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中考体育测试制度实施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2-07-19杨彩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目身体素质中考

杨彩霞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有更强健的体魄和更完善的综合素质能力,我国规定将体育测试作为中考科目,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考促练,增进学生体质。至今中考体育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1990年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管理条例》,其中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从此把体育便作为升学考试科目,在全国各省市开展开来。目前,体育测试和中考试题相同,各省自主命题考试,但体育测试内容基本相同,都是以跑、跳、投掷为主要形式的考试。

设置体育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社会把学生的身体素质看做和文化课成绩同样的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出现儿童过度肥胖,青少年身体虚弱等现象,力量、速度、肺活量水平偏低等现象。但是多年来,体育测试成为了学生机械的考试任务,学校搞集中训练,中考前让学生突击体育考试科目训练,无法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一现象让人无奈。

体育测试中,成绩与问题同行,困难和挑战相伴,为了切实掌握山西省体育测试现状,特进行本次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太原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四座城市的市级中学初三学生。这四座城市是山西的省会和中小城市,人口密集,城乡结合度高,教育水平各有高低,对其进行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山西全省的中考体育测试情况,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设计调查问卷1 000份,每座城市发放2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回访,以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

1.2.2 观察调查法 本次调查得到多所学校校方的支持,对在校初三学生体育训练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跟踪观测,通过记录,取得有效数据。

1.2.3 访问调查法 通过采取访问的手法,和多所学校的体育教员、学生家长、以教育局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得到宝贵资料。

1.2.4 数据分析法 本次调查就通过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采得的数据进行百分比分析,使数据直观的反映中考体育测试的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体育测试列入中考考察科目,学生、家长和教师各有看法

在山西体育测试进入中考范围已近二十年,这种以考试促锻炼的方式在山西省考生和家长的思维中已形成定势。在接受调查者中,有96%的学生和88%的学生家长表明接受体育测试这种形式。但是对这项考试的满意程度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家长、教师对将体育测试列入中考考察科目的态度

学生对体育考试持认可态度的居多。79%的学生支持体育测试,这些学生认为体育测试相对公平,是一个能够考察了学生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其中64%的学生认为,中考体育测试和其它科目一样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分数的科目。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支持体育测试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对体育测试赋予了新的内涵。有近42%的学生认为在繁忙的初三复习生活中,能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同学一起练习体育项目是一种放松,有35%的同学表示集体参加体现训练是一种增进同学间情谊的有效途径。学生中对体育测试的不满意者占少数,只有14%,原因多为其体育成绩不佳,对训练又毫无兴趣。有6%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表示有无体育考试对他们影响不大。

家长对体育测试态度鲜明,持肯定和否定态度者各半。有49%的家长认为以考促学,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51%的家长对体育测试不满。通过调查,在对体育测试不满意的家长中有38%的家长认为,初三学生升学压力大,参加体育考试是对其孩子施加过分的压力。一位接受访问的家长明确表示,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程度空前绝后,为了将来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立足,学历是孩子们最重要的通行证。中考成绩的优劣直接决定孩子的高中、大学甚至命运,而体育测试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复习。有11%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测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体育测试存在不公平的因素。

对将体育测试计入中考成绩这一举措,多数教师表示支持。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每一位都支持以这种形式来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但是有10%的教师对现行的体育考试表示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有的教师认为考试科目不合理,有的则认为现行的体测模式没有发挥出指挥棒的作用来督促学生完善个人素质。

2.2 对体育测试的方式和分值,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满意,但体育教师表示还需改进

山西省现阶段中考体育分值为30分,分为三个个项目,其中两个必考项目为1 000m(男)、800m(女)和立定跳远,自选项目为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四项中选一项。

表2 体育测试的方式和分值调查结果

对这样的分值和测试项目,有78%的学生和89%的学生家长都表示较为满意。这样的项目安排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考试项目。同时,考试项目技术含量低,易练习,对器材设备场地也没有特殊的要求。

在接受访问的教师中,有68%的教师表示这样的项目安排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山西省体育测试项目,每个科目都是限于对学生跑、跳、投、掷等最基本的能力测试,技术含量过低。中考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体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置有篮球、排球、体操、武术等多个项目,中考体育测试科目的设置对这些体育项目没有任何涉及。初一、初二年级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各种技术训练都流于形式,初三年级考试前几个月学生扎堆练习考试项目。训练的目的只为分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体育教师担心的这种情况每个学校都存在。太原市、运城市由于升学压力大,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临汾市和晋城市的学生也表示接受过其他体育项目训练的非常少。

2.3 体育测试成绩呈现上升趋势,家长、学生、教师三方普遍持期待心理

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有高达98%的学生家长和96%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体育测试或者其他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山西省有关教育部门透露未来将提高体育测试成绩,以达到以学促练的目的。对于这一情况,学生、家长、教师都希望通过这一手段改革考试方式,提高考试科目含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3 讨论与分析

3.1 山西体育中考制度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1)体育列入中考加强了社会各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心。“唯分数论”的观念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中考将体育测试收入考试行列中,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用分数加以衡量。这样,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学生身体素质的舆论氛围,让学校、家长、学生都对体育课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考试这样的手段来加强对身体素质的关心虽然让人感觉到无奈,但是达到了重视的目的本身就是一种成绩。

(2)体育列入中考提高了体育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迫于升学的压力,在每个学生心中都不由自主的将学校开设的课程划分为主课和副课。体育课虽然没有因为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跻身于“主课”的行列里,但是中考的指挥让学生不得不提高对培育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课业压力最大、学习最忙碌的初三年级中,体育课也作为一门“主课”被列入课程表,与“语、数、外”分得一分天下。

(3)体育列入中考迫使学校为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安排更多的时间。通过考试这种的方式,中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关心程度明显提高。每所中学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设置早操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等。毋庸置疑,体育测试进入中考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体育列入中考推进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中考体测让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投来了更多的关注目光,也让体育课有了更重要的地位,这样体育测试给了学生压力,同时也给了教师压力。每个体育教师都不得不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多下辛苦,推陈出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育学生运动的兴趣、提升身体素质。

3.2 山西省体育中考尚存在的问题

(1)考试科目设置缺乏技术含量。考试科目的设置虽然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但体育教师的担忧却不无道理。简单的科目不利于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篮球运动中所培养的协调能力,体操运动中的柔韧能力,武术项目中的刚柔相济的能力等等各种中学大纲总要求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考察。

(2)中考项目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测试项目对成绩的界定方式固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中学生是身体发育的年龄,个体发育差别大。有的学生发育早,身高臂长,在考试中有绝对的优势。而有点学生个人条件差,再努力也无法拿到高分。

(3)片面追求成绩。中考体育测试,只是单纯地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中学普遍存在以成绩马首是瞻的现象,“应试体育”“快餐体育”,让学生接应不暇。

4 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二十年前最初设置体育测试考试时还是现在体育测试发展平稳时期,体育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提高体育测试水平,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测试质量。

(1)改进考试方式。上海市的体育测试已经将篮球、游泳等多个体育项目列入考试范围。山西不妨借鉴其先进经验,合理化设置技术考试科目,以带动体育日常教学,培育学生对各类体育的兴趣爱好。

(2)改变考试评价体系。改革考核办法,将日常考核计入总成绩。身体素质的训练就如同冰冻三尺,不是几个月的“快餐”体育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将每年的体育测试情况备案在册,一方面能直观反映学生的日常训练情况,还可从多个侧面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同中考体育成绩一同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1]赵锋,薛婷彦.目击体育中考[J].山西教育,2008(8).

[2]尚文进.对初中体育中考实践的再思考[J].考试(中考版),2009(8).

[3]周建军.初中体育考试的反思[J].教育艺术,2005(9).

[4]郎玉志.对中考体育加试“热”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0(14).

[5]邓艳艳,宋军.关注体育中考中的弱势学生[J].中国学校体育,2008(9).

[6]甘亦农.体育中考日志[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7]冯雪杉.走出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中考的误区[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8).

猜你喜欢

科目身体素质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考“新科目”
中考“三数”大扫描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