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经典诵读案例探析
2012-07-30张玉书
张玉书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张玉书,女,读者活动推广部工作人员。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围绕着阅读指导与阅读推广两大目标开展了诸如讲座、展览、读物推荐、读书沙龙、经典诵读等多种活动。本文冀以通过对当代阅读环境下“诵读”内涵及意义的研究、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的探讨及对多个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案例的揭示,促进“经典诵读”这种传统读书形式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应用和发展。
1 经典诵读的当代价值
1.1 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
经典名著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载籍。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在于不仅可以使阅读者知识更丰富、头脑更清醒,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1.2 当代“诵读”内涵与意义
“诵读”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阅读方式,在不同时代,它的内涵及所指对象也不尽相同。时至今日,我们将“诵读”视为一种用标准的普通话,注意声音与意义的有机结合,用略带夸张的语调读文言诗文,用说话的语调读白话诗文的读的方式。〔1〕
“诵读”方式的使用可以增强对母语的感情,可以帮助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同时提升诵读者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朱自清说“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而说话也可以帮助写。”〔2〕“朗诵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咬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语气”。〔3〕
1.3 当“诵读”遇到“经典”
当诵读的内容是脍炙人口、流芳于世的经典名著时,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内容辅以诵读的方式,不仅能得其文辞,更易得其意蕴。
读者在选择阅读物之前,通常都是以自身现有知识、经验、阅历、智力和接受水平为依据。〔4〕反复熟读能消除读者对文本因年代等而产生的疏离感,克服古文繁体等文本限制对当代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同时,通读文本需要克服文字读音等方面限制,畅意浏览文本,为解意创造必要条件。之后,反复通读文本,了解大意。最终选取最为脍炙人口的名段佳句加以背诵,并以自身的理解和语气将其演绎丰富,使经典文本的阅读价值得以升华,使诵读的意义得以提升。
2 我国公共图书馆经典诵读活动实例初探
近年来,在全国文化广电系统、教育系统、图书馆系统等的倡导和组织下,许多颇具特色和影响的经典诵读活动纷纷涌现,公共图书馆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常见活动案例按形式拟划分为:比赛模式、培训汇演模式、文艺表演模式及其他。
2.1 比赛模式
案例1:浙江省未成年人经典诵读大赛
“浙江省未成年人经典诵读大赛”作为第七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的重点活动,借力读书节,由浙江图书馆承办,省内90多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大赛的初赛在浙江省内11个地区全面展开,一时间全省各地掀起经典诵读比赛的热潮。经过激烈地角逐和层层选拔,各地区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决赛。选手表现突出,水平很高。点评:在省域读书节期间举办大型比赛,自上而下统筹部署,大赛覆盖省内各个地区基层乡镇,参与人数众多,选拔面广泛。比赛选手水平较高,社会反响强烈。
案例2:沪浙皖青少年读者经典诵读邀请赛
“首届沪浙皖青少年读者经典诵读邀请大赛”在浙江图书馆开赛。比赛由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由三省选派各组别选手参赛。点评:该比赛是沪浙皖三地省级公共、高校图书馆的首次携手文化惠民尝试,意义深远,开启省级公共、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跨域合作的新模式。比赛囊括小学、中学、大学三个组别,观赏性极强,加之专业朗诵家助阵,比赛更加精彩。
2.2 培训汇演模式
案例1:上海图书馆暑期少儿传统诗文诵读活动
上海图书馆面向小学生,在馆内开设“少儿诗文朗诵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载体,聘请社会民间师资力量,诵读并讲解。活动在暑期,每逢周日授课。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小学员在增强文学理解力、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朗诵技巧,在朗诵过程中提升对中华传统诗歌的知晓度。期末评选全勤学员并组织汇报表演。点评:培训班模式下的系统授课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的朗诵技巧,并加深对传统经典的认识。
案例2:浙江永康市图书馆经典诵读品牌系列
浙江省永康市图书馆开展《弟子规》、《孝经》等经典诵读品牌系列活动。开设幼儿经典导读试点,送去经典图书,每星期辅导两次,一学期结束后举办汇报演出。组织市卫生学校数百名新生,开展经典诵读培训。筹集《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送民工子弟学校,并负责导读、教授、分享。举办“《弟子规》学习汇报”。组织幼儿及家长共读《三字经》、《弟子规》。举办“孝行月”活动,组织青少年及家长诵读《孝经》。点评:与标准培训班模式相比,该馆开展的培训面向的对象更加多样,活动丰富多样。将经典诵读品牌化推广,通过系列活动,扩大影响力。
2.3 文艺表演模式
案例1:南京图书馆“国学的天空—中华经典诵读汇演”
该活动是南京图书馆于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第14个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大型诵读汇演。演出在舞蹈联唱《弟子规》中正式开始。来自南京某大学国学社、金陵古琴馆、某小学、托儿所的演员们共同奉献了精彩的诵读表演。舞台剧《经典伴我成长》《词林三剑客》、表演唱《三字经》、课本剧《孔子游春》、联唱《唐诗宋词》、古琴合奏与独奏《酒狂》《流水》、表演剧《感恩的心》、诵读《大学》、吟唱《诗经·关雎》等,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点评:该活动将中华传统经典名著、诗文和音乐、表演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小学生、社会团体进行表演,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案例2:湖北十堰市图书馆诗文诵读活动
2010 年,该馆组织了以“诵读中华经典,共享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广场诗文诵读活动,活动分为“古韵悠悠”、“长风浩荡”、“江山多娇”3个篇章,遴选作品以古典诗词、经典美文为主,弘扬人生正气、颂赞祖国和赞美十堰秀丽的山水风光,并以台上领读、台下跟读的互动形式进行。2011年,该馆又组织以“诵读红色经典,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广场诗文诵读活动,活动分为红色经典诗词、故事表演选段两个部分;在诵读内容上,遴选了《红旗颂》、《丰碑》、《两封信》、《盛世中国》等12个经典节目,由交响乐配乐。点评:围绕某个主题深入开展的广场诵读表演活动,以配乐诵读等形式将同一类型的经典文献集中揭示,宣传效果较明显。
2.4 其他
阅读推广活动中的经典诵读的组织形式是非常多样的,除之前概分的三大类之外,还包括一些个性鲜明、设计独特的其他类型活动。不能尽数列举,只选取其中之一,供观摩学习。
案例:贵阳市首届社区儿童图书音乐节“朗读铺”活动
2011 年,贵州省图书馆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首届社区儿童图书音乐节,将音乐欣赏与经典阅读结合起来,增加了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使更多的少年儿童体会到在音乐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其中在“朗读铺”活动中,贵州省图书馆精选了一些少年儿童精美图书到店铺供大家阅读,邀请了贵阳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现场为小朋友们朗读经典绘本图书,同时对小朋友们的现场朗读进行了录制,并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儿童栏目《红帆船》选播。和主持人一起读名著,并在广播节目播出,吸引众多小读者参加。
3 分析与建议
3.1 对三种经典诵读活动类型的对比分析
目前,评价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成效的体系在我国尚不完善,作为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的基层工作者,笔者尝试着理论结合实践,从读者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读者满意程度,图书馆投入的人、财、物力及时间,举办活动的数量,文献资源的揭示与利用,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媒体宣传力度等方面来评定活动成效。读者的参与度、满意度是对活动目标达成情况的考量;图书馆的投入、场次是对活动成本收益与效率的考量,亦是对图书馆读书活动的组织能力提出的要求;文献资源的揭示与利用,是对活动价值的深层次延伸;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及媒体宣传力度虽然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最大,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图书馆读书活动在全社会中的被重视程度。
综合以上,对三种主要经典诵读活动类型进行分析,鉴于读书活动中各种决定因素的不确定性,概以图表形式表示三种类型之间的对比程度,如表1。
表1 各类型经典诵读活动成效对比表(★表示程度)
如表1所示,比赛模式的优点在于集观赏性与竞技趣味于一身,读者喜闻乐见,参赛者在展示才华的同时也能相互切磋、提升水平。但比赛的组织需要调动多方面资源,因此作为日常读书活动开展的话有较大难度,要举办延续性强、频率高的系列赛事十分不易。参赛选手在选择参赛作品时考虑的多是作品的表现力,常常会出现一场比赛有多个选手选择同一诵读内容的情况,对各类经典的揭示和利用不够充分。
培训模式在读者参与深度、活动场次、文献资源的揭示和利用方面优势明显。参与此类定向培训的对象类型多样,可以是幼儿、学生、家长等各界人士,参与者可以通过多次培训系统深入地了解经典文献,掌握诵读技能。因对场地、人力等资源的要求较低,图书馆可以将诵读培训作为读者培训的日常活动开展,组织难度较小。有条件的情况下,举办一些培训班汇报演出,有利于提高培训模式的趣味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扩大活动影响力。
文艺表演模式是从多角度多形式下展示诵读艺术的方式,让参与者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大多数文艺表演都追求听觉、视觉方面的精彩享受,因而前期准备较为复杂,人员协调、场地安排、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节目编排、媒体配合、配套宣传品印制等等,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图书馆举办经典诵读文艺表演常常要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同开展。
3.2 几点体会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各类型经典诵读活动案例的分析,结合笔者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3.2.1 “好活动”离不开“好策划”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首先要立足于本馆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调研、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跟踪完善,统筹规划好经典诵读活动的整体方案。活动策划包括确定活动主题、决定推广对象、决定活动形式、确定活动名称、安排活动时间及地点、设计活动内容、准备器材及资料、进行活动宣传、经费概算、绩效评估等。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要争取做到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轰动性与持续性相结合。即面向社会,突出广泛性,面向个体,突出针对性;立足形式,突出创新性,立足内容,突出实效性;着眼现在,突出轰动性,放眼未来,突出持续性。
3.2.2 一场活动“三个帮”
要办一场或多场精彩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许多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首先应加强与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和经费资助;继而应充分调动图书馆界自身的力量,通过联合举办等形式整合更多的资源;同时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如出版界、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媒体、企业、社区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相互呼应,提升活动的整体水平。
3.2.3 加强宣传、走“品牌化”之路
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对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诵读氛围。要抓住包括“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特殊的日子在内的一切机会,宣传推介图书馆及其开展的诵读等读书活动。可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公共媒体,以及微博、集体博客、QQ群等新媒体,提升图书馆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提高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图书馆及其开展的活动。在组织开展和宣传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应克服零打碎敲的作风,力求常规化、系列化;要克服浅尝辄止的做法,力求体系化、品牌化;要提防形式主义的倾向,力求个性化、实效性,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体系,逐渐培育出一两个甚至一批相关活动品牌和精品项目。
4 结语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诵读”是中华阅读传统中传承久远、广受欢迎的有效方式之一,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宣传目的的活动类型,精心策划、部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经典”,爱上“诵读”。
引 文
〔1〕 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1):63.
〔2〕 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3〕 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照语文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崇岩.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0(4):92.
〔1〕 陈善礼.读书活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J〕.图书馆论坛,2009(3)
〔2〕 陈建红.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探讨〔J〕.图书馆,2009(4)
〔3〕 王艳.中外读书活动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4〕 孙长虹.应对读者的“浅阅读” 图书馆需要“深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