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
2012-08-02蔡竞侯秀环
蔡竞 侯秀环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咸阳712000)
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剧为主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痛经或不孕妇女的多发病。在消除病灶、缓解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环境治疗原则的指导下,口服避孕药孕三烯酮(内美通)[1]等联合孕激素治疗EMs做为一线治疗方案而被推荐使用。孕三烯酮对EMs痛经患者虽疗效肯定,但0.5年的治疗周期多导致肝功能损害是其不足之处[2]。临床观察表明,具有补养气血、疏肝解郁、祛瘀调经功能的新型中成药妇科养荣胶囊[3]对月经不调、痛经、内分泌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因此,本研究设立妇科养荣胶囊+孕三烯酮治疗组、孕三烯酮对照组,以期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60例,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患者均已婚;年龄22~46岁,平均(30.5±8.8)岁;病程 0.8~15 年,平均(6.5±3.8)年;痛经积分5~16分,平均(11.32±3.51)分。治疗组轻度痛经8例、中度痛经19例、重度痛经3例;对照组轻度痛经9例、中度痛经18例、重度痛经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诊断标准:(1)渐进性痛经;(2)经期少腹、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4)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到痛性结节;(5)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6)月经前后附件包块大小有明显变化。凡有以上(1)~(3)项中 1项和(4)~(6)项中 1项,即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1.3 痛经程度评分和分度标准 月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计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计1分,腹痛明显计0.5分,坐卧不宁计1分,休克计2分;面色苍白计0.5分,冷汗淋漓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解计0.5分;伴腰骶疼痛计0.5分,伴恶心、呕吐计0.5分,伴肛门坠胀计0.5分,伴大便次数增多计0.5分;疼痛在1 d内计0.5分,疼痛每增加1 d,均增加0.5分。分度标准:重度痛经积分在14分以上,中度痛经积分在8~13.5分,轻度痛经积分在8分以下。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妇科养荣胶囊(国药准字 Z20050381,0.35 g/粒,由黄芪、阿胶、当归、白术、茯苓、熟地黄、川芎、白芍、麦冬、杜仲、香附、陈皮、砂仁、艾叶、益母草、甘草组成),4粒 /次,3次 /d,经期不停药;同时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国药准字H19980020,2.5 mg/粒),2.5 mg/次,每周 2 次,月经第1天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两药按照上述用法用量均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服用方法、疗程同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察期间所有患者每4周检查肝功1次,异常者配合服用保肝药物支持疗程完成。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痛经的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服药后经期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积分为0,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它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S)表示。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1.32±4.34 5.36±2.48对照组 30 11.22±3.56 9.16±3.49
3 讨论
传统中医学虽无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病名记载,但《柳选四家医案》所谓“痛经数年,不得孕育,经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块凝滞,询之闺阁之时无是病,既嫁之后有是疾”似应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不孕的最早描述。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生血之源;肝、脾、肾三脏所主所藏与天癸、冲任、胞宫、月经密切相关。现代中医学认为,肾虚、肝郁、血瘀三者的组合兼夹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病机[5]。妇科养荣胶囊选用熟地黄、阿胶、麦冬、杜仲、砂仁滋补肾精,温养肾气,激发天癸以固肾精之本;辅以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补气养血,壮气行血,预培冲任之损;佐以香附、炒艾叶、益母草通调胞宫气血,行气温经,活血化瘀消除血瘀之标。配方选药各司其属,谨守肾虚血瘀之病机,收效于胞宫少腹之气血流通,“通则不痛”!证之临床果然取得70%的愈显率,治疗后痛经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郎景和教授的“在位内膜决定论”[6]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性、出血性、炎症性、免疫性、雌激素依赖性、器官依赖性病理观的长足性发展和完善。本论明确指出:逆流至盆腹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即3A程序)方可发生病变,而具有内在差异的子宫内膜是内异症形成的决定因素,而激素影响、免疫反应与局部微环境等则是附加因素。妇科养荣胶囊之配方主要由“当归补血汤”之黄芪、当归组分;养血止血、补肾安胎之阿胶、杜仲、白术、砂仁组分;养血活血调经的“胶艾四物汤”全方和行气活血的香附、益母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配方中的黄芪、阿胶、杜仲、香附与“四物汤”[7]全方均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以调整生殖内分泌平衡;黄芪、当归、白术等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8],抑制过度的体液免疫反应;而“当归补血汤”[9]本身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些多途径、多层次的药理作用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积极影响,或修复了异常的内环境、或阻断了某些病理环节,从而取得了消除病灶、缓解痛经、改善和促进孕育的治疗结局。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与疾病本质的复杂性、临床类型的多样性、治疗的长期性和远期预后的高复发性,与其称之为一种疾病,莫如说它是一组临床症候群更为适宜。一些中西医结合专家[2]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优势互补,减毒增效,提高疼痛缓解率和临床妊娠率。本临床观察表明,中成药妇科养荣胶囊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主症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治疗组不规则阴道出血、雌激素缺乏症等副作用明显轻微,易被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各型EMs痛经患者术前预处理和巩固性治疗。
[1]狄文.建国60年妇科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9):647-649
[2]史常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与中西医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966-968
[3]吴久萍,张颖,李秀菊.妇科养荣胶囊联合心理治疗内分泌性不孕症5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4):60-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263-265
[5]孔晓霞,罗丽莉.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现状与展望[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22(1):55-57
[6]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深入和发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4):241-242
[7]郝庆秀,王继峰,牛健昭,等.以小鼠子宫增重实验考察四物汤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配伍规律[J].北京中医药,2009,28(5):383-386
[8]谢人明,杨红莲,孟建国,等.妇科养荣胶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1(1):38-40
[9]张颖,张昌军.中医药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形成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