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羽毛球公体课运动中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的因素分析
2012-07-19刘健明
刘健明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3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市高校羽毛球公体课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公体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羽毛球公体课学生对高远球技术的掌握情况。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对调查问卷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涉及羽毛球扣球技术的有关内容加以收集、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远球技术简介
以较高的弧线将来球击到对方场区底线附近叫击高远球。击高远球是一切上手击球动作的基础。高远球的特点是球的弧线高、滞空时间长,它的作用是逼迫对方远离中心位置退到底线去接球,一方面可减弱对方进攻的威力,为我方进攻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在己方被动情况下,有较多的时间来调整站位,摆脱被动局面。
2.2 学生开展羽毛球运动的调查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有61.9%的学生经常进行羽毛球运动,有22.8%的同学不经常进行羽毛球运动,有15.3%的同学在课下一次也没有打过,不经常打的和课下一次也不打的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不能很好的进行复习,也就不能更好的掌握羽毛球技术。
表1 对学生课下开展羽毛球运动情况的问卷调查统计
2.3 高远球不成功的几种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对高远球击球不成功问卷调查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羽毛球运动中运用高远球技术时击球不成功的几种现象里,击球时球飞不到后场现象的出现机率最高,为50.3%;击球时打不准球的机率是39.2%;击球出界现象机率最低。击球时打不准球是球性在制约着,不经常接触羽毛球,对于其球的飞行和下落速度不熟悉,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击球时机;击球时将球控制在后场需要技术在支持以外还需要力量的配合,由于学生在击球时不能正确运用身体力量,导致力量不足,球飞不到后场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样的高远球只会给对方制造杀球机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击球出界一般是出现在出边线,出底线的情况很少。
2.4 影响高远球技术掌握的因素分析
在对影响高远球技术掌握的因素的调查中发现(见表3),在“教师教学方法”、“技术动作正确性”、“教师自身水平”、“兴趣”、“力量素质”、“身体协调性”、“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公体学生受“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兴趣”、“力量素质”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本文择其进一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
表3 对影响掌握高远球技术的几种因素的统计
表4 对影响掌握高远球技术的三种主要因素问卷调查统计
从表4中发现,有74.6%的学生掌握的高远球技术不正确。有45.5%的学生对高远球技术不感兴趣。通过测量学生的握力、引体向上、俯卧撑得出,在调查的这189名学生中,有84.1%的学生力量素质较差。
羽毛球高远球技术是最基础的一项技术。只有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身体的有效力量,将球击到对方的后场,完成一个高质量的高远球回球。同时对力量素质的要求较高,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比较难。羽毛球场地长是13.4m,在这个距离内将一个只有5g左右的球从这一端达到另一端需要的力量虽然不小,但一个大学生的力量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在高远球技术学习过程中,影响高远球技术掌握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最主要的。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技术动作掌握的正确性,力量素质和兴趣是影响羽毛球公体课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的主要因素。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通过调查发现,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较少,基础较弱,造成了高远球技术掌握的难度加大。
(2)高远球击球技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是:击球时打不准球、击球出界、击球时球飞不到后场这三种情况。
(3)影响羽毛球公体课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兴趣因素、力量素质、技术动作掌握的正确性。
3.2 建议
(1)重视高远球技术动作的练习。在学习高远球技术之初要充分认识到徒手挥拍的重要性,最好先不要急于触球。先将自己的高远球挥拍动作反复练习,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时再击球。
(2)合理运用腰部力量。高远球技术首先要侧身,在转身的同时用腰部将脚蹬地的力量传到手臂上,依次传到拍头击球。这个时候要求身体充侧身,转动幅度要大,才能使腰部这个轴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多球练习法。多球练习使单位时间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加大,高远球的击球次数增多,有利于加强高远球动作技术的稳定性,使动作定型。同时连续不断地击高远球还能提高练习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脚步的快速移动能力。
(4)场地器材的改进。场地器材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制约高校羽毛球公体课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的因素,标准的场地是塑胶场地,这样的场地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对脚步移动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很好的保护同学们的脚腕和膝部。球拍要求拍杆和拍线的弹性都要好,可以很好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使高远球技术的回球质量更高。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亮.程序教学法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29~30.
[3]侯加昌.羽毛球快、狠、准、活与稳的关系[J].羽网杂志,1991(3):11~12.
[4]常青.辽宁城郊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