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使命 润物无声

2012-08-04杨培举

中国船检 2012年5期
关键词:潜式海工水深

本刊记者 杨培举

2012年5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的新闻成为全球媒体追逐的焦点。这一天,在北京核心区的东二环路,毗邻而立的海油大厦和船检大厦,也同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这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吹响了进军深海的号角;从这里,中国船级社开启了振兴中国装备制造工业的主力军新征程。

当惊世界殊

5月9日上午9点,北京朝阳门海油大厦二层多功能厅。“海洋石油981”开钻仪式在此举行,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大声宣布:“开钻!”透过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一幅载入史册的画面定格在南海海底。

“海洋石油981”的开钻,寄托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梦想和期望,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门作出批示,祝贺成功开钻,希望全面持续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为维护中国海洋资源权益,提高能源安全水平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多个部委及有关单位的领导都出席了开钻仪式,规格之高,非比寻常。一个开钻仪式,缘何受到如此重视和关注?

人们不会忘记,多少年来,每当眺望南海那片“流动的国土”,总是伴随着心伤。在中国南海海域,已有200多家外国公司钻探了1000多口井,日夜疯狂开采。而我们却没有打出一口油井。

事实上,就在外国势力侵占盗采中国油气资源的数十年间,中国并没有停止南海采油的努力,而是卧薪尝胆,默默埋头做了大量的先期准备工作,资料累积、资源勘探、科技研发、装备打造、多头并进,蓄势待发。

经年磨砺,一朝剑出鞘。在国人的殷殷期盼中,“海洋石油“981”横空出世,昂首挺进南海,拨开了氤氲在中国南海上空的阴霾,吹响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挺进深海的号角。这辉煌的背后,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界几代、无数人的刻苦攻关和艰辛付出。

据悉,“海洋石油“981”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其设备技术拥有6个世界第一、10项国内第一,是目前世界最先进深水钻井平台之一。例如它在世界首次采用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关闭井口,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可变载荷达9000吨,是半潜式平台世界之最,大大提高了远海作业能力。它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高度相当于45层高楼,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舱内各种线缆密如蛛网,总长度超过650公里,相当于绕北京四环路10圈;船体搭载的9台高功率发电机,可满足一座20万人口的城市用电需求。平台上洗衣房、医务室、卡拉OK厅、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台、咖啡间、餐厅一应俱全,160名轮班工作的员工能有充分放松的休息港湾。它拥有多项世界首创和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获得几十项专利,完成了在国内从详细设计、建造到模块安装与调试的全过程的整合,从目前来看,具备生产3000米以上水深钻井平台能力的只有美国、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可以说,“海洋石油981“的建造使用,不仅实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从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国海洋石油开发从近海走向深海的梦想,也使我国深水装备水平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在感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历史跨越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这巨大成就背后还有一支重要的技术保障力量。作为项目参与方之一,中国船级社(CCS)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以专业的服务提供了坚强保障。出席开钻仪式的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感慨万千:能够参与建造“海洋石油981”这样的海工装备,不仅是中国造船人的梦想,更是全体CCS人的梦想。作为项目参与方,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海洋石油981”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由“浅蓝”走向“深蓝”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船级社走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新的里程碑。

不辱使命

5月9日这一天,在中国船级社总部办公大楼,海工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同样心潮澎湃。虽然他们不能亲临开钻仪式现场,但同样在关注着“海洋石油981”的开钻情况,2000多个日夜的忙碌,都是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海洋石油981”项目启动之初。

2006年,为落实国家深海石油开采战略,中海油启动了我国首座“三千米作业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海洋石油981”。项目研究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并集中了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708所、中科院力学所、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等国内海洋工程领域顶尖级研究单位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

据CCS海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清峡介绍,作为该项目的参与方之一,中国船级社负责该项目的法定和入级检验。当时世界3000米水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也是刚起步,截止2004年底,全球仅有两个平台的能力达到3000米水深。2005年之前,国内较大型的移动式钻井平台基本上是从国外购买的二手平台,但是从2005年开始,这一步伐突然加快。国内三家石油公司,特别是中海油和中石油对移动平台建造的投入突然加大。据了解,在2005年4月~10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全球共签订了10个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基本设计及建造合同,这些平台作业能力都在3000米左右作业水深,最大作业水深达3810米。

与近海钻井平台不同, 3000米的作业深水,对平台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水深增加,一方面要求隔水管更长、钻井液容积更大、设备的压力等级更高,这样,隔水管与防喷器的重量等均大幅增加,必须具有足够的甲板负荷和甲板空间。另一方面,水深增加,作业环境更加复杂,使得钻井非作业时间增加,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苛刻,选择钻井装置、设备和技术时都要针对水深进行单独校核等,这诸多技术难题,都对CCS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很大挑战。

CCS清楚,作为国家船舶检验主力军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履行国家使命,CCS义不容辞;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CCS必须有所作为。于是,CCS决定直面挑战,借助项目掌握深海开发装备的鉴定和检验技术,进而形成CCS深海开发装备的技术规范和指南、计算、审图技术手段、现场检验技术、管理技术,特别是锤炼一支掌握这些技术的专业队伍,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由于我国首座“3000米作业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技术检验是CCS海工检验业务和技术从浅海、近海向深海拓展的开局之役,所以CCS能否打赢这一仗,不仅影响着CCS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着这个项目的进程。为确保万无一失,CCS在2006年7月项目启动时,就积极介入,为“海洋石油981”项目组提供合同前的技术服务。为做好这个项目,CCS组织内部专家,针对深水半潜式平台的技术特点,重点对审图过程中的结构分析、稳性分析、动力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和探讨,编写了《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检验指南》。

与此同时,为集中资源,打好这场硬仗,CCS还成立了“中国船级社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检验项目领导小组”和“中国船级社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检验项目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运行的总体策划和资源调配,对“项目组”的工作全过程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对项目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项目组”负责组织、策划、实施并监控“中海油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全过程的法定、入级检验技术标准制订、图纸审查鉴定和现场检验,此举有力地确保了CCS深海检验项目和海工检验技术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海洋石油981”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海洋石油981”项目推进过程中,CCS以良好的服务品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了中海油项目组的充分肯定和多次感谢。同时,结合该项目审图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CCS海工技术中心建立了精细的载荷和平台结构分析模型,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各项计算分析工作,为海工技术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创“深时代”

如今,在海洋工程服务领域,CCS已经建立了以总部为中心的完善的服务网络和组织机构,形成了以总部海工事业部为中心,以上海、广州、大连、天津、青岛、深圳、湛江、烟台、秦皇岛等主要海工项目基地为依托的完善的服务网络。从业务领域看,CCS已具备了独立进行各种作业水深移动平台的规范制定、审图、计算和检验验证能力,其检验的新建移动平台已涵盖作业水深包括400英尺、350英尺、300英尺、250英尺、200英尺系列绗架式桩腿平台,50米、40米、25米圆柱型桩腿平台,浅水座底平台,第三代半潜式平台及第六代3000米水深半潜式平台。在海工固定设施第三方发证检验方面,检验服务范围涵盖了我国渤海、东海、南海区域的固定导管架生产平台、模块钻修机、FPSO、海底管道/海底电缆、人工岛、陆岸终端以及石油生产处理设备。积累了各种海上设施的审图、计算校核、现场检验、海上安装调试的检验验证技术。

据悉,从2006年起,CCS海工新建项目快速增加,承担了所有国内公司的新建移动平台入级和法定检验项目,在2008年CCS固定平台第三方检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显然,这是市场对CCS海工实力和优质服务的充分认可。

当前,世界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正向深水、大型化、集约化、智能化、清洁化和水下生产体系发展,中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正迎头赶上。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海上开发项目的计划投入将达到1200亿人民币,中海油、中石油及其所属的子公司、专业公司分别制定了规模宏大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投入使用,特别是在深海勘探和开发领域,继中海油3000米深水钻井船项目取得成功后,还将有其他深水开发设施陆续上马。与之相配套,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招商集团、中海油等都在加快扩充硬件、软件方面的实力,建设远东海洋工程装备的建造中心,迎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高潮。无疑,这为CCS的海工发展从市场和技术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CCS总裁孙立成指出,“十二五”将是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CCS要从技术上和服务上真正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和海洋石油工业的坚强支撑,要成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CS将借鉴“海洋石油981”项目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与石油公司和海工制造业的技术和项目合作,逐步实现业务发展重心由“浅海”到“深海”的转变。以国家大力发展海工高端制造业为契机,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以重大海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CCS技术资源,协调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外专家力量,重点加快深水浮式生产系统、深水海管系统、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及基于风险检验的规范标准建设和检验关键技术研发,掌握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核心装备和近岸绿色能源开发装备的检验技术,达到领先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

与国家能源战略同行,为装备制造业保驾护航,CCS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猜你喜欢

潜式海工水深
书法静水深流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顾及特征水深点距离重分配的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
系泊定位状态下半潜式浮体波浪爬升性能试验研究
半潜式平台表层卡套管处理与认识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基于MPC的半潜式无人艇导航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趣图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密滑动门结构疲劳强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