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主题省略的分类和原则再考察

2012-08-06刘泽军朱鹏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省略日语短语

刘泽军,朱鹏霄

(天津外国语大学 日语学院,天津 300204)

一、引言

日语被认为是省略现象比较普遍的语言,除了各种成分的省略,还包括语境等方面的省略。在这些不同层面的省略现象中,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缀关系上发挥作用的主题省略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谈话分析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选取主题省略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日语的主题是什么,主题的省略是什么,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有诸多说法。本文中的主题指在和助词“ハ”一起出现在句子的最前面的名词短语(包括名词),而这样的名词短语的省略即是本文所要考察的主题省略,如例(1)中的名词短语省略。

这两个层面归纳起来就是日语主题省略的分类问题和省略的原则问题。有关此类问题在先行研究中有诸多涉及,但是侧重其典型性的特征。但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总会出现典型性特征无法解释的特例,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其中也包括了分类中遗漏了一些周边性的语言特征以及对省略原则的归纳总结的固定思维等等,关于这些内容将在以下的章节中详细探讨。本文在参照典型性语言特征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先行研究所无法解释的周边性内容,主要采用内省的方法对主题省略的分类和原则的存在可行性方面作出新的尝试。

二、先行研究

1 日语主题省略的分类

关于日语主题省略的分类,先行研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久野(1978)、日向和日比谷(1988)、甲斐(1995)等。久野(1978)根据前句主题和后句省略主题的不同大致列出了主题省略的四种类型:(1)反复主题省略,前句主题和后句省略的主题完全相同(Xハ…(φXハ)…),如例(1);(2)主语作为先行词的省略,前句主语(名词短语+)在后面的句子中充当了主题而被省略(X…(φXハ)…),如例(2);(3)新主题的省略, 前句无主题,而作为后句主题而省略的名词短语在前句中也不以主题形式出现(Yガ…X…(φXハ)…),如例(3);(4)异主题的省略,前句有主题,但和后句中省略的主题不同(Yハ…X…(φXハ)…),如例(4)。

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出后句省略的主题和前句出现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联。但从久野的后三类中发现一个共同点,即后句所省略的主题在前句中都不是主题。这和第一类应该放在同一层次上来考虑。而这三类是根据在前句中不是主题的名词短语所出现的形式或者这些名词短语和前句中的主题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标准上再进行细分而出现的下位分类。简而言之,第一类和后三类整体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分类,第一类和第二类或者后两类放在同一层次上分类值得商榷。

日向和日比谷(1988)在对省略的分类中提及了主题的省略有两种类型:(1)主题的省略,和“ハ”一起出现的主题前后句子相同的时候,后句的主题不再重复,这个分类和久野(1978)的第一种类型基本相同;(2)句子中的成分向主题升格和省略,句子中作为焦点的名词短语成为了后句的主题而省略的情况。第二类涵盖了久野(1978)的后三种类型。不管是主语也好,还是其他的成分也好,升格成了后句的主题而被省略的情况都包含在内。这样看来,这种分类层次分明,也基本上概括了主题省略的各种形式。但是后句省略的主题在前句中无法找到,或者是不能直接找到,这种情形作何解释并未涉及,如例(5)中省略的 “”这个主题在前句中并没有出现。

甲斐(1995)根据省略的主题是单人话中的主题,还是说话者的另一方话中的主题,把主题的省略分为两种类型:(1)同一说话者的主题省略,一个人话中出现的主题在后面的话中省略的情况;(2)多人说话者时的主题省略,两个以上的人说话时,说话者省略对方话中出现过的主题。可以看出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说话前后的句子是一个人的说话内容还是多人的说话内容而进行的分类。但是从其产出的话语句子来看,其实都是属于久野(1978)的反复主题省略的范畴。到此综合上述三种分类,可以看出分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忽视了其他主题省略类型的存在。

2 日语主题省略的原则

日语主题省略的原则指日语主题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何种情况下不能省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代表性的有三上(1970)、久野(1978)、寺仓(1986)和甲斐(1997,1998)。三上(1970)提出了省略(包括主题省略)的总原则: “”第一句中的“”的动作施行者是读者还是书写者,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并不清楚。“文意を不明”的说法中,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是在何种情况下不清楚,造成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省略能否出现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

久野(1978)对三上的原则作出了修正,提出了省略(包括主题省略)的根本原则:“省略久野的原则是对省略做出的基本定义和概括,同时指出了包括主题省略在内的省略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那就是可以还原的省略才能叫做省略,无法还原的省略无法叫做省略。他还就主题省略的条件做出了概括。在概括的过程中,久野导入了视点的概念,并指出共感度(empathy)越强省略的可能性越大。前后句子是同主题的反复、前句为主语后句为主题的情况,久野认为它们都可以省略。但对于新主题和异主题的省略条件,久野指出,“Yガ…X…Xハ…”中的“Xハ”为新主题的省略,一种是它需要前后两句都是站在X的立场上来描述;一种是相对于Y来讲,更加偏向X的立场来描述的情况。当然,当这个X越偏向说话者自身时,这个省略就越容易实现。而对 “Yハ…X。Xハ…”中异主题 “Xハ”的省略,它需要说话者的视点完全和Y一致,而且第二句也要是从Y的视点来观察X的一种描述。

寺仓(1986)针对久野视点的说法提出下面的反例,来说明视点在某些情况即使符合上述条件也不能省略。

寺仓强调,虽然两个句子的视点达到了一致,满足了久野所说的条件,但是第二句如省略了“太郎”,句子就变得不通顺。进而,寺仓提出了“継続文·非継続文”的说法,在前后句子是“非継続文”的情况下,主题的省略就难以实现。

从以上总结中可看出了主题省略的特点,那就是同主题或者说反复主题比较容易省略,而其他的形式比较难以省略。其他的形式省略时需附加条件,诸如视点、前后句的意义是否连贯、同主题的省略是否存在着内在的链接。但是这些条件比较抽象,判断基准模糊,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具体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难以估计。进一步来说,这些没有充分考虑主题省略的出现位置、对象以及其他因素的原则的提出有待考察和论证。实际上,主题省略所出现的位置、对象等因素的把握并不易于实现。基于这些前提,主题的省略需不需要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的提出对于主题省略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何种意义都有待论证。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主题省略的制约条件的提出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着手,以期为主题省略原则问题的探讨提供新的参考思路。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日语主题的省略原则提出的前提不明确,价值和意义有待论证。

三、日语主题省略的分类

本文针对主题省略分类的两个问题点,参照先行研究的成果,根据后句省略的主题和前句中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联,既考虑分类的层次感,也尽量避免分类类型的缺失,具体尝试把主题省略分为四类:显在主题的省略、潜在主题的省略、零主题的省略及其他主题的省略。

显在主题的省略为前句有主题出现,后句还是这个主题时而被省略的情况,表现形式为“Xハ…(φXハ)…”。这些和久野(1978)的反复主题省略、 日向和日比谷(1988)的主题的省略以及甲斐(1995)的分类相当,如例 (1)。

作为后句主题省略的名词短语在前句子中出现,但不是主题,而是以其他潜在形式出现,即为潜在主题①的省略,表现形式为“…X…(φXハ)…”。这些与久野(1978)的后三类主题省略、日向和日比谷(1988)的句子中的成分向主题升格和省略的分类相当,如例(2)。潜在主题的省略潜在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和不同的格助词结合,还可以与判断助动词等结合,或者是和提题助词相结合。

表1 潜在主题的省略中的主题的存在方式

从表1中所列出的13种形式可以看出潜在主题的多样性。

从例(9)可以看出,把第一句改成连体修饰后再名词化,然后作为第二句的主题而被省略。例(10)同样如此,把第一句的内容名词化后作为第二句的主题省略。以上这种情况本文把它简称为变形。作为后句被省略主题的名词短语在前文中没有出现即为零主题的省略。主要是因为特殊的语境和场面关系而被省略的情况,表现形式为“…(φXハ)…”,如例(5)。

上述三种主题省略的情况之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的主题省略类型。一般来讲,大多数主题省略的类型都涵盖在上面的三种类型之中,但是也有例外。

这里省略的主题在前句中没有完整的出现,后句省略的主题和前面出现的名词短语没有直接的一对一的关系,只是部分的对应关系。以上四种类型有潜在主题的省略和显在主题的省略同时出现的情况。

例 (12)中,如果省略的主题是双黑线的内容,这个主题的省略就属于显在主题的省略;如果省略的为单黑线的内容,这个主题的省略应属于潜在主题的省略,具体为表1中的第11种类型。

由此可见,主题省略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此四种类型。这样既注重了分类的层次感,又囊括了迄今为止没有涵盖的类型。众所周知,主题的省略是连贯前后句子乃至整个文章比较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认识和理解主题省略,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前后句的关系,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句子所表达内容与其所在的语境和场面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对主题省略分类的尝试,能为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研究主题省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同时这样的分类也能对主题省略原则的概括和总结提供可参考的前提。

四、主题省略的原则

在对先行研究中主题省略原则分析概括时,笔者提到同主题或者反复主题易省略,而其他形式的主题省略需要附加诸如视点、前后句的意义是否连续、同主题的省略是否存在内在链接等条件。然而这些条件比较抽象,判断的时候比较困难,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具体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不好估计,进而拓展到主题的省略需要不需要制约条件的问题。这些制约条件的提出对于理解日语中所出现的主题省略现象,增进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主题省略的习得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说话时没有人考虑主题省略的原则。主题省略与否是与其表达形式、题材有着很大的关系。它可能包含着表达者一些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策略。关于主题是否能够省略的错误判断是对语言内外语境的理解和还原出现偏差或者是不足所造成的。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不恰当的主题省略出现之后,即使一时间语法上有问题或者是语言交际产生障碍,但是在一些补救措施下,这些问题和障碍都可以避免。比如,产生问题或者是障碍的地方可以通过向对方确认,说话者自身修正,寻找前文或者是后文的一些补充信息等。

例(14)中,A不妥当的主题省略造成了B在推测和理解时的障碍,但B通过向A确认,消除了障碍,完成了交际。同样,在书面语中如上述的例(13),如果是对作者的省略难以理解时,寻找后文或者这本书以外的包括作者本身的一些信息和所述故事的年代背景等,都能够顺利地还原其省略的主题内容,达到意思疏通的效果。

综合以上四种情况,笔者认为,与其考虑主题省略的原则这一不确定因素,不如考虑主题省略出现后所产生的影响将更具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主题的省略有两个不可忽略的特征:(1)主题省略时,省有省的理由,不省也有不省的理由;(2)在语言交际中,绝对不能省略的主题是不存在的,绝对能够省略的主题也同样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显在主题还是潜在主题,也包括零主题,它们省略的可能性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这种可能性介于绝对可以省略和绝对不能省略之间。因此,主题是否可以省略的说法本身欠缺严谨性。这些判别标准也会受到诸多语言内外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结果相反的例子。这样对主题省略原则的归纳和总结是有失合理性的,起码在没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之前的归纳和总结为时尚早。

五、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主题省略的分类和主题省略的原则两个方面对迄今为止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综合引入主题省略的周边性内容特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略主题和前句中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显在主题的省略、潜在主题的省略,同时增加了具有周边性特征的新分类零主题的省略及其他形式的主题省略作为补充。相对传统的主题省略原则的固定性和静态性,提出了其原则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主题省略所具有的动态性。主题能否省略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某种条件下转化。但是主题省略的分类标准很多,在不同的层次上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情况,同时主题省略的原则在限定诸多条件下也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如何更加合理、更加严密地对主题省略进行分类、总结主题省略的原则,如何更好地在主题省略研究中综合导入内省法和数据统计方法,这些一并作为今后的课题来继续探讨。

注释:

①关于潜在主题的说法最早可见久野(1978)和吉田(1994)提出的潜在主题性,以及后来的丹羽(2006)关于潜在题目的说法。

[9]三上章.文法小論集[M].東京:出版,1970.

猜你喜欢

省略日语短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健民短语》一则
中间的省略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