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德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

2012-08-06庞清秀

职教通讯 2012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方法政治

庞清秀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①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科学的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多数教师还延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从情感、态度、运用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任务很难实现。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努力探索“以生为本、寓教于用、让学生学得懂、用得着、悟得到”的教法。力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求于知,激于情,强于志,悟于理,践于性,养于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三难”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的政策和理论多,决定了这门课难上

“经济政治与社会”从课程的内容上是一门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常识教育。因为课程涉及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国策略,所以具有理论性强、内容不生动,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特点,这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困难。

(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多,决定了观念引领难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生活现象与道德规范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对德育课产生认识偏差。社会的腐败现象、拜金主义、过度消费、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等现象,也使德育教学面临两难境地。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如何将学生困惑的两难问题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辩证看、务实做,课堂教学比以往更具价值与挑战性。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知识宏观性强,决定了在社会实践上运用难

知识目标是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运用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主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运用目标是主导,是认知能力和行为养成的关键。但限于教学资源和课时安排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无从开展,使得学生运用知识停留在抄写书本,没有达到真知。

二、贴近生活,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实践新课改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正确使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捕捉生活,唤起兴趣,养成习惯

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据,但绝不能死板的运用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缺少时效性,面对每天都发生的经济政治生活,要辩证的活化教材,加入新鲜事、新鲜人、新鲜话。笔者采用新闻点评手段,提升了课堂的时效性。在课前把全班分成5组,下达任务:每组依据教学内容,收集与之相关的时事新闻1条,推选发言人播报新闻、组内点评新闻,用书面文字记录(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格式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课堂上,播新闻、组间互评新闻,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识真相,辨是非。课后,让学生把本堂课感悟最深的新闻和点评总结、整理。一学期后,笔者发现学生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产生了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辩证多角度的看社会,提升了德育教学效果。

播新闻、评新闻虽然说不上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通过本门课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养成学生看新闻、关注时势、提升政治敏锐度,唤起学生学习经济政治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有效,故介绍给同仁。

(二)任务驱动,自我感悟,践行德育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若干具体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执行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在德育课中运用任务驱动。以小组合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评中学”、“帮中学”,把理论化的德育知识,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以“经济政治与社会”第9课,第二框——人民政府为人民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教学重点笔者确定为,掌握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的内容;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可并真实感受到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服务型政府。设计思路是从生活出发,构建理论,回归生活。具体做法是:首先,课前班级先分组,按每四人一组,共分十个小组,其中前五组,完成任务1;后五组完成任务2。其次,专为教学需要设计出来的任务,下达任务单(见表1)。任务1:前五组同学按常州的5个行政区,在指定的行政区内进行一日游。任务2:后五组结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上网查找我国政府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每组从住房、医疗、教育、农业、就业其中一方入手)。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展示成果(见表2),学生讨论:我们的社会生活能不能离开政府,教师归纳总结,建构知识,小组评价(见表3)。课后布置学生认识政府部门,有问题找部门。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生活。

表1 学习任务单一:常州市内五区一日游

学习任务单二:结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上网查找我国政府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每组从住房、医疗、教育、农业、就业其中一方入手)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来确立,同时在采用任务驱动教法时候,教师要研读大纲,精心设计,科学下达任务。在布置任务后还跟踪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课堂教学需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构建任务与知识的桥梁,并能引导学生辩证看社会现象,体验务实政治。

表2 :任务一完成:通过一日游,感受到几年来常州市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便民服务

任务二完成:通过结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上网查找,感受到政府捧着一颗心为百姓真诚服务

(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以评促学

小组合作就是通过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合作,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小组合作教法最近几年为广大教师所普遍认同、使用。关于小组合作方法很多文章已有论述,在此,笔者只阐述其中两点。(1)分组原则。首先,要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性别、性格的差异。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求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教师下达任务单后,要求组内再次细分任务,协同完成任务。如,组内分为查资料人、照相者、发言人、PPT制作者、后勤保障者等小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能参与其中。(2)评价体系(见表3)。在小组展示环节中,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在这基础上,教师对每组表现给予肯定,最后,凭借着固化的成果和现场展示,综合评价得出小组成绩,组员体验成功,以评促学。

表3 :小组评价考核

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通过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了认识的误区,同时,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成为了德育课的素材,让德育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增添了魅力。

教学方法的使用首先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其次,突出了过程性考核,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教学成果,体验成功,在快乐中学,最后,落实到课堂,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实践、创造、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愉快的课堂教学。

[1]教育部职成司.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0,16,54-55,73.

[2]万雁.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体会[J].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6):144-145.

[3]葛振娣.走出《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四个误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1):96-97.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方法政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