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2-07-30于振章侯瀚翔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0期
关键词:针药上肢疗程

于振章 侯瀚翔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477150)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的临床常见继发症状,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一般认为常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以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为主要表现。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部分在发病后6个月出现,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笔者针药结合治疗本病32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和住院病人64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RCT)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8~76岁,平均72.6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经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①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②头颅CT或 MRI证实脑梗死或出血者。③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要点[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55~80岁。③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排除标准:①排除局部外伤、感染、原发性关节病变、内分泌、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病变引起者。②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训练、关节被动运动、诱发主动运动、抗阻训练等。治疗时间每次30min,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

2.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①针灸治疗:主穴为肩髃、肩贞、肩髎、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风痰盛者加阴陵泉、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血海、气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其频率、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天1次。②中药:桂枝6g,桑枝30g,白芍12g,黄芪20g,川芎12g,茯苓20g,白术12g,半夏12g,水蛭10g,地龙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疗程30天。

观察指标:①主要指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水肿及活动度[3]。②次要指标:上肢综合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FMA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MBI指数进行评定。

治疗结果

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定积分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定积分(±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定积分(±s)

类别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 治疗组对照组5.3±2.0 3 2 3 2 6.6±2.3 6.8±2.6 2.5±1.6 2.1±1.4 2.8±2.1活动度 治疗组对照组3.7±2.5肿胀 治疗组对照组3 2 3 2 3.1±1.9 3.4±1.7 3 2 3 2 7.3±2.4 6.7±2.8 4.2±1.6

两组疼痛、水肿及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治疗前后FMA分数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变化(±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变化(±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 0 3 3.8±7.9 4 2.7±6.8 3 2 3 4.5 8±7.5 5 3.2±6.7对照组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3.治疗前后MBI指数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BI变化(±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BI变化(±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 1 3 5.7±1 0.1 6 8.3±7.4对照组3 0 3 6.9±1 2.3 5 2.6±8.7

治疗前两组MBI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BI指数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 M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 “痹证”范畴,发病多与久病气血瘀滞,筋脉失柔,骨节失灵,不通则痛,血瘀水停,瘀血久而不去变证丛生,故出现肩手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甚至肌肉关节挛缩,活动不利。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用。肩髃、肩贞、肩髎三穴合称“肩三针”,取其近治作用以调和营卫,疏通气血,使邪无所依;合谷为大肠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合谷穴可以治疗经气不畅所致的一切肢体疼痛;外关、曲池、手三里三穴合用疏通上肢气血,以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诸穴合用,可使络通痛止,血行水祛。中药以温通法为主,桂枝配白芍起调和营卫之效;桑枝具有利关节、养血祛风之功,故临床用药有上肢重者加桑枝之说;因本病病程较长,久者多瘀多虚,茯苓、白术、半夏、水蛭、地龙以化瘀祛痰;黄芪以补气通经助行血;甘草调和诸药。针药合用使诸邪渐祛,病体渐安。

本研究观察数据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单纯的康复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针药结合具有更好的疗效。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2]张通,陈立嘉 .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99-100.

[3]陈立典,田永胜.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中华理疗杂志,1997:33 .

猜你喜欢

针药上肢疗程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