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嵩阳书院在清代的藏书

2012-02-15叶宪允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2年3期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书院

叶宪允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62)

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号称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书院制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曾经存在千年之久,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藏书、祭祀和讲学是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中国古代的书院藏书是我国藏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寺观藏书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历史悠久,屡经兴废。

1 嵩阳书院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清代的再次兴盛

嵩阳书院的历史源流颇为久远。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书院起于五代。现已知建于五代时期的河南地区书院有两所,一是洛阳龙门书院,二是登封太乙书院。太乙书院正是嵩阳书院的前身。在太乙书院之前,其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叶封撰文的《重修嵩阳书院记》中说:先是崇福宫有太室书院,建自五代周时,宋至道间赐九经,景佑间重建,改称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有僧人数百。据东魏太平二年《中岳嵩阳寺碑》记载:“大德生禅师,以此山,先来未有塔庙,禅师将欲接引四生,卜兹福地,创立神场。北背高峰,南临广陌,西带浚涧,东接修林。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创造伽蓝(寺院),筑立塔殿。”隋炀帝大业年间列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有道士在此炼丹修行。唐弘道元年春、冬,高宗李治同武后到嵩山访游,以嵩阳观为行宫,曰奉天宫。唐开元年间在嵩阳观旁的汉柏右侧建天封观,道士孙太冲奉命在这里为唐玄宗炼丹,此事在李林甫撰文的名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中有记载,清乾隆《登封县志》说:“嵩阳观、天封观为一地。盖二观旧址,本不相远,而彼废彼兴,实通为一地。”五代后唐清泰时,进士庞士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为太乙书院的创立打下基础。五代后周显德二年世宗柴荣将嵩阳观改称太乙书院,这是嵩阳书院的初始阶段。北宋是嵩阳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宋初沿用五代旧名,仍称太乙书院。“至道二年七月甲辰,赐院额,及印本九经书疏。祥符三年四月癸亥,赐太室书院九经;景佑二年九月十五日,西京(河南府)重修太室嵩阳书院,诏以嵩阳书院为额。”至道三年五月,河南府上书言有甘露降于嵩阳书院讲堂,于是宋太宗赐名太室书院,并赐刻印本《九经》和太室书院匾额。宝元元年,宋仁宗又赐给嵩阳书院学田10顷。这一时期是嵩阳书院比较兴盛的时期。宋神宗年间,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得书院与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六十三中说:宋初有四书院,曰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北宋名儒司马光及范仲淹、韩维、李刚以及后来南宋朱熹等也在此讲过学,而许多高级官员都是嵩阳书院的学生。在康熙十二年立、登封知县叶封撰文的《重修嵩阳书院记》中说:“复建书院,祀二程先生,仍曰嵩阳。……有宋韩公维、吕公诲、司马公光、程公颢颐兄弟、刘公安世、范公纯仁、杨公时、李公纲、李公邴、倪公思、王公居安、崔公与之,凡提举主管崇福宫者,皆大贤名世,可为吾党矜式。”金、元时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处于低潮,但这时教学活动仍然存在,元好问等人在此讲过学,文学家马祖常曾就读于此。金世宗大定年间嵩阳书院曾被更名为承天宫,在元惠宗时嵩阳书院又被改名为嵩阳宫。明浙江嘉定举人侯泰担任登封知县,立志复兴嵩阳书院。他废除了嵩阳宫,在书院旧址重建校舍,并建二程祠。文风大盛,成绩突出,这时的嵩阳书院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王日藻《嵩阳书院碑记》:“嵩岳宅天中,为阴阳风雨之会。汉唐以来,往往有天子之车辙马迹焉,其间琳宫贝阙不可胜计,中有以书院称与岳麓、睢阳、白鹿棋列而为四者,则自五代周昉也。夫五代日寻干戈,中原云扰,圣人之道,绵绵延延,几于不绝如线矣。而书院独肇于斯时,岂非景运将开,斯文之未坠已。始基之欤迨有宋,五宿躔奎,两程夫子应期而出,先后提点嵩山崇福宫,昌明正学于时,濂洛关闽递接薪传,俾尼山之渺旨微言,昭昭若揭日月,则诸儒之功诚不容泯灭也。顾沧桑屡易,书院兴废不常,昔时藏经之所,已无复有存者。一二考古之士,徒寻残碣于荒烟蔓草中,良可深慨。今幸焕然维新,有加于灵光之旧矣。为之追考沿革之由,其颜曰太室书院者,则五代周之所经始也。其更曰嵩阳书院者,则故宋景佑之所□涂也。其烬于金,砾于元。别即嵩阳观废址筑室以祀二程夫子者,则故明登封令□城侯泰之所改卜也。”〔1〕

清康熙时期登封知县叶封重建嵩阳书院。不久,叶封升迁离开,登封名儒耿介于康熙十六年再次重修嵩阳书院,使之又得以复兴。耿介的《嵩阳书院志》中介绍:嵩阳书院在此时仍有增益,在康熙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八年都有新的扩建。此时嵩阳书院的学田共有1400亩之多,而耿介等一大批官员及乡绅也纷纷出资捐助。这一时期是嵩阳书院的又一发展时期,其中耿介功不可没。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后,清廷颁布兴学诏书,各省所有书院均废止停办。嵩阳书院也因之废止,结束了它作为千年书院的历史使命。叶封《重建嵩阳书院记》:“登封接迹伊洛,其学术风教不甚相悬,又嵩岳多奇,四方达人高士自远而至,学者苟有向往之心,不患无观摩之益。而自宋以来五六百年,卒未有起而名世者,由于振兴之无自也。先是崇福富有太室书院,建自五代周时,宋至道间赐九经,景佑间重建,改称嵩阳书院,废于金元。明嘉靖间,知县侯泰即嵩阳观故址复建书院,祀二程先生,仍曰嵩阳,诸生以时讲业其中,又废于兵燹,无半椽片甓之存,即汉封将军三柏亦焚其一。余每过,徘徊慨息,思兴复之未暇也。今年二月始,相度故基东南十许步,筑堂三楹,庖湢门阶以次而及,缭以周垣五十丈,并护二柏于内。有宋提举主管祟福官程朱而下十四人,皆大贤名世,可为吾党矜式,以名宦中无祀,祀于此。”〔2〕汤斌《嵩阳书院记》:“嵩阳书院在登封县城北,建自五代,宋初与雎阳、白鹿、岳麓号四大书院。其地背嵩面颍,左右少室箕山,诸峰秀矗云表,中天清搬之气于是焉萃。至道中赐九经子史,置校官,生徒至数百人,称最盛。二程子尝讲学于此,后人因建祠。明末兵乱,倾圮殆尽。国朝崇儒右文,知县事黄州叶封建堂三楹,祀二程、朱子,而以地邻崇福富,凡宋臣之带崇福官衔者,皆祀之。叶侯既迁京职,邑人大名兵备副使逸庵耿先生介,家居讲学,以程朱为道统,所宗不当与诸贤列,复蠲赀建堂三楹,迁主崇祀。又作讲堂三楹,颜曰丽泽,旁署两斋,曰博约,曰敬义;书舍若干楹,庖湢门垣具备。自康熙十八年春至次年秋讫工。知县事长洲张侯埙,以兴起斯文为任,月吉讲学课艺其中,多士彬彬向风。”〔3〕此外徐乾学也作有《嵩阳书院记》,汪楫作《嵩阳书院记》,还有其他人如王又旦、窦克勤、郭文华、焦钦宠、张埙、吴子云、林尧英、张沐、冉觐祖、阎兴邦等都纷纷作序作记,阐述了嵩阳书院的辉煌历史与清代的重建情况。

2 嵩阳书院在清代的藏书情况

一般书院皆有数目不定的藏书,有条件的大书院还建有藏书楼。嵩阳书院在古代有大量的藏书,并建有藏书楼,虽几经兴衰,但现今仍存。嵩阳书院的藏书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有下列几种途径:

第一,皇帝赐书。一些皇帝为了显示他们崇儒重教的文教政策和鼓励、控制嵩阳书院,常常赐书给嵩阳书院。北宋至道元年,太宗赐给嵩阳书院九经。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真宗赵恒又一次赐给嵩阳书院九经、子、史诸书。清代没有皇帝赐书嵩阳书院的记载。

第二,私人捐赠。清康熙二十三年河南巡抚王日藻捐献俸银为嵩阳书院建造规模壮观的藏书楼。同时嵩阳书院也获得了大量各地捐赠的图书。《碑传集》卷九十载,江西瑞州同知焦贲亨寝疾在榻,“从容询及嵩阳书院,因赠书二种,命置之藏书楼,为诸生通习。”《碑传集》卷一百十一还载:李兆元“晚年愈好读书,六经诸子,朝夕不释于手,旁通天文算数九流百家之说,问奇者接踵相连也。闻耿逸庵倡学嵩阳书院,君命子瀚往问策,复购书送藏书楼。”另据赵连稳《中国书院藏书》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长葛知县周云购买中西时务书籍百余种,刊有《隆山书院书目》〔4〕。

第三,购置书籍。嵩阳书院还利用书院学田的收入和社会上的捐赠所得,购置大量书籍。耿介的《嵩阳书院志》中有藏书部分,除去一小部分捐献的书籍,其余均为购置。这种购置的书籍,是嵩阳书院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四,嵩阳书院自己刊刻的书籍。大凡书院都有刊刻书籍的传统,嵩阳书院也是如此。这也是藏书的来源之一,如《二程粹言》、《中州道学编》等书都是嵩阳书院自己刊刻的。这些刻书促进了教学的开展,也体现了书院教学的特点。嵩阳书院还在清代刊刻了《嵩阳书院志》,称丽泽堂刻版,丽泽堂就是嵩阳书院的讲堂,书院志刊印于清康熙年间。据赵连稳《中国书院藏书》记载,嵩阳书院主讲耿介将《天理主敬图》、《为大学旨》两书刻印。耿介还将自己的《中州道学编》、《理学要旨》在嵩阳书院刻印。嵩阳书院还刻印了一些丛书,清初书院刻印了敬恕堂主人的《嵩阳书院志》,乾隆时期,嵩阳书院又刻印《敬烟堂十种》。〔5〕

嵩阳书院藏书共76部13本,据估计数量有上万卷,藏书量不少。嵩阳书院藏书楼现在仍然存在,楼内陈列清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二程全书》、《二程遗书》、《四书五经》、《四书近指》等,而《嵩阳书院志》等珍贵图书现存放于河南省图书馆。

书院拥有众多藏书,还要建立藏书楼收藏典籍,经费很重要。《嵩阳书院志》记载清代嵩阳书院的学田颇多,这正是书院购置书籍和其它经费的主要来源。“嵩阳书院学田二顷。康熙十八年邑绅耿介置。”“康熙二十一年,河南提学道吴公祖讳子云置田一百亩。”“康熙二十七年,孟津县乡绅王讳鹤捐地五十亩。”“康熙二十八年,河南府太守汪公祖讳楫置束修田一百亩。”“康熙二十一年,邑侯张父母讳埙捐地六十亩,未置去任。今邑侯张父母讳圣诰代补足。”“康熙二十六年,邑侯王父母讳又旦捐地一百寓,未置去任。今邑侯张父母讳圣诰代补足。”“康熙四十年,邑侯张父母讳圣诰置地二百亩,连补前田共三百六十亩。”〔6〕书院经费靠学田,有些是官府拨款和社会人士捐赠。只有经费充足,才能维持书院的日常运转与增购图籍。

3 嵩阳书院藏书楼

有条件的书院往往建有藏书楼,用来收藏图书,供书院生徒阅览。书院藏书楼是书院重要场所,往往位于书院中轴线上后部,嵩阳书院也是如此。书院建筑共五进,分别是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嵩阳书院藏书楼今仍存。“藏书楼五楹,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河南巡抚、大中丞王老公祖讳日藻创建。”〔7〕耿介作《创建嵩阳书院藏书楼碑记》,对藏书楼兴建情况记载甚详。《创建嵩阳书院藏书楼碑记》:“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抚军王大中丞华亭先生,恭膺简命,来抚中豫,仁义互用,教养兼施,瞩大利大害,兴除不遗余力。期月之间,吏肃民怀,庶政修和,于大梁书院开坛讲学。介以固陋,亲承德意,从容言及嵩阳书院。先生膡言岳降之胜,拭目洛学之兴,慨然节损清俸,建藏书楼五楹。选时鸠工,辨方审势,掘三尺许,适符旧基,阶级俨然,铺地砖皆细腻润泽,非近代物。东西南北,长短广狭,与今日所定不爽毫发。嘻,异矣!岂书院将兴,地之灵气转复欤?考之志书,其为甘露所降之讲堂?或驿致经书,俾生徒肄业之地?皆不可知。岂有宋至今日,运值五百之期,当圣天子崇儒重道,方岳大臣讲学之会,斯文晦而复彰,大道绝而复续欤?楼成,凭栏四望,中天清淑之气郁纷磅礴,与一时教泽文风相辉映。敬承先生之命,一言以纪其事。”〔8〕

由于书院多建在山林幽静之地,往往成为文人歌咏的所在。嵩阳书院作为传承悠久的著名书院,又处于风景优美的嵩山脚下,因此对嵩阳书院藏书楼的歌咏与记载颇多。这便于我们了解藏书楼的建制功能和文化内涵。王又旦有《九日登藏书楼》:“九日上书楼,云山一望收。双溪流万载,二柏阅千秋。诚意开来学,正心继圣修。斯文从此振,桃李满嵩丘。”焦钦宠和之,其《和前韵》:“嵩麓起层楼,清氛座里收。典坟藏万卷,谟训业千秋。绝学传心印,名儒重暗修。登临逢九日,佳气郁林丘。”耿介《和前韵》:“灵气萃高楼,群山指顾收。名贤逢胜会,佳节是清秋。绍圣须同学,法天本自修。洛伊传道统,或恐在嵩丘。”耿洵《和前韵》:“此日上书楼,放心一旦收。文章开百代,礼乐启千秋。人道须持敬,致功在慎修。凭高无限意,红叶老嵩丘。”〔9〕

参加嵩阳书院筹建并作文作记,对书院加以关注的王日藻、王又旦、焦钦宠、耿介等人多为政府官员与有名学者。他们无疑是嵩阳书院在清代得以发展振兴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讲学嵩阳书院的人士也把自己的著作捐赠给嵩阳书院。

藏书和讲学、祭祀一起,历来被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三者固缺一不可”,凡建书院则多谋求藏书,建藏书楼。嵩阳书院藏书以及藏书楼应该可以稳居其一。据有关人士称,嵩阳书院藏书最多时达2000多册〔10〕。

〔1〕〔2〕〔3〕〔6〕〔7〕〔8〕〔9〕张惠民,王关林主编;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嵩岳文献丛刊 .第四册,嵩阳书院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8:81,92,84,27,20,100,54-55

〔4〕〔5〕〔10〕赵连稳 .中国书院藏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1:95,96,94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浅谈藏书楼——天一阁的保护与管理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