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手”的认知维度看“手”的意义建构

2012-07-24赵永峰

外国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义项汉语意义

赵永峰

(四川外语学院 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

1.引言

体验哲学(Lakoff&Johnson,1999)认为,人类的体验是形成各种范畴和概念的基础,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体作为认识其他事物的出发点,以此来衡量和理解周围的事物。“手”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乃至认知加工的主要器官,在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它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据《新华字典》中“手”有6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1999年修订版)中“手”有7个义项;《古今汉语常用字字典》(2002年版)中“ 手 ” 有 10 个 义 项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tenth edition)中hand有12个义项;Oxford A 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中 hand有10个义项;据以上两本英文字典,hand的短语有108个之多;据笔者自己收集的语料,汉语中有“手”字的成语有318个之多。这些数字说明“手”的用法之多样和意义之丰富,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各个字典收集到的“手”的义项不尽相同,给读者的感觉有些零乱。

据笔者所收集到的文献,关于“手”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义项本身出发,探讨“手”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例如,高明乐和朱文俊(2005)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的领域转移进行的比较研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没有深入探讨人类为什么赋予了“手”如此丰富的意义,并未探析这些表达之后的认知理据以及人们在认知“手”时所使用的认知策略。

王寅(2006,2007)指出,人类在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了范畴、概念和意义,此时再用语言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语言。语言是人类经过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产物,承载了人类认知加工信息,通过分析语言可以揭示人类的认知规律。据此,对英汉语中“手”的各种表达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人类认知相关概念时所使用的认知策略,进而探寻其背后的认知规律。本文以英语中hand和汉语中“手”的表达为语料,以Tyler&Evans(2003)的多义网络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手”的意义系统,探寻英汉语所承载的关于“手”的认知信息,探析他们的认知理据,揭示相关的认知策略。

2.Tyler&Evans 的多义网络理论

Tyler&Evans(2003)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主客互动加工的结果,意义的发展是以人类的体验为基础的。虽然我们所感知的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分析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心理、神经系统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方式,因此,意义是我们建构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意义是概念性的。因此,语言本身不直接反映外部客观世界,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层次“认知”,两者是通过人类的概念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概念系统是人类与自身赖以生存的外部物理世界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结果。这说明,在人类认知的过程中,体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概念来自于人类本能的认知加工和抽象推理,具有互动性和主体间性。因此,文字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拷贝,而是人类体验的结果,语言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

Tyler&Evans(2003)论证了一个词可以用于不同认知域,同时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但是不同义项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形成一个“以典型意义为中心,多点连接向外扩展”的辐射型语义网络,在这个网络的建构中,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例如,隐喻和转喻)发挥着关键作用。Tyler&Evans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家族相似性范畴”或“辐射范畴”的内部结构特点,从而表明词义的扩展是一个系统的、有理据的过程,词库结构是非任意性的,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下面我们探析“手”的各个义项。

3.“手”的意义网络

Tyler和 Evans(2003)指出,判断词汇基本义首先要遵守两个基本原则:是否为最早被证明的意义;是否在语义网中居主导地位。下面我们运用这两个原则确定“手”的基本义项。

据萧启宏 (2004)之观点,“手音通首,道器匹配”。手字读shǒu,是为了与首字通音。因为手的一切活动都是头脑思维的反映。大脑想什么动作,手便能反映出来。通过手的动作,可以看到大脑在想什么。首与手是相通的,所谓心灵手巧是也。是故手字授音以首。据《古今汉语常用字字典》,手的写法有、 等,它是一个象形字,指人的上肢的前端部分,由手掌和手指组成。可以看出,这些书写形式虽字形有异,但都是大拇指在内的拳头侧面之形,外部笔画表示手掌和四指组成的形状,内部笔画表示在内的大拇指,是拳头的象形,所以说,这些书写形式虽然各异,但是他们抽象出了关于手的一些共同属性。也就是说,这些书写形式承载了中华先民的一个基本认识:手的书写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手”的概括和抽象,他们有两个基本元素“手指”和“手掌”。《说文·手部》指出,“手,拳也。象形。”本义为腕以下的指掌部分。

据英语词源学考证,英语中的“hand”来自于古高地日尔曼语 hant,指身体用来抓东西的部分。因此可以推知,汉语中的“手”和英语中的“hand”在最初都是指:人体的一个器官。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手”的意义得到了扩展和丰富。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之观点,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概念化和意义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手”的意义发展和人们对手的意义建构是隐喻化和转喻化的过程。“手”的原始意义作为始源域向目标域(具有体验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进行投射。人类用这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在生产劳动中对“手”的意义进行了拓展。据笔者所收集的资料,英汉语中“手”的拓展义项有异有同,详情见表1:

表1 英汉语中“手”的拓展义对照表

注:带*的义项是指在古代汉语中的义项,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使用该义项。

因此可以说,根据Tyler&Evans(2003)的标准可以确定,“手”在英汉语中的基本义项(原型意义)是: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手”的其他义项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不断拓展的结果。

上文已经论证,“手”的意义是基于人类的体验,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由人类建构的结果,所以要解释“手”的意义系统就要探求人类是如何认知“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知方式及认知维度是“手”的意义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意义建构的动机。认知世界时的策略决定了意义的结构,这是人类意义建构过程的体验基础。因此,“手”的各个义项是人类的认知策略和认知维度使然。下面从五个方面论述人们在认知“手”的时候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维度。

4.“手”的认知策略和维度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首要选择对象,并且努力使得我们的人体器官和周围的认知对象发生联系,找到关联和相同点。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和经济有效的方式。据我们所收集到的语料,下面分五个板块对此进行论证,这五个板块也是人类认知手所采用的维度,这些认知维度反映了人类认知“手”的时候所采用的策略,这也是“手”的意义得到不断拓展理据和原动力。

4.1 实体之手

实体的“手”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参照点和基石,也是意义拓展的基础,它具备一个物体所拥有的基本特征:尺寸大小、高度、颜色、数量、新旧。也就是说,人类将“手”作为一个实体来认知。

4.1.1 大小

任何物体都有质量和尺寸大小。牛顿第二定律证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手作为一个实体,也有质量和尺寸大小,在现实生活中,质量大的手比质量小的手在运动时具有更大的惯性,大手比小手可以抓住更多的东西。我们可以从英汉语的表达中佐证这一认识,例如,在英语中有give/get somebody a big hand(鼓掌、拍手喝彩)、have a big hand(傲慢、自负)、have long hands(很有权利和势力)等表达,在汉语中有大手大脚、大手笔、小手小脚等表达。

4.1.2 高度

作为实体的“手”,被认为有高低之别。汉语中有眼高手低、手高眼低、高手、低手等表达;英语中有with a high hand(傲慢、专横、压倒、采用高压手段,例:All of the barbarous conquerors have been apt to carry matters with a high hand.)等表达①据英国国家语料库 (British National Corpus),英语没有low hand这一表达。。 这些表达凸现了“手”的高低维度,这种凸现是基于人们的身体体验为基础,例如,我们的眼睛确定目标,用“手”达到目标,有时目标太高或者太低,“手”就无法触及目标,因此就有“眼高手低”或者“眼低手高”等表达。作为一个成语,“眼高手低”的意义通过隐喻拓展,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另外,在人类的认识中,质量高指好,质量低指差,汉语中用高手指某一领域中有能力的人,低手则相反。

4.1.3 颜色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物体颜色(除了透明的物体之外),大部分属于反射色,也就是说,物体反射什么波段的光就会显示什么波段的颜色,这与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颜色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因此,在认知“手”的时候要关涉“手”的颜色。在英汉语中,有些短语涉及到了“手”的颜色,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汉语中的幕后黑手、心狠手黑、白手起家、白手成家、白手兴家、赤手起家、赤手空拳等表达,英语中则有black hand(黑手党、黑暗之手)、white hand(不做体力活的人)、green hand(生手,没有经验的人)等表达。英汉语中黑一般喻指不好的事物,因此,汉语中黑手意思是“暗中搞阴谋活动的势力或人”;英语中black hand指黑手党或者从事诈骗恐吓等活动的秘密团体。“赤手”指空着双手,因为赤色被认为是手的本色,所以指没有拿任何东西的手;“白手起家”指在物质条件很差的条件下创办事业,“白手”指没有任何物质基础或者创业资本。

4.1.4 数量

作为实体的“手”,人们可以对此进行计数,因此,在汉语中“手”可以用数字来修饰,例如,露一手、留一手、第一手资料、七手八脚、一手遮天等表达,英语 中 则 有 first hand、 second hand、 single-hand、all hands、a handful of、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等表达。汉语中“一手遮天”本义指,一只手将天遮住,喻指倚仗权势,玩弄手段,瞒上欺下。汉语中“(第)一手”和“(第)二手”和英语中“first hand”和“second hand”都可以指顺序;而汉语中“二把手”可以指“助理”,但是“second hand”在英语中指“用过了的、旧的”。笔者收集到的语料显示,“手”在英汉语中多和一、二搭配使用。

4.1.5 新旧

正如我们可以对任何一个事物进行新旧描述一样,实体的“手”也可以用新旧来表达,例如汉语中“老手”和英语中old hand都指“某一专门职业、或者领域内,由于多年供职而经验丰富者”;“新手”则表达相反的意思。英语中old hand指能手、行家,例如an old hand at fund-raising。需要指出的是,在认知新旧之手的时候,英汉语的表达是不同的,例如,英语中常用green hand表达新手而非new hand。

4.2 工具之手

工具是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手”无疑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器具,正是通过“手”的运用,人类才能接触和改造外部世界,例如,汉语中有手绢、手册、手电筒、手枪、手榴弹等表达;英语中有handbag、handball、handbook、handgun等表达。

人们认为“手”是认知世界的一个基本工具,通过“手”可以达到、完成或促成某一事物,也就认为“手”不仅仅是工具还是手段。例如,汉语中的不择手段、铁腕手段等表达,英语中的Death occurred by his own hand(他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和die by one’s own hand(自杀)、heavy hand (严酷的手腕、高压手段或者指大麻烦、大伤脑筋的事)、by/with the strong hand(压服;强压;用强硬手段)、carry (it/matter/things)with a high hand(傲慢,专横;压倒;采用高压手段)等表达。

我们同时发现,“手”作为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一个基本器官,被赋予工具之义,它的意义被拓展为动词,指用手拿、拿着,例如“人手一册”和“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清洁者”中的手;“手”还用来指用手击杀之义,例如,“管夷吾寡人之雠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中的“手”。

4.3 容器之手

Lakoff&Johnson(1980)指出,人们将容器图式用于构建对世界的其他经验,把其他非容器的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我们用手拿东西或者处理事情,都要将手张开,因此,人类在认知的时候把“手”作为一个容器来认知。例如,英语中就有open our hands等表达,这来自于人们的认识:手是容器。 所以,手可以用 open、close、full、empty 等修饰。汉语中有以下表达,入手、出手、手里、空手而归、满手泥巴、手无寸铁、该出手时就出手等表达;英语中有以下表达:empty-handed、in hand、at hand、hand in hand、out of hand、eat out of one’s hand、be hand in glove、take one’s life in one’s hands、put one’s hand in one’s pocket等表达。

另外,如果我们将某物装入容器,意思是掌握或者控制了某物,基于这一体验,英汉语中“手”还用来表达掌控之义,汉语中有手里、手中、手底下等表达,英语中有 in hand、bird in the hand、out of hand、off hands等表达。

4.4 方向之手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问路,我们通常会用手来指方向。基于这一认识,“手”被用来指各种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

4.4.1 上下

上下这一空间关系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关系,它对于人类的范畴化和概念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意义的隐喻化,英语中有on hand,hand down,hands up等表达;汉语中有以下表达:手下留情、下手、上手、手上等表达。

4.4.2 前后

前后关系也是一个基本的空间关系,在关于手的表达中,也有体现。汉语中有“后手”(有四种意思:旧时指接替的人、旧时指接受票据的人、下棋时被动的形势、后路)和“留后手”(做好另外的打算或者准备)等表达;英语中有beforehand(提前做某事)和behind hand(推后做事)等表达。

4.4.3 左右

人类进一步对空间关系进行范畴化,就有了左右关系。汉语中有左手、左撇子、右手等表达;英语中有 left-hand、left-handed、right hand、right-handed 等表达,需要指出的是,left-handed在英语中不仅仅指左撇子的、用左手的、向左旋转的,还指笨拙、不灵活的意思;right-hand man指有能力的人。在汉语中,“左右手”指得力的助手,在英语中没有这个义项。

4.4.4 中心——边缘

人类的体验会形成 “中心—边缘”这一空间关系,汉语中有“手心”(手掌的中心部分、比喻所控制的范围,例如,孙悟空再神通广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手背”(手掌的反面)、“手边”(指身边,例如,那些材料就放在我的手边)等表达。而英语中这种关系不常见,笔者没有找到相应的语料。

4.5 运动之手

“手”作为一个最为灵活的人体器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概念中“手”是可以运动的。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举手投足、拍手称快、唾手可得、手舞足蹈、搓手顿足、拱手、握手、伸手、转手、插手、摆手、抖手。同样,英语中在这方面也有丰富的表达:wash ones hands(洗手不干,不再管;拒绝卷入,例如 ,He washed his hands of the whole affair);lift(up) the hand(举手宣誓;祈祷、祈求;努力、着手);hold up one’s hands(举手表示赞成或能回答问题,例如,The pupil held up his hand to ask the teacher a question;举手投降,例如,When I arrested him,he held up his hands at once);change hands (转手,例如,It changed hands eleven times in eleven years);lay a hand on(得到、获得,例如,Where can I lay my hands on a good second-hand car?指为了惩罚而逮住);shake one’s hand(伸手与某人握手,例如,She gave him her hand and wished him a good journey.或者指答应与某人结婚,例如,I have given Tom my hand);try ones hand at something (试着做), 试身手, 例如,I tried my hand at car repair but couldn’t get the hang of it)。另外,速度是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手的运动,在英汉成语中就有下列表达:a fast hand、a slow hand、眼疾手快、眼明手快、慢手慢脚等表达。

从以上可以得出:人类是在实践体验中通过五个维度来认知“手”的,这也是人类认知“手”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人类使“手”的语言表达变得丰富多彩,意义得到不断拓展,从而构织了“手”的意义网络。表2是对这五个认知策略的小结。

表2 “手”的认知策略例示表

?

5.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人们是将“手”作为一个认知工具,通过隐喻等认知机制来认识世界,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构建了“手”的意义网络。本研究从实体之手、工具之手、容器之手、方向之手、运动之手五个方面对“手”的意义网络进行了探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概念系统不再被一系列的充要条件所规定和限制,而是基于实践体验,以某一基本意义为基础,通过隐喻、换喻等基本认知方式扩展而构建的语义网络或语义连续体。本研究也发现英汉语中“手”的原型意义是相同的:用来抓东西的器官。随着人类认知世界的发展,“手”和hand的词汇概念也相应地丰富了起来,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地理、社会文化等差异,“手”和hand的意义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

[1]Lakoff, 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 G.&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 —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3]Tyler, Andrea, &Vyvyan Evans.The Semantic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Spatial Scenes, Embodied Meaning and Cogn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4]高明乐,朱文俊.汉语“手”和英语“hand”的领域转移比较[J].外语研究, 2005(1):24-25, 30.

[5]宛志文.古今汉语常用字字典[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6]王寅.解读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七论语言的体验性:详解基于体验的认知过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53-59.

[7]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萧启宏.中国汉子经 [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9]许慎.说文解字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义项汉语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学汉语
有意义的一天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小心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诗里有你
璧琮原始意义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