个成分的激活可以同时激活一系列与其关联密切的成分概念。a French restaurant作为触发语,在激活Role1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激活包括WAITER,WAITRESS,MENU,DISH,FOOD等成分,这些成分也属于角色成分,但由于它们是在Role1基础上延伸激活的,因而属于一种内嵌的角色,表示为Role1-1,区别于前面的Role1和Role2。当后续话语中出现the waiter这一成分时,其所直接激活的回指项waiter就与前面出现的Role1-1: waiter形成匹配关联,继而,在语境因素I went to a French restaurant的影响下,由Role1-1所表达的概念得到修饰,并被转移到回指项所在的位置,实现为一个值,即a waiter in a French restaurant。在间接回指的指称关系结构中,回指项waiter对Role1-1: waiter的指称常被称为深层回指(deep anaphora),而对Role1的指称则被称作关联回指(associative anaphora)。

五、结语

篇章回指涉及各种类型的指称关系,这些指称关系既相互关联,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准确地区分和把握这些指称关系是篇章回指研究的根本。回指关系中角色与值的转化实质上反映了回指项与先行项概念的连通与发展,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回指关系过程。与一般的回指研究主要聚焦在先行语(项)和回指语(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在回指关系中引入角色与值的概念,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回指关系的概念认知层面,同时还突显了语言语境这一影响性因素的作用。

注释:

①王军(2009: 4)认为,回指语/先行语和回指项/先行项有着质的区别。回指项/先行项系指一被激活的心理实体,它有别于激活这一心理实体的显性的语言形式,即回指语/先行语。

[1]Asher,N.Events,Facts,Propositions,and Evolutive Anaphora[A].In J.Higginbotham et al.(eds.)Speaking of Event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Brown,G.& G.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Carrell,P.L.Cohesion Is not Coherence[J].TESOL Quarterly,1982,(4): 479-488.

[4]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Halliday,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6]Korzen,I.& M.Buch-Kromann.Anaphoric Relations in the Copenhagen Dependency Treebanks[OL].http://copenhagen-dependencytreebank.googlecode.com/svn/trunk/ docs/2010-beyondsem-anaphora.pdf,2011.

[7]Morgan,J.& M.Sellner.Discourse and Linguistic Theory[A].In R.Spiro et al.(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Comprehension[C].Hillsdale: Erlbaum,1980.

[8]Reboul,A.Reference,Agreement,Evolving Reference and the Theor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s[A].In M.Coene et al.(eds)Traiani Augusti vestigia pressa sequamur.Studia lingvistica in honorem L.Tasmowki[C].Padova: Unipress,1999.

[9]高原.照应词的认知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0]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姜望琪.Zipf与省力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2]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D].复旦大学,2003.

[13]马莹莹.英语深层回指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4]王军.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4).

[15]王军,高明强.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J].外语学刊,2009,(5).

[16]文旭.搭桥参照:以图景为基础的解释方法[J].外语学刊,2004,(4).

[17]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所指先行层面
趣填51
健康养生“手”先行
遗忘者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火柴迷宫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