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践研究
2012-07-26陈秀军
陈秀军
(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2)
陈秀军 女,1967年生。本科学历,馆办主任,副研究馆员。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也是一个孕育文明的殿堂,更是一座属于市民的知识文化宝库,她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知识、渴望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学习,需要从图书馆借阅大量书籍来不断更新知识,但找个时间去图书馆对于工作繁忙来去匆匆的读者来说是件极奢侈的事情。如果能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设立图书馆服务机,使读者能随时借还需要的书籍,不仅便民利民,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和图)借鉴深圳图书馆成功运作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在区内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了5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它不仅是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景观,更将图书借还服务延伸至区内的每个角落,让和平区变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永远开放的大图书馆。
1 实施背景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下简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系统是集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智能化图书馆于一身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该系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终端设备直接为广大市民就近提供自助办证、自助借还图书等图书馆基本服务。
1.1 一个地区一个中心馆的局限
由于一个地区只能建立一座中心图书馆,即使其馆舍大、藏书多、设施设备先进、免费开放程度高,也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需求,更多读者为了借阅图书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走很远路程,给读者带来很大不便,使图书馆服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图书馆界已经认识到这一点,2006年深圳图书馆提出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创意和设想:仅用10平方米的空间,便可容纳具备庞大图书资源的图书馆,市民不必亲临中心图书馆,更不受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一台自助机器上就能办理借书证、完成借还图书等服务。
1.2 RFID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正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图书馆界应用就更晚。深圳图书馆开始考虑使用RFID是在2002年前后陆续研制开发了文献智能管理系统、文献排架标识系统、文献定位导航系统、智能书车、智能读者证等,都有很好效果[1]。RFID为深圳图书馆的技术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之后深圳图书馆萌生了研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创意。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研制始于2006年底,2007年6月由文化部正式立项,2008年4月7日,首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和相关软件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文化部教科司组织的阶段性成果技术验收。4月23日,放置在深图北门口的首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正式对读者提供服务。随后,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在深圳遍地开花,读者交口称赞[2]。
2009年12月6日文化部在深圳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使其在各大城市得到推广。2011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报了北京市朝阳区10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投入使用,还将再投入50台。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鄂尔多斯、西安、郑州、马鞍山、杭州、贵阳、厦门、福州、昆明、台州、三亚等15个城市已经设立或计划设立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与港澳地区、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图书馆的合作已经展开。
2 实地调研
2012年1月初,和平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试运行,2月14日,在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中,和平区5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正式启动运行,这是继2008年12月16日辽宁省首家自助图书馆沈阳市和平区自助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再一次让广大读者感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2.1 以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自动化技术为依托
随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深圳、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成功使用,这一先进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再一次吸引和平区图书馆。2011年和平区委、区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在本区范围内先期建立5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样和平区图书馆在做好馆内主阵地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龙头作用,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商业街区、广场、主要街路、社区,进而推动整个地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充分论证,我们从宣传力度、安全角度、居民密集度、辐射分布度、建设方便度等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在和平区著名商业街区——太原街,广场——和平区皇寺文化广场,标志性建筑——区委、区政府门前,主要街路——南八马路141号(南宁幼儿园门前),全国知名社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旁共建立5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
2.2 对和平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调研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终端是以自动化控制技术、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平台,实现对图书借还和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大众化。
2.2.1 服务内容
自助办证:任何一位读者只要持有第二代身份证就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申办和平区图书馆借书证(与馆内通用)。
自助借书: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操作面板的读者证阅读区域感应读者证,进入自助服务流程,读者在交互界面上按照提示输入所借图书对应的架位号,即可完成自助借书。
自助还书:读者刷卡并输入密码,进入还书交互界面。此时,读者操作台处的借、还书门自动打开,读者按照提示一本一本还书,并经分拣机构由还书箱回收。还书完毕后,再次按照提示进行确认,借、还书门关闭,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打印操作凭条。
自助续借:读者可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办理图书续借手续。
自助查询:读者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查询其相关信息。
2.2.2 和平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统计数据[3]
表1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服务量汇总(2月14日~5月14日)
表2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服务数量对比
2.2.3 和平区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统计数据说明
①区内居民整体素质较高。全部设在室外的5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从安装、试运行到启动运行至今已有半年。在安装时就有很多人满怀好奇,不断询问,盼望着早一天能投入使用。试运行后,人们基本都能按照操作步骤借还图书,机器没有被损坏、破坏。②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皇寺广场、太原街商业街区虽然过往人多,但多为流动性人员,且他(她)们多以休闲娱乐为主;而政府和南宁幼儿园(高档次幼儿园)多为固定人群,且相对素质较高,因此使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人也相对多些。这与我们当初选址布点时的想法不太一样,也为我们今后选址提供参考。③读者利用率越来越高。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读者对它的接受和适应需要一段时间。从表2可以看出,4月份的文献处理量和文献处理人次是3月份的2倍。随着人们对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认识、使用程度的提高,利用率也会越来越高。
3 服务理念、特色与管理
3.1 服务理念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就是用高科技手段完成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工具。它把物理的图书馆和数字的图书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人文理念和高科技产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中心图书馆服务和社区图书馆服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所做的,正是行使公共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职责,做图书馆分内应该做的基本服务。与此同时,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提高了普通市民应用高科技手段的能力。
服务理念:就近就便,为读者提供贴心的24小时服务,是永远开放的城市书屋。
3.2 服务特色
3.2.1 延伸服务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摆脱了一个地区一个中心馆的局限,走进街道、社区、广场等地,成为读者身边24小时开放的书屋,体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延伸服务——“地点延伸、时间延伸、服务窗口延伸、资源延伸、网络延伸等等”。①地点延伸:最多只要10平方米的面积(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占地仅7平方米,若设在室外需要建雨棚)就可以摆放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使图书馆遍布城市街区。②时间延伸。自助式的操作,不受时间限制,为无法到馆利用资源的读者提供贴心的24小时服务。③服务窗口延伸。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具备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它是和平区图书馆服务的缩影,代表着整个地区的形象,是一个个具体的服务窗口。④资源延伸。通过每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服务,中心馆的资源可以到达城市的每个街区,方便读者就近就便利用图书馆资源。
3.2.2 与和平区图书馆服务的有机结合和补充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是和平区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延伸,二者互为补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①一证通用。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自助办证,且该证通用,也可以在和平区图书馆使用。②服务规则一致。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借阅规则与和平区图书馆保持一致,包括借阅册数、借阅期限,超期产生的滞纳金等等。③选配、更换图书灵活多样。选址确定后,我们对读者用书进行了调查。例如:在区委、区政府门前,我们选配传记、名著、百家讲坛等类书,而在南宁幼儿园门前多选配少儿图书。每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可以根据读者需要随时选配、更换图书。
3.3 服务管理
本馆对自助图书馆服务机采用馆内与社区联合管理的方式。其中网络系统管理、选配图书、更换图书等主要工作由本馆负责,而社区有专人负责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日常管理(指导读者使用、卫生清洁等),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意见与建议。从近段时间的运行来看,双方配合很好。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经常性的自动化设备使用和维护,机器的故障和排除,读者良好借还图书的习惯与养成,图书的安全与保护,误操作造成的差错,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藏书供给不足与读者需求量增大的矛盾,图书的破损与修补等等。这些情况有待于在今后不断探索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4 结语
和平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启动运行至今,为读者提供了便民、便利、便捷的图书馆服务,不仅节省了读者往返图书馆的时间和费用,减少读者购书开支,节省读者阅读成本;更缓解了政府对公共资源建设投入的滞后与保障市民文化权益和全民阅读之间的矛盾。它像文化播种机一样,播撒着知识、传递着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提高城市文明指数增添亮色。
[1]吴晞.自助图书馆的事[J].图书馆论坛,2011(6).
[2]李卫珊.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及运营管理[EB/OL].http://www.dlf.net.cn/manager/manage/photo/admin 2009520163423%D3%AA%B9%DC%C0%ED.pdf.
[3]和平区图书馆.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借还图书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