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门亦为五脏使”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便秘中的护理应用※
2012-07-19杨香芝吴月敏王爱新白莲君孙晓颖靳艳娟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内科河北河间062450
杨香芝 吴月敏 王爱新 白莲君 孙晓颖 靳艳娟 金 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河间 062450)
“魄门亦为五脏使”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便秘中的护理应用※
杨香芝 吴月敏 王爱新 白莲君 孙晓颖 靳艳娟 金 栋1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河间 062450)
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护理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活动量小,或长期卧床等,均易导致患者便秘的发生。“魄门亦为五脏使”出自《素问·五脏别论》,是指魄门(肛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如出现便秘,腑气不通,导致浊气不降,气机逆乱,或上攻心胸,加之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痹阻心脏血脉,在危急重症的情况下,可诱发胸痹心痛,甚至猝死[1]。2011-07—2012-06,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依据“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采用辨证施护干预治疗心脑血管病患者213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3例均为我院内科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男96例,女117例;年龄81~32岁,平均56.3岁;便秘患者161例,既往有便秘史者52例;涉及病种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2],并依据相关内容进行辨证分型。
1.3 辨证施护
1.3.1 气虚便秘型 证见便意但排便乏力,气短汗出,便后疲惫,大便不干硬,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无力。此型患者可选中脘、天枢、大横、大肠俞、足三里、支沟等采用艾灸法施护,教会患者及家属自理按摩治疗,将双手掌心对搓,待发热后双掌交叠于关元穴并按着经络循行方向由轻至重以揉法按摩,保持心情愉快舒畅,鼓励适度锻炼促使气血运行。
1.3.2 气滞便秘型 证见为胸胁痞满,腹胀腹痛,纳食减少,大便秘结,苔薄白而腻,脉弦。此型患者可选用便前坐浴、腹部热熨法,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情志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食用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香菇、芹菜、芦根、萝卜、香蕉等,忌食甜腻、生冷、油腻之品。
1.3.3 寒积便秘型 证见大便艰涩,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此型患者调护之法多选温灸中脘、天枢、大横、大肠俞、长强、肾俞、命门、膀胱俞等,除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外,可多食用牛肉、羊肉、鸡蛋、牛奶、鲫鱼、鲜虾等补益之物。
1.3.4 血虚便秘型 证见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光白,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此型患者宜热熨按摩中脘、天枢、大横、大肠俞、长强、足三里、支沟等腧穴,同时加强腹肌、肛提肌及盆底肌群锻炼,多食易消化、补益食物,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甲鱼、芝麻、桑椹、荔枝及蜂蜜水等。
1.3.5 实热便秘型 证见大便干燥,数日不行,面赤身热,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型患者可采用背俞穴循经刮痧,按揉天枢、大横、大肠俞、足三里等,保持病室安静,清凉透风,避免强光、噪声刺激;饮食调摄宜清淡、凉润,如蜂蜜、雪梨、番茄、西瓜、扁豆、苦瓜、芝麻、核桃、松子等,多饮水,禁忌辛辣、厚味、烟酒、油腻。
1.4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统计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拟定,3个主要症状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干燥,每个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个梯度,分别对应计0、2、4、6分;3个次要症状疲惫乏力、纳呆少食、神疲懒言,每个症状分为无、轻、中、重 4 个梯度,分别对应计 0、1、2、3 分[3]。排便情况:1级,排便质量高,便次正常,无排便不适;2级,排便质量较高,出现1~2种排便异常症状;3级:排便质量差,出现3种以上排便异常症状。
1.5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效果显著: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排便情况 跟踪调查3个月后,本组患者213 例,治愈99 例(46.5%),显效65 例(30.5%),有效25例(11.7%),无效 24 例(11.3%),总有效率 88.7%。排便情况1级98例(46.0%),2级 73例(34.3%),3级42 例(19.7%)。
2.2 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分,±s
表1 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分,±s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治疗3周后比较,△P <0.05
证 候 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6周后排便间隔 3.3 ±1.8 0.3 ±0.2* 0.5 ±0.9*排便费力 4.4 ±1.0 0.5 ±0.9* 2.2 ±1.6*△大便性状 4.5 ±1.9 0.2 ±0.1* 0.2 ±0.6*疲惫乏力 1.5 ±0.8 0.2 ±0.4* 0.3 ±0.4*纳呆少食 1.2 ±1.1 0.1 ±0.3* 0.3 ±0.5*神疲懒言 1.0 ±0.4 0.4 ±0.5* 0.5 ±0.5*
由表1可见,本组治疗3、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排便间隔、大便性状、疲惫乏力、纳呆少食、神疲懒言与治疗3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费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有明显改善,且排便间隔、大便性状、疲惫乏力、纳呆少食、神疲懒言症状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良好,排便费力症状远期疗效较差。
3 讨论
魄门的功能主要是排便,五脏之浊气下降于肠道,靠大肠受浊行气、降浊燥化的功能而形成粪便,《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魄门的功能与五脏气机关系密切,一方面,五脏之气正常,魄门的启闭才能正常;另一方面,魄门能够正常启闭,才会使得五脏气机正常的出入,相互影响,反映五脏功能的盛衰。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以养为主,以治为辅,诊治方法回归患者主体自身,调动机体内在功能,重新调和平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细节,采用辨证施护腧穴艾灸、循经推拿按摩、腹部穴位拔罐、刮痧、中药洗剂肛门坐浴、情志护理、饮食指导、药物辅助、培养良好排便习惯等护理方法,提前干预缓解和治疗,同时预防因便秘而引发痔疮、门脉高压、脑出血、心绞痛、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本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干预治疗心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寻求安全、绿色、天然、无创的治疗方法是我们护理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
[1]徐利平,李忠志.胸痹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88.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131 -133.
R248.1
A
1002-2619(2012)12-1878-02
※项目来源:2012年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编号:1213153ZD)
1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河北 河间 062450
杨香芝(1966—),女,副主任护师,学士。从事内科临床护理工作。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