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7-19徐加红
徐加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4)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徐加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4)
健康教育;心力衰竭;慢性病;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患者增加健康知识,改善不良行为和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舒适度[1]。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病的最终阶段,总体预后差,长期心衰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是危害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一旦被诊断为心衰,约1/2在5年内死亡,重症患者2年内病死率高达50%[2]。为了控制慢性心衰,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9-06—2011-04,我们对86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我院急诊科(12例)和心血管病科(74例)住院患者,男50例,女36例;年龄35~85岁,平均(55.2±14.7)岁;病程 2~18年,平均(6.4±1.5)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3]:Ⅱ级15例,Ⅲ级42例,Ⅳ级29例。
1.2 诊断标准 慢性心衰诊断及NYHA心功能分级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执行。
1.3 方法
1.3.1 疾病知识教育 对患者不同的健康问题,由责任护士采取口头讲解和书面指导相结合的“一对一”合理咨询法。根据患者不同需求,制订最佳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内容要根据患者及家属不同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及经济能力而定。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诚恳亲切,使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发放自编的《冠心病防治手册》、《心衰病人的注意要点》及《心脏病人住院须知》等小册子,让患者和家属阅读和学习,从而增加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发热、心动过速及咳嗽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加重,因为肺淤血的发生减弱了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另外,感染可使类癌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4]。因此,要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清洁,不可将患者安排在有可疑呼吸道感染等患者的病室。每日早、晚开窗通风30 min,室内温度保持22~24℃,湿度50% ~60%,病室定期消毒,每周2次。床旁备手消毒剂,减少和控制病室操作人员。告知患者注意摄生,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被,平时不到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有条件的患者每年接种1次流感疫苗,可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5]。
1.3.2 心理教育 患者入院时往往表现为恐惧、焦虑心理。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规章制度、管床医生和护士。交代床头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消除患者恐惧陌生心理,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及医患关系,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及治疗。
1.3.3 饮食指导 慢性心衰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限水,并做到少量多餐,每日分4~5次进餐,以减少餐后胃过度充盈及横隔抬高增加心脏负荷。适当限制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重度心衰时蛋白质控制在25~30 g/d,热能约2 520 kJ,待病情稳定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加至40~50 g/d,热能4 200~6 300 kJ。限制盐和水,可使血容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降低,改善患者症状[6]。告知患者,饮食中摄盐过多会导致体液量增加,引起肺水肿和肺淤血,摄盐量应<5 g/d,顽固性水肿者<2 g/d。各种腌制品、调味品、汽水及豆腐干等含钠量均较高,应尽量避免食用。但长期低盐饮食会造成食欲减退,恶心无力,可间歇使用代用品如低钠盐。要控制水的摄入量,应<1 500 mL/d。对严重心衰尤其伴有肾功能衰退者,由于排水能力降低,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更应控制水的摄入,否则可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导致顽固性心衰。一旦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将液体摄入量限制在500~1 000 mL/d,并采用药物治疗。在加强利尿期间,尿量多时参考血清钾水平给予补钾治疗,同时还要预防低钠和低氯的发生。若血钠<130 mmol/L,血氯 <90 mmol/L,利尿效果差,可使心衰加重,应予纠正[7]。
1.3.4 用药教育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心衰患者再入院的重要原因。依从性差与经济条件、药物种类多、不良反应多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有关。住院期间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服药的重要性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服用方法。告诉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服、漏服、多服或少服。护士必须做到看服至口。同时,鼓励家属督促患者服药,这样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继续服药的依从性。利尿剂能减轻和消除体、肺循环淤血或水肿,还能减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使用利尿剂期间,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气急及水肿症状有无好转,尤其注意电解质变化。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患者,注意有无皮肤淤斑及牙齿、消化道、脑出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可加重支气管痉挛,故有支气管痉挛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慎用。
1.3.5 改善睡眠质量 心衰患者由于伴有心悸、气喘等症状,必须取端坐卧位,易引起入睡困难。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出现腹胀伴水肿时,应用利尿剂致夜尿频繁,引起睡眠中断,加上住院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噪声及陌生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护士应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条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患者夜间常用物品,如水杯、尿壶等放在易取到的地方。要合理安排各项护理工作,尽可能白天进行,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及开关门轻,并尽量安排紧凑,调低室内所有运转仪器的报警音量,尽量使用壁灯,减少环境中声音、光线等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利尿剂避免夜间使用,以免频繁排尿而影响睡眠。
1.3.6 休息及运动指导 以往研究认为,运动训练是慢性心衰患者的禁忌证,所有类型及各阶段的心衰患者均被限制体力活动,主张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过度卧床会因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许多潜在危险,包括远期运动耐量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胃肠蠕动减弱及食欲下降等。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减轻体质量,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Ⅰ级心衰患者不必限制日常活动,但要避免爆发性运动,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及抱小孩等。Ⅱ级心衰患者应限制活动,步行500 m,每日2次,上一层二段楼梯,每日2次,基本生活自理者可在家属陪同下步行上街,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天天工作。Ⅲ级心衰患者可每周活动3~5次,每次20~30 min,廊内步行100 m,每日2次,院内步行250 m,每日2次,宜在饭后2~3 h进行。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头痛、恶心及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无缓解应进行治疗。急性期和Ⅳ级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可下床活动,适量进行散步、气功及太极拳等活动,并要掌握活动量,每次20 min左右。通过适量运动,可使患者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1.4 疗效评价及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健康教育后1、3个月时,根据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进行评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86 例教育前后MLHFQ评分比较见表1。
86例教育前后MLHFQ评分比较分,±s
86例教育前后MLHFQ评分比较分,±s
与入院时比较,*P <0.05
n 入院时 教育后1个月 教育后3个月MLHFQ 评分 86 40.5 ±14.6 18.1 ±12.2* 17.3 ±10.9*
由表1可见,86例教育后1、3个月MLHFQ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力求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和谐统一这一人类健康生活最高境界的有效的护理[9]。个性化健康教育是舒适护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慢性心衰的治疗有了长足进展,但目前大多无法治愈,只能通过用药缓解症状。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健康教育工作在心衰的治疗及康复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可帮助患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疾病状况及不良饮食、心理及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克服不良习惯,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能使患者的生活舒适度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I]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2]Eichhorn EJ.Prognosis determination in heart failure[J].Am J Med,2001,110(Suppl 7A):14S -36S.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4]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
[5]邵欣,李峥,孙红,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48 -650.
[6]于江.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2):25 -27.
[7]杨跃进,华伟.阜外中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3.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03.
[9]周银玲,宋丽华,孙立波,等.舒适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7):1923 -1924.
R541.61;R494
A
1002-2619(2012)12-1890-02
徐加红(1968—),女,副主任护师,学士。从事心血管科危急重症护理。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