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儿童科普读物写作

2012-07-25张之杰

海峡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儿童读物图说

张之杰



浅论儿童科普读物写作

张之杰

本文根据个人经验,对儿童科普写作提出几点看法。①儿童和成人科普读物评量表准不同,“信达趣”可作为儿童科普读物写作的准则。②应选择作者熟稔,且儿童经验所及、可深入浅出的命题。③体式应以散文为主;如採用小说,如何在知识的束缚下,使情节跌宕起伏,是极其艰难的挑战;至于诗,本文作者不认为可以作为科普的载体。④科幻小说不能传播正确科学知识,是以科幻小说并不等同科学小说。⑤报刊彩色化后,儿童科普读物注重图片,如何赋予作者所应有的地位,编者不能不严肃面对。

儿童科普写作 信达趣 选题 体式 配图 图说

0 前言

开宗明义,本文所说的“儿童” ,是指小四至小六学童。幼儿园至小三,坊间称“低幼”(低年级及幼儿),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筹内。至于“少儿”,原为大陆用语,涵盖小学至初中(国中)。台湾国中生的升学压力沉重,家长和老师并不鼓励国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因而坊间的少儿读物,虽名为“少儿”,其实诉求对象仍以小四至小六学童为主。

以《科学月刊》和《科学发展月刊》为中心,台湾已有一批写作成人科普读物的作家,彼等或为好之者,或为乐之者,水准已相当可观。相对来说,尚缺乏一批称职的儿童科普读物作家。坊间的各种儿童刊物,科普虽为其重要内涵,但主事者往往认为儿童读物不需专业,任何题目都可交给“写手”处理。写手们什麼都写,哪能写出水准?

笔者曾为《联合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生报》儿童版及《国语日报》写过科普专栏;曾参与《少年科学》、《科学研习》、《儿童21》、《新世纪儿童周刊》、《小大地》、《地球公民365》、《小达文西》等儿童刊物编务;曾为多家报刊写过儿童科普文章。在此,谨将一己心得草成本文,藉以拋砖引玉,愿与科普论坛者切磋。

1 信、达、趣

当今科普大家沈君山先生曾袭用严復“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通俗科学读物写作(即科普写作)三要诀——信、达、趣。大陆科普界倡导科普“三性”,即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以三性多寡判定优劣。大陆的科普三性,科学性相当于沈先生的信,艺术性包含沈先生的达和趣,至于思想性,沈先生的三要诀未曾述及。

对成人科普读物来说,思想性极为重要,当科学性、艺术性俱足,思想性就成为评比优劣的指标。所谓思想性,是指传达作者一己思想,或成就一家之言。对儿童科普读物来说,思想性并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个人认为,写作儿童科普读物,沈先生的三要诀已敷需要;写作成人科普读物另有评量标准,笔者曾有专文讨论此事。

前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物理学家沈君山先生是台湾科普写作大家,曾倡导通俗科学写作三要诀——信、达、趣,此三要诀可作为儿童科普写作的指导方针。

沈先生所倡导的科普三要诀,“信”(科学知识信而有征)是基本功,对儿童科普来说,只要大学本科系毕业,写作本行内容应可应付裕如。至于“达”(文辞畅达无碍),笔者主持编务时,经常对同事说:“任何儿童读物,都应该具有模范作文的功能。”儿童读物还得考虑教育、心理和美育,笔者也常说:“儿童读物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笔者还主张儿童读物不宜模仿儿童声口,孩子欠缺逻辑概念,大人一句话可以说完,孩子可能要说上好几句,所以又经常对同事说:“要教孩子们说大人话”。

谈到“趣”,成人科普读物的对象可能是大众,也可能是大同行、小同行甚至同行,前者重视趣味,后者重视内容(特别是启发性)。然而,儿童科普读物少有对象上的区分(小四至小六学童的知识层面不致差异太大),必须讲求趣味,吸引孩子。至于如何吸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值得注意的是,吸引的方式不能流于低俗,要高雅,要别出心裁。

笔者曾为沈君山先生的三要诀补遗,在信、达、趣之外,增加一“巧”字诀。巧,指写作手段,有了巧妙的手段,才能彰显出所写内容的趣味。

2 选择命题

写给儿童看的科普读物,命题必须能够深入浅出。有些命题即使你有生花妙笔,也无法写给外行人看,遑论儿童。道理很简单,这些命题需要基础,无法逾越。笔者习生物,请以生物学为例:遗传现象,可以深入浅出说明;遗传与基因的关係就不易深入浅出。前者可用常识说明,后者要有些生化背景才说得清楚,儿童不具备这些背景,所以不宜作为儿童科普读物的命题。

其次,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较抽象的命题应尽量避免。记得我们办《少年科学》时,有位台大同学寄来一篇稿子,题目是“浅谈相对论”。相对论极其抽象,远离常识,如何和小四至小六学童“浅谈”!笔者曾认真研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读了好几次,仍不知其奥妙。可见这本名著虽说是科普读物,恐怕要有相当程度的现代物理背景才能消受。这个例子说明,科普有其对象性,也不是每个命题都能科普,儿童科普读物尤其如此。

生活经验是启蒙认知的基础,低幼儿童尤其如此,这是低幼儿童读物离不开生活周遭人事物的原因。对儿童来说,所谓生活经验,应包括从书本和视听媒体所获得的经验。举例来说,儿童没看过鲸鱼,但通过书本和视听媒体,对鲸鱼并不陌生。他如恐龙、机器人、太空船等等莫不如此。总之,只要具体而实有,可以扣紧生活经验——包括书本和视听媒体经验,就可以做为儿童科普读物的题材。

另一方面,即使具体而实有,如果远离生活经验,就不能作为儿童科普读物命题。举例来说,笔者在生物学各分科中,功夫下得最深的是组织学,但从未写一篇讨论人体组织的科普文章(包括儿童读物)。这是因为要谈人体组织,如不辅以组织切片显微图片,根本无从谈起,但判读组织显微切片,牵涉太多术语和专业知识,岂是寻常用语所能说得清楚?这个例子说明,科普有很多限制,儿童科普所受的限制更多。

此外,写作儿童科普读物,还得选择自己深切了解的命题。写给儿童看,不能多用术语,不能多用数式,不能用复杂的图解,不能用抽象概念,若非深切了解,写起来很容易走样。作者了解得愈深切,写起来愈严谨,愈能深入浅出,也愈知道何者可写何者不可写。近年笔者为两份儿童刊物审稿,常看到外行人以整编方式写作的科普文章,我的批语通常是“请找本行的人写!”儿童科普读物——尤其是生物和地理方面,率尔操觚者甚多,如了解得不够深切,就可能外行人觉得有趣,内行人看了摇头。对命题须深切了解,写出的作品才能让内行人挑不出毛病。

3 文章体式

科普读物的体式,主要分为散文体和小说体两大类。从事儿童科普读物写作最好从散文体入手,行有余力,再尝试小说体。中国大陆尚有科学诗的说法,但诗是以精简文字传达复杂意象,往往意在言外,和讲求精确的科学很难接榫,因而笔者不认为诗可以作为科普的载体。

成人科普读物以散文体为大宗,以《科学月刊》为例,几乎都是散文体。儿童科普读物不少采小说体,最常见的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小说有五大要素——主题、人物、情节、冲突和对话。时下儿童刊物所见的小说体科普作品,通常以一全知人物充任“万事通”,大多情节简单,缺乏起伏和高潮,和定义严谨的小说有段距离。

以小说为载体的科普作品,可称之为科学小说或科普小说。小说的趣味,在于故事和情节,对科普小说来说,如何在知识的束缚下,使情节跌宕起伏,是极其艰难的挑战。再者,科学小说如科学知识浓度过高,将枯燥乏味;如科学知识浓度不足,将失去科普的意义,这是无可避免的两难。

科学小说并不等同于科幻小说,前者情节虚构,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却有凭有据;后者情节虚构,所依据的“科学”也是虚构的或非现实的,因其不受科学知识牵绊,不难写得趣味盎然。总之,科幻小说属于文学——虽然有时流于通俗文学,但绝不属于科学。

中国大陆习惯以科幻写作科普,笔者甚不以为然。科幻的生命是幻想,幻想必然与讲求事实的科学相左。科幻可以增加读者对科学的亲和力,启发读者的想像力,但很难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当此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日盛一日之时,我们应当知所取捨,以免为其所误。

4 配图和图说

早期的儿童读物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报刊彩色化以后,图片占的分量加重,甚至喧宾夺主,成为页面的主角。早在二十多年前,杂文大家夏元瑜先生就有感而发地对笔者说:“拿原子笔的,不如拿画笔的值钱;拿画笔的,不如拿相机的值钱。”如今原子笔改成电脑,其不值钱者变本加厉。

然而,不论出版单位怎么不重视文字,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交稿后最好能参与编辑、配图,如有困难,至少应争取校订编稿、自写图说。

早期的科普读物以文字为主,图片仅为陪衬。以上两篇皆为本文作者早期作品:左为《联合报》万象版“科学小天地”专栏之一篇,1977年;右为在《少年科学》所写的一篇儿童科普杂文(全文共2页),1980年。

美编处理儿童读物版面,通常先将图片排好,再填上文字,如文字过多,文编就根据版面,将多出的字数删减。(文字不足的情形极少,如果有,美编只要稍微放大图片,就能补满。)文章有其完整性,删节的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其次,作者交出文稿后,通常由编辑配图,图说也由编辑代庖。文与图之间有如红花绿叶,作者最好自己配图、自己撰写图说,使文字和图片连成一气,以免各说各话。

如今儿童科普读物注重图片,文字的地位降低。图为本文作者2008年作品,《地球公民365》一篇科普文章的前两页(全文共8页)。

笔者遇到报章杂志邀稿,从不询问稿酬,但都会明言:文字不许改动,要改也得由我自己改。图片通常自己操持,图说总是自己撰写。然而,一般刊物(尤其是报纸)没有寄送编稿给作者校订的习惯,要是作者不紧迫盯人,或勤于往出版单位走动,出版前就无缘看到自己文章的编稿,也就无从纠谬补遗。总之,当文字沦为边配,作者更要参与配图和图说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掌握自己作品的命运。

5 结语

笔者根据个人经验,就沈君山先生所倡导科普三要诀信达趣,以及选择命题、文章体式、配图和图说等方面,提出个人浅见。关于信达趣三要诀,以“信”最为重要,儿童科普读物绝非一般“写手”所能胜任;儿童科普读物非但需要专业,还得具有模范作文的功能,因而“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关于命题,应避免抽象及远离生活经验;此外,应选择作者深切了解的命题,作者了解得愈深切,写起来愈严谨,愈能深入浅出。关于文章体式,笔者属意散文,较不属意小说;至于诗,笔者不认为可以作为科普的载体。关于配图和图说,当此儿童科普读物注重图片、文字沦为边配之际,作者应参与配图,并自行撰写图说,以免文字和图片各说各话。

注释:

[1] 多数国家以未满18岁者为儿童。台湾儿童福利有关规定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儿童,系指未满十二岁之人。”本文依此。

[2] 沈君山. 书评的标准. 《科学月刊》创刊号(1970年元月)。沈先生说:“严几道先生在《天演论》的例言里提出信达维三字做翻译的标准,其实这三字也可用来做衡量一切科学著作的标准。不过时至今日,雅字未免苛求,科学丛书意在介绍新知,以广流传,要达到此目的,风趣也许较尔雅更有效力,因此我们在书评裡,把严先生的三字名言换一个字,用‘信达趣’来做一本科学书籍的理想标准。”

[3] 董仁威. 科普创作通论. 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2007年。该书第五章“科普创作的方法”,页73~88,对科普三性多所阐发。

[4] 笔者因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撰成论文《试论科普读物的层级与评量》,刊《科学文化评论》7 卷4 期(2010 年)。

[5] 此书1988年出版,至今销售逾1000万册,虽被媒体戏称unread bestseller(读不来的畅销书),但对於宇宙论知识的普及、推广,功不可没。见《维基百科》“史蒂芬·霍金”条。

张之杰,字百器。资深编辑人,作家,中华科幻学会发起人(2011)。业余研究科学史,台湾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科技史学会发起人(1997),另研究美术史、民间宗教、民间文学、西藏文学等。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儿童读物图说
本期导读
科普读物资源开发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意义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图说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科普读物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