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专题复习课的设计、生成与反思

2012-07-25江苏省海安县丁所初级中学濮建平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20期
关键词:绕点中考题轴对称

☉江苏省海安县丁所初级中学 濮建平

中考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它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学的许多实际问题值得我们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求效率的活动,中考“专题复习课”更是如此.我们常常用效率和质量去评判和鉴赏一堂数学课,与此同时我们或许还要用“成本”的眼光去思考我们的学生学习,特别是初三最后的紧张复习阶段.这个成本是指学生上课达到的效果与所花的时间及投入的比.

近几年各地市的中考综合题中,基本图形改编的试题出现的概率较大,由于方法不当或思路不明,使解题难度加大.本人以2012年5月30日,笔者向同行展示的一节面向初三学生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一个基本图形”改编的中考题为例,谈谈中考“专题复习课”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以期在初三最后的专题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图1

一、教学设计简案

上课前动画演示基本图形(图1).

1.考题引入,感受基本图形的变化

教师出示幻灯片.

例1(2011年永州市)探究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满足∠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 依次出示1—3小题)

(1)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如图2,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G

图2

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AD,BG=DE,∠1=∠2,∠ABG=∠D=90°,

所以∠ABG+∠ABF=90°+90°=180°.

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此∠EAF=45°,所以∠2+∠3=∠BAD-∠EAF=90°-45°=45°.

又∠1=∠2,所以∠1+∠3=45°.

即∠GAF=______.

又AG=AE,AF=AF,

所以△GAF≌______.

所以______=EF,故DE+BF=EF.

(2)方法迁移:

(3)问题拓展:

选题意图:这是一道经典的初中几何证明题,每年各个地方的中考试题均会出现以此图形为基础的变式考题,本课正是围绕本图形展开的.

2.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

例2(2008年大兴安岭市)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5),易证BM+DN=MN.

图5

图6

图7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6),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7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选题意图:这是一道思路和方法同上的中考题,用来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3.问题拓展,再探新知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探究(先只出示问题,不出示后面的解题提示).

例3(2009年益阳市)如图8,在△ABC中,已知∠BAC=45°,AD⊥BC于D,BD=2,DC=3,求AD的长.

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巧妙地解答了此题.

图8

请按照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点,证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2)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x的值.

选题意图:这道题与前面两题在思路和方法上有革命性的改变,但却是基本图形的另一种变化,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多变和内在的联系.

4.反馈练习,学以致用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

图9

(1)求∠BAC的度数.

(2)将△ACD沿AC折叠为△ACF,将△ABD沿AB折叠为△ABG,延长FC和GB相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

(3)若BD=6,CD=4,求AD的长.

选题意图:这道题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渗入了较简单的圆的知识,进一步说明利用基本图形改编试题是中考的常见形式.

5.小结提炼,知识建构

教师出示本课的图1,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教师总结提升.

小结:(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则下列命题等价:①∠EAF=45°;②DE+BF=EF;③△CEF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周长的一半.

(2)如AH⊥EF,已知EH和FH,则可求AH的长.

6.布置作业,内化提高

例5(2011年咸宁市)(1)如图10,在正方形ABCD中,△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边上,高AG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EAF的度数.

(2)如 图 11,在 Rt△ABD中,∠BAD=90°,AB=AD,点M,N是BD边上的任意两点,且∠MAN=45°,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H位置,连接NH,试判断MN,ND,D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10中,连接BD分别交AE,AF于点M,N,若EG=4,GF=6,BM=3,求AG,MN的长.

选题意图:这道中考题的内容紧扣本课的基本图形,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类比性,但又有一定的新颖性,作为课后作业,比较到位.

图10

图11

二、精彩课堂生成片段展示

片段1:(完成1.1(1)后)

教师:同学们都能根据提示完成此题,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大家用到了正方形的什么知识?

学生1:正方形的两条边AB=AD.

学生2:两个角∠B=∠D=90°.

教师:很好,谁能把基本图形中正方形的条件简化吗?

学生3:老师,可不可以把正方形改为四边形,且AB=AD?

教师:不错!大家说行不行呢?

学生4:不行,因为旋转后点G,B,F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师:你总结得很好,你认为还需要什么呢?

学生4:∠B=∠D=90°.

教师:真聪明,现在大家能不能帮出卷老师出好第(2)小题,试试?

学生5:老师,∠EAF=45°不改吗?

教师:你怎么想到的,(装糊涂)我怎么没想到呢!大家说呢?

学生4:老师,要改!

教师:怎么改!

教师:你们真正了不起,大家看看出卷老师的第(2)小题.

片段2:(完成 1.2尝试应用,巩固提高后)

教师:同学们,刚才个个表现出色!这一课,我们是围绕基本图形展开的,现在老师出示另一道题,大家看看能不能解!(例2的题干,图12)

学生思考后,百思不得其解.

教师:这个图形和基本图形有关系吗?

学生目瞪口呆

教师:对比基本图形,大家看看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图12

学生1:有角都等于45°.

教师:前面两题是通过旋转思想来解决问题,那么这一题大家能不能通过其他的全等变换把此图变为基本图形呢?

学生3:老师,不可能吗?相差太多啦!

学生4:老师,旋转是基本方法,轴对称也是,可是轴对称后的图形不是基本图形呀!

教师:(老师画出轴对称后的图形)你怎么想到轴对称的?

学生4:刚才第一题如果过点A作EF边上的高就和现在的图形差不多.

教师:老师为你的发现而高兴,你对初中的全等变换掌握得很到位,课后大家讨论看例1能不能这样做,现在其他同学帮助他想一想,与基本图形还差什么?

学生6:延长EB和FC交于点G,就变成基本图形.

教师:对呀!那么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吗?

学生5:老师,是正方形呀!

教师:真的吗?你怎么证明的呢?

学生5:( 略)(其他同学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教师:这说明这一道题确实与基本图形有关,且同学们想到了轴对称,了不起!可是与我们解决这一题还相差很远呢.再来,我们看谁先解出来!

学生4:(说出解法)(其他同学鼓掌).

教师:我们的学生真是天才,我为我有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刚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是什么?

全体同学:勾股定理列方程.

教师:同学们,初中数学代数是重点,方程是代数的核心,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忘记!

下面请大家完成2009年益阳市中考题.

三、课后反思

1.问题呈现

例1的呈现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给出,克服以往的整体出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弄清问题的实质.

例3的呈现更为大胆,学生看到问题后,根本没有思路.可学生却在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大胆猜想下,分层推进,渐渐深入,直至“庐山真面目 ”.

这种问题的呈现形式,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他们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经历思考、合作和探究,使得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参与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问题安排

例2是一道思路和方法同例1的中考题,这样前后题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不需要理解考题的背景,降低审题成本,让学生在已建构的知识基础上,在同一个问题背景下思考,进行探究,抓住问题惯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审题成本.

例4也是一道思路和方法同例3的中考题,只是增加了圆的知识,而考查的内容和上一题几乎一样,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独立探究和解题能力.同时由于这道题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后,可以类比上一题的解法,抓住方法惯性,降低学生解题的时间成本.

3.课后巩固

这道中考题作为课后作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同时第(1)、(3)小题与基本图形息息相关,学生能抓住问题惯性降低审题成本;第(3)小题求AG的长与课堂方法一致,学生能抓住方法惯性降低时间成本.

另外中考专题复习阶段,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此题作为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学生的思维要远远低于其他时间布置,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思维成本,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课堂结构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既有类比学习的过程,又有大胆猜想的过程;既有学为所用的练习,又有知识内化的提炼;既有学生的灵感爆发,又有老师的点睛点拨.

5.课堂内容

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中考专题复习课怎么办,是“老调重弹”,还是“老歌新唱”,答案是肯定的.只有我们老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肯吃苦、肯钻研,一定能“老歌新唱”,唱出学生新的好奇心、新的发现、新的数学能力.本节课利用一个基本图形,唱出了初中数学的部分核心内容:旋转、轴对称、正方形、圆、勾股定理、方程;唱出了学生以简驭繁、审同辨异、同中观异的好思维.

四、结束语

中考专题复习课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抓住问题惯性、方法惯性和思维惯性,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尤其是课堂中学生的实用学习时间,既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又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当然,只有老师的“大成本”,才会有学生的“小成本”.

1.陆志强.换个角度看课堂教学成本.中学数学,2012,10.

猜你喜欢

绕点中考题轴对称
从一道中考题的三种解法说起
让思维在动态的情境中延伸
借助中考题探寻旋转的奥秘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概念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由一道中考题引出的规律
《旋转》单元测试题(二)
中考题中的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