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12-08-02
《南风窗》2012年第12期
纸面上的春天
在经济下滑、宏观政策微调的背景下,民营资本又迎来了一个“纸面上的春天”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能源、电信、医疗等领域建设。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等部委纷纷发布支持民资进入的相关文件。这被视作是过去“非公经济36条”细则的落实。对于这次的“春天”,从宏观层面上来理解,决策层有将经济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意图,而并不仅仅是像2008年那样单纯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反而将结构矛盾问题进行了固化。不过,和“调结构”这样的老调重弹一样,这一次的“春天”,看起来依然是口号大于实际。
《新世纪》2012年第23期
制造业转移谁主沉浮
面临其他低工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国制造业会走向何方
自2011年11月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六个月负增长。今年前4个月累计,中国制造业FDI同比下降4.4%,比总体降幅快出2个百分点。2011年最后两个月,制造业FDI单月降幅更是达到两位数。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过去10年间,中国劳动力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市场对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国制造业前景感到不安。一些研究机构也陆续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往外转移的报告。在“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之际,“世界工厂”要失去它的光环了吗?中国制造业会走向何方?
《中国改革》2012年第6期
如何成功“走出去”
包容、共享、责任是一种海纳百川、成己成人的胸怀,也是中国企业必须具备的软实力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实现了从“要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的观念转变。在急剧增加的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按照企业发展自身规律创新了对外投资战略、对外投资方式、对外投资理念等。这些企业的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企业如何从“积极‘走出去’”的良好愿望出发,实现“成功‘走出去’”的目标。海外投资不是经济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谁买下谁、谁征服谁,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体,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