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课程改革
2012-08-06徐忠娟秦建华王卫霞
徐忠娟,秦建华,王卫霞,封 娜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1]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引领,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是改革后应用化工、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等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化工生产装置基本操作技能,班组、工段等基层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化工单元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操作方式、装置类型)和相应的设备;能正确并且熟练操作各单元生产过程装置;会分析和排除装置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生产装置的操作效果能进行正确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针对培养目标,课题组成员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深入企业筛选工程项目与案例,以项目为载体设置学习情境,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在职场氛围浓郁的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广泛调研,筛选项目,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组织课程内容
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中石化、江苏扬农化工集团等订单班的合作企业,广泛收集项目和案例。在企业专家帮助下,从中筛选出具有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的,适合于教学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将项目作为载体设计成一个个基于具体工作任务,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根据化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组筛选了八个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针对这些教学载体,本课程创设了八个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在每个情境中,我们紧紧围绕任务完成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内容取舍的原则是:以在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以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如何做”、“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内容编排的依据是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学科体系中先讲原理,再讲应用的灌输式的知识关系;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提出了每个情境知识的学习要求及技能的训练要求。
表1 “化工单元过程方案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学习情境
二、校企合作,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
为了便于八个学习情境的教学,我们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按照情境化、职场化的理念建设了八个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操作实训室。例如在流体输送教学实训室中包含下列主要设施:(1)综合化流体输送装置一套,该装置包含四种流体输送方案、三种液体输送机械、二种气体输送机械、各种流量及压力测量仪表,装置既可分段操作也可整体联合操作。(2)用于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观察与操作分析的装置四套,包括柏努利方程演示装置、雷诺实验演示装置、流体流动阻力测量装置、离心泵性能测定与串并联试验装置各一套。(3)教学用黑板、多媒体设施一套(电脑、投影仪)。(4)学生听课与讨论用的活动桌椅48套,教师讲台一张。(5)输送机械模型与挂图,教学用演示动画与课件若干。整个实训室职场氛围浓郁,完全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高标准、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应该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者发展目标的融通。[2]对照此要求,我们结合化工总控工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用“了解”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用“理解”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要求;而“掌握”一词则用于表述方法能力的学习要求,“能”和“会”二字用于表述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教学进度安排及考核评价方法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针对八个情境、结合实训室的具体装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课程组编写了一套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经过近三年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课程教学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始终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者”[3]的指导思想,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各情境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程序,按照由易而难的原则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由工程项目引出,教师提出项目完成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分解项目子任务,再帮助学生分析完成子任务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要求,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接受任务后,分小组按照子任务工作程序,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完成工作与学习任务。
每一个子任务的教学程序,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或实施)——评价(检查)——总结提高”的过程进行设计,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所必须的知识、必备的技能和策略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过程方案与设备的选择部分,采用的程序为:资讯——计划——决策——评价——总结提高;对于操作技能训练部分,采用的程序是:资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提高。课程中,许多操作条件变化对操作效果影响的结论,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后,再由其自己总结得出,教师只在最后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说明,因此,真正实现了“做中学”与“学中做”。
四、注重过程,进行课程考核,体现多样化,进行课程评价
学科体系的课程考核往往是一张试卷定结果,考出的是个人的理论水平与文字表达能力,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则无从全面反映。改革后本课程的考核更注重过程: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的是平时作业、精品课程网上在线单元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操作技能与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采用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在充分考虑操作效果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团队考核的综合成绩由小组自评、各组之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生成,所有评价均以现场点评方式进行,以促进各团队反思、改进方法。
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采用以往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外,更多地引入了社会评价。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等形式,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操作能力等涉及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行动导向的“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课程改革,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进行技能训练,达到了培养学生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操作运行能力的基本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进行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1]苑敏,苏英志.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8(8):104-105.
[2]田秀萍.关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25-26.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