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企业增强趋势
2012-08-02卓勇良
卓勇良,195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进入浙江省政府调研室工作,历任省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新疆自治区体改委主任助理以及省体改办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96-1997年在日本进修。长期从事浙江经济研究,主持和执笔省内多个重大课题研究,多次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优秀社科成果,以及省委省政府党政系统调研奖等奖项。
面对省内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多年想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已经具备,而中小企业很可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
浙江经济近年来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状况。这就是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对于省内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仅没有因其自身增长放慢而弱化,反而因大型企业增长较慢而有所增强。
今年1至4月份累计,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中,中型企业同比增长5.3%,比全省平均高出2.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同比增长3.7%,比全省平均高出0.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同比增长仅1.5%,比全省平均低2.0个百分点。虽然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数据也都不甚理想,但却大大高于全省上下爱之有加的大型企业,有如寒风当中感觉到了一股暖意。
坦率地说,这几年由于诸事缠身,较少能静心阅读统计月报。所以,那天一看到这些数字,立马觉得浙江经济的增长格局,似乎正在重新回复到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格局。随即又对比了2011和2010年数据,发现那两年中型企业增长速度均略低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增长速度却始终高于大型企业。而且中型企业风头也终于在今年大幅盖过大型企业,应该是一个好的迹象。
现在,就为这一状况叫好,似乎有些武断。因为大型企业增速低于中型和小微企业,有可能是短期波动,且手头也不具有这是长期趋势的依据。但仔细想想,也还是不能排除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对于省内增长作用支撑增强是长期趋势的可能。
这几年浙江大幅向省外投资,省内制造业受到较大影响。全省2005至2011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4.1%,全国为28.0%,只有全国的一半。当然投资结构变化是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此期间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仅为全国六成左右,可见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少,是省内投资整体减速的一种表现。
钱往哪儿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浙江的钱正巨额地流向省外,大型企业则是其中的主力军。萧山恒逸集团拟在文莱投资6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汽柴油及二甲苯等生产基地;雅戈尔集团刚刚公布的2011年年报上,有8.6亿元投于5家设在省外的企业,占投资总额的12.9%。
浙江人哺育起来的大型企业,率先走向省外,是转型的需要,也是其自身扩张的需要,无可非议,但却令省内经济遭受阵痛。在这里,出口受挫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结构分析却表明,出口下降对于对工业增速下滑的影响,比较而言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投资长期低增长情况下,省内工业竞争力出现了整体弱化的问题。
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个两难。一方面,面对全国投资高涨,浙江如果不及时跟上,就会出现产能和工艺技术双双弱化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长期拼投资、拼资源路子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因此省内投资的持续相对较低增长,就经济转型要求而言,具有相当的客观合理性。
上个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看到两项重大技术创新。一项是利用机电伺服装置控制机床运转,另一项将机器人应用于机床中,这两项技术均能在不改变传统工艺基础上,大大提高机床精度和效率。更令人可喜的是,这两项技术都是以缙云县壶镇的锯床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展开研究的,是高校与工厂紧密结合的科研成果。
面对省内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多年想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已经具备,而中小企业很可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如在这股浙江企业“向外走”的洪流中,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力量较弱,反而能把较多资金和精力留在省内;还有当前经济环境重重压力的倒逼机制,促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地以资本替代劳动,以技术和管理提升竞争力,毕竟“船小好调头”是中小企业的强项。
内涵式发展是我们长期迫切愿望。这是一条投资增长相对较低、土地等资源要素占用相对较少、产品档次性能和工艺技术却能有较大提高的发展路子,留在省内的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实现这一愿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