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预防性干预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2-07-19陈志颜王英杰
陈志颜 王英杰 段 公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大厂 065300)
中药预防性干预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陈志颜 王英杰1段 公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大厂 065300)
手术后并发症;胃肠疾病;中医药疗法
手术为现代外科、妇科的常用治疗手段,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也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出现在胃肠手术后,在腹部非胃肠手术后也很常见。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患者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出现的腹胀、腹痛、不排气排便等一系列胃肠症状。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包括术中腹腔内的暴露及操作、血液刺激、腹壁的损伤、麻醉药物的使用、腹腔内感染、电解质紊乱、腹膜后血肿、胰腺炎及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长、菌群移位及肠粘连等一系列问题[1]。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已经是所有外科医生的共识[2]。目前的研究多是病症出现后再治疗,西医主要是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等,虽是治疗,但更多的是消极等待。中医药对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优势,但目前中医的治疗多是单方、单药,尤其以大承气汤的应用多见,并无系统的辨证论治,治疗上呈现立法方药的多样性和随意性。
我们基于中医“未病先防”的理论基础,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早期给予中药干预,调整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03例均为我院2009-08—2012-03外科、妇产科腹部非胃肠手术住院患者,外科159例,妇产科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1例,男50例,女51例;年龄16~80岁,平均(50.0±3.0)岁;其中妇产科手术20例;辨证分型:气虚型23例,血瘀型25例,湿热型32例,寒凝型21例。对照组102例,男55例,女47例;年龄24~69岁,平均(40.0±5.0)岁;其中妇产科手术 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①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②妇产科不哺乳患者;③无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④愿意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不能坚持完成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
1.3.1.1 气虚型 治宜健脾理气消胀。予术后1号方加减:黄芪30 g,甘草10 g,白芍药15 g,升麻10 g,柴胡10 g,白术 15 g,茯苓 30 g,佛手 10 g。
1.3.1.2 血瘀型 治宜祛瘀通下。予术后2号方加减:厚朴10 g,木香6 g,桃仁10 g,赤芍药15 g,生大黄(后下)10 g,蒲黄(包)10 g,延胡索 10 g。
1.3.1.3 湿热型 治宜泻热通下。予术后3号方加减:厚朴10 g,枳实10 g,莱菔子20 g,桃仁10 g,赤芍药 10 g,生大黄(后下)10 g,黄连6 g。
1.3.1.4 寒凝型 治宜温阳通下。予术后4号方加减:大黄(后下)10 g,附子(先煎)10 g,细辛 3 g,木香 6 g,白芍药15 g,干姜6 g,肉苁蓉30 g。
煎药一律采用北京东华原自动煎药包装机,每剂药2袋,每袋180 mL,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温服。血瘀、湿热型加用中药保留灌肠 (灌肠方由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加减),药液温度37~38℃,灌肠时插入长度为30~35 cm,保留灌肠液2 h以上[3]。
1.3.2 对照组 常规禁食,对症给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4 观察方法 2组腹胀、腹痛的消失时间及排气、排便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见表1。治疗组3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观察研究,对照组102例均符合研究要求。
由表1可见,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
表1 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s
表1 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s
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 别 n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排便时间治疗组 98 22.6 ±10.2* 48.1 ±18.2*对照组102 40.3 ±15.1 59.2 ±25.8
2.2 2组术后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术后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比较h,±s
表2 2组术后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比较h,±s
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 别 n 腹胀消失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 23 32.7 ±14.3* 31.9 ±13.2*对照组25 54.2 ±24.6 55.7 ±23.6
由表2可见,2组术后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诸多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不排气、不排便、腹胀及腹痛等症。其特点是肠蠕动减弱,肠壁增厚、水肿,单纯西医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慢。我们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用中医的方法加以预防。腹部手术创伤耗伤人体元气,阴血耗损,气虚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同时术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腑气不行或壅盛停滞,或脾胃损伤,脾失运化,为湿所困[4]。根据术后患者的症状特点,结合舌苔、脉象等分型论治。
对于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自术后第1 d起,根据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湿热、寒凝四型,或补气,或清热,或祛瘀,或温阳辨证而施[5]。而行胃肠减压的患者,我们经胃管鼻饲中药,闭管2~3 h后继续减压。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药预防性干预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汪秀琴,薛博瑜.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2):232 -233.
[2]周春宇,余文,刘会良,等.中药早期干预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90-91.
[3]任义,薄涛.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87 -2988.
[4]张文艳,林晓华,段祖珍,等.通腑汤配合足浴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8):72 -73.
[5]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671.
R570.5;R619;R656
A
1002-2619(2012)12-1792-02
1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外科,河北 大厂 065300
陈志颜(1977—),男,主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20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