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孜孜以求,呵护一亿人“心”的健康——访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部、心血管内科主任高传玉教授

2012-07-30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心脏病学河南省心血管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初秋的绿城郑州,树荫间透下来的阳光依然炽热。坐落在郑州市纬五路的河南省人民医院,一切都在阳光下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记者采访该院临床医学部、心血管内科主任高传玉教授时,正值一天中暑气正盛的午后。急匆匆地处理完应诊的患者时,顾不上揩一下额头的汗水,高传玉教授刚一落座,就首先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信息:“中原心脏病学大会暨2012年河南省心血管病学术年会和中原国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最近这段时间有些忙。一连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周六周日也要加班加点地处理工作……”

盛会:屹立中原,辐射九州

高传玉教授一开口就首先提及了“中原心脏病学大会”,于是,采访就从与这次学术盛会相关的问题开始了。

采访前记者就了解到,中原心脏病学大会2012年年会暨2012年河南省心血管病学术年会和中原国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经过积极的筹备和协调,将于2012年9月7日至9日在郑州东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高传玉教授出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因此,他说“最近这段时间有些忙”,记者听着,感同身受。

谈及中原心脏病学大会,高传玉教授首先介绍说:“中原心脏病学大会,是原‘河南省心血管病年会’从2010年起改名而来的。我们举办这个会议的意义在于立足中原,放眼中国和世界,缩短河南省心脏病学领域与周边省份,与北京、上海之间的距离,邀请众多全国的心脏病专家来河南省传播实用的、成熟的、先进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给河南省的心血管病医生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以及展示河南省医学进步的机会。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封、郑州、洛阳、安阳是中国四大历史古都,张仲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大家之一。因此,各位专家莅临中原,是能够亲身体验到河南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神的。而我们举办中原心脏病学大会的总体目标是:传播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交流最新的医疗技术进展,解决临床常见的疑难问题。在课程安排上充分体现临床实用的原则,要在实用技术方面加强交流……”

高传玉教授主持学术会议

高传玉教授继续介绍说:“本次大会仍以‘普及与推广,创新与提高’为主题,展现我国在心血管领域实用诊疗技术、基础和临床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荟萃我们河南省和我国在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丰硕学术成果。我们将努力为与会者搭建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了保障本届会议的圆满成功,会前,我们首先开设了‘全国冠心病介入培训项目、心血管医生基础培训课程、心血管护理培训课程和导管室培训课程、心先锋演讲比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今年的会议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心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做重要学术讲座和指南解读。为了更好地为心脏病学领域的同道服务,本次大会还设立了心脏病学各领域的重要专题讲座、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血栓论坛、心律失常和起搏论坛、心房纤颤论坛、抗栓论坛、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论坛、2012ACC热点论坛、心电图论坛和心血管常见介入手术实况转播以及我国著名专家胡大一教授专场沙龙会、中欧专家高峰会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展示本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技术动态、各种诊断指南解读、规范化的诊疗经验。可以这么讲,到时候,我们呈献给广大学者的,将是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我们将会同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携起手来,共同为推进与促进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学术交流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为河南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高传玉教授接着说:“我们一定倾尽全力把中原心脏病学大会办好,把全国的知名专家请进河南,把河南的知名专家推向全国;把有用的技术引进河南,把河南的先进技术奉献给全国。”

介入:话题敏感,必须面对

据了解,近些年来,心血管领域诊疗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介入技术的发展,可以用“迅猛”这两个字来比喻。那么,在行业内普遍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新技术的大背景下,中原心脏病学大会历年几乎均以“普及与推广、创新与提高”为主题,设置多个基础培训课程。同时,每届论坛均会展现近几年来心血管领域实用诊疗技术、基础和临床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这样的举措,有着怎样的意义?它将为广大基层医生带来哪些帮助?

针对这个问题,高传玉教授详细解释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在现实中,许多年轻医生大多热衷于介入诊疗技术,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提高都很重要。因为一名医生要想满足患者的需求,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完成基本的培训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掌握必须的、先进的诊断治疗技术——其中即包括介入诊疗技术。这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一个不能缩短的过程。因此不仅仅是本次大会,今后每年举办的‘中原心脏病学大会’,都会将重点放在实用诊疗技术、基础和临床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对基层医生来讲,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实用技术得到了推广,临床经验得到了交流,各种指南得到了广泛传播。”

作为河南省介入诊疗技术控制中心主任委员,高传玉教授接着说:“就介入技术而言,它在中国开展的历史已近20年,目前技术成熟,开展广泛,众多医生技术也日臻娴熟,但也存在一大批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新秀。河南作为中国第一的人口大省,其临床规范化的发展步伐更是显得十分迫切而且不容忽视……”

随后,高传玉教授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河南地区在开展介入诊疗规范方面,所做的诸多的工作。高传玉教授认为:“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工作,在国内开展得还是比较早、也比较完善的。对这项工作,河南省卫生厅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和‘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对省内89家开展心脏介入的医院,通过医院申请、实地考评、专家评审等环节的筛选,最终有54家医院获得了介入诊疗资格准入,139位医生获得了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格。2011年又有58位医生获得了卫生部 《介入培训合格证书》。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一直认真贯彻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的要求和精神,每年召开一次心血管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大会,一次死亡病例讨论,每季度召开一次介入病例讨论会;同时还开通了网上直报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直观、也更直接地了解河南全省的介入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对工作开展的比较差的单位,要进行现场考评和督导。此外,由卫生部直管的介入培训工作,还保证了介入诊疗的规范管理和介入质量控制。”

戒烟:呵护心脏,未雨绸缪

在采访中,高传玉教授看到记者嗜烟,便微笑着劝告说:“最好还是戒掉吧。抽烟‘百害而无一利’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准确的数据却很少有人掌握。吸烟每年会夺去500万人的生命,相当于结核、艾滋病和疟疾的总和。预计在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每年800万人。也就是说,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本世纪内将会有10亿人死于吸烟!”

“干什么吆喝什么,我还是说一下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吧。”高传玉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如今,多数人都知道吸烟与肺癌的密切关系,但却对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关注不够。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和支架植入的患者仍不能彻底戒烟。前瞻性追踪尸检研究和回顾性吸烟调查尸检研究表明: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吸烟能促进动脉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使之加剧。有人研究了吸烟与心肌内小动脉损伤的关系,发现其动脉壁病变、纤维化增厚、粥样化、钙化、玻璃样增厚与吸烟密切相关。美国医生达贝尔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烟草中的烟碱是造成危害的祸根。烟碱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而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氧耗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此外,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先于氧在血红蛋白分子上结合,从而可使红细胞携带和传递氧的能力降低20%左右。由于上述种种不良影响,使年龄在30岁至49岁之间的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出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吸烟又可导致剧烈的肢体疼痛,即所谓的‘间歇性跛行症(脉管炎)’,这是因肢体缺血的结果。同样的病变如果发生在脑部血管,将会引起中风和半身不遂。此外,吸烟对冠心病的重要性仅次于高龄。50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证实,每天吸烟20支以上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两到三倍。吸烟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同时和冠心病风险的增加存在量效关系。我国的研究数据也提示,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5倍。我国35岁到59岁的人群中,31.9%的缺血性心血管病与吸烟有关。吸烟增加冠心病风险的机制可能包括多个方面,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增加炎症反应、增加氧化修饰等。”

“吸烟不仅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危及其他人。所以,被动吸烟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同样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传玉教授接着介绍道,“除此之外,吸烟还有其他的一些危害,比如说能够引起肾上腺体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吸烟对心脏及血管的主要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激素的释放所致。此外,尼古丁可经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血压、心率、心血量输出,使它们短时上升。尼古丁可使心血量输出和收缩性减小,同时血管缩小,而且可引起心律不齐。尼古丁引起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上升的趋势,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相互间的粘附及与血管壁粘附的倾向,这一作用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到,并且与动脉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尼古丁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它引起肾上腺素的释放相联系,这种激素能增进血小板活性。此外,尼古丁还使血浆中纤维蛋白上升,因此增加了患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尼古丁与一氧化碳对心血管系统联合作用的最后结果,是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心肌中的需血量,促使心肌缺血……”

听着高传玉教授的话,在这炎热的天气里,记者的脊背有些发凉,赶紧把手里的香烟掐灭了。高传玉教授笑了笑接着说:“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而且,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都会把宣传戒烟、预防疾病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一个烟民,只要戒了烟,身心健康很快就会获益。就心血管方面而言,戒烟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在短时间内即有表现。从吸最后一支烟起,20分钟内血压下降,体温、心率恢复到正常;24小时内MI风险即可降低;一年内冠心病风险降低50%。而随着戒烟时间的增加,心血管系统获益也逐渐增加。戒烟5年内脑卒中风险可降至和不吸烟者相似的水平,而戒烟15年内冠心病风险可降至于不吸烟者相似水平。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相比,戒烟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程度相近,然而,其花费却远小于血压、血糖或血脂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戒烟是最经济的干预方式。”

高传玉教授提高声音说:“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而戒烟开始得越早,心血管疾病收益也越明显。所以,借此机会,我再次呼吁:远离烟草,让我们身心更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室:多项第一,成就斐然

据记者了解,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前身是“中华基督教内地会”1901年创办于开封的“福音医院”,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该院于1950年2月被正式命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55年3月,随省政府迁址郑州。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省级综合性医院之一,还是卫生部首批命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随着医院的发展,该院心血管病内科同样也发展成了河南省临床重点学科,2011年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同时还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和“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标杆单位。那么,高传玉教授作为河南省心脏病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储备方面,都有哪些成就、哪些观点呢?

针对这个话题,高传玉教授首先介绍说:“河南省人民医院作为河南省卫生厅的直属医院,一直对心血管内科的发展高度重视。发展至今,我们心血管病内科现有床位110张,重症监护病房38张,监护终端46台,能同时监护心电、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我们心血管病内科现分4个亚专业,分别为:冠心病病区,心律失常病区,心力衰竭病区和高血压病区。现有医护工作人员62位,包括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高级职称14人,回国学者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7人。近几年来,在省卫生厅和医院党委的支持和领导下,在临床、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我们率先在河南省成立了心力衰竭病房,使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得以显著加强,如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多腔起搏治疗、介入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均取得了突出成绩;率先在河南成立了冠心病病房、心律失常病房和高血压病房,使这些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科室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比如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旋磨旋切术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如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心内科常规治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膈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不需要开胸手术就可以根治。”

据记者了解,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不仅肩负着该省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任务,而且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科在近10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卫生厅资助课题20余项,资助基金达数百万元;2001年和2004年分别获河南省卫生厅创新人才基金资助课题两项,资助资金达40万元;2002年和2003年分别获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资助,资助资金达120万元;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资助基金达20万元;2010年、2011年获河南省重点基金资助,基金达200万元。近几年来共获得科研成果2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培养心血管专业医生和心电图专业医生数百人;每年召开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研讨会和外宾访问、讲学10余次。在该领域,他们还创造了多项全省第一:1978年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1986年开始经皮心肌活检技术,1988年开始应用食道心电调搏技术,1993年开始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射频消融技术,1998年完成河南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1994年开始床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1999年完成河南首例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2000年10月完成河南第一例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病人技术,2002年1月完成河南第一例冠状动脉内切割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02年5月16日完成河南第一例双腔ICD除颤起搏器,2003年3月首次成功完成了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植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硬化和支架再狭窄奠定了基础;2003年4月完成河南第一例冠状动脉内旋磨旋切术;2003年8月完成河南第一例开胸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2003年7月26日成功完成河南第一例顽固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获显著疗效;2003年8月18日完成河南第一例中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的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获显著疗效……

对此,高传玉教授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我们心血管内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展自己;同时还得益于我们医院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从培养学科带头人着手去抓学科建设。比如,从2000年起,我们心血管内科就先后派出10名医生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接受一到二年以上的专业培训过程,先后派出三名科主任、三名护士在国外接受短期培训,并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名。他们学成回国后,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技术、学术才华,在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一句话,我们科室始终秉持‘确保临床诊治能力要跟上,基础研究要立足长远,边沿学科要有突破’的学科建设宗旨,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本,以技术为先导,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努力的最终方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始终把病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奋斗目标,为捍卫河南省近一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孜孜以求,不辍不悔!”

专家简介

高传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内科临床医学部主任,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5年在同济医学院获在职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6年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St Vincent医院学习心脏病学;2005年在法国冈城大学CHU学习心脏病学;2006年在美国NIH学习心脏干细胞学技术。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86篇,编写专业著作3部,其中《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获2008年度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一等奖。2002年、2007年和2010年分别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各一项,3等奖2项,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获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贡献奖。2010年获河南省卫生科技突出贡献奖。专业方向: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晚期心力衰竭的管理和治疗。研究方向: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无功能心肌细胞的修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猜你喜欢

心脏病学河南省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紧扣学术内核,延展传播边界
——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纪要
《核心脏病学图谱:影像姊妹篇》已出版
第二十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征文通知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