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体质状况比较研究
2012-07-19黄学诚陆思瑾吕磊
黄学诚,陆思瑾,吕磊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女性从18岁开始将进入性成熟期,该阶段将持续近30年。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柔弱”的性格,使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弱势群体”。因此,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身体健康应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成年女性,由于高原地区低氧、干燥、缺水、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对生活在这一地带的成年女性的生育、生存、健康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高原地区成年女性体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指导女性从事科学健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工作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在10个州(市)、县设立了八个监测点,并根据我省的海拔分布情况,分成高(大于2 800m)、中(2 300m~2 800m)、低(1 800m~2 300m)三个海拔地区进行比较,其中高海拔地区941人、中海拔地区1 319人、低海拔地区2 419人,共计4 679名成年女性作为本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测试法 依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和按照《2000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随机抽样的原则,对20—59岁的成年女性进行了全面体质监测。体质检测内容围绕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方面进行,共完成22小项的测试工作。
1.2.2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形态指标比较(平均值±标准差)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高均值呈现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地区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体重都表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成年女性的胸围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地区;腰围以低海拔地区最小,高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基本相同;臀围以高海拔地区最小,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基本相同,且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三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上臂皮褶表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肩胛皮褶和腹部皮褶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地区,派生指数皮褶和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地区的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提示低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皮下脂肪含量最高,且主要分布在躯干,而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上肢,中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皮下脂肪含量则最低。
2.2 身体机能
如表2所示,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脉搏均表现出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地区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收缩压表现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舒张压表现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地区的趋势,且有显著意义(P<0.01);成年女性舒张压基本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地区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均表现为以中海拔地区最低,且与其他两个海拔地区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高、低海拔地区基本相同;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台阶指数呈现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的趋势。
表2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机能指标比较(平均值±标准差)
2.3 身体素质
比较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成年女性握力表现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的趋势,握力/体重成年女性都是以低海拔地区最大,并且与其他海拔地区有显著差异(P<0.01),高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则基本一致。背力和背力/体重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地区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坐位体前屈表现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地区的趋势;成年女性纵跳表现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的趋势;成年女性仰卧起坐表现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的趋势,且相互差异显著(P<0.01);10m×4往返跑成年女性成绩由好到差依次是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且相互差异显著(P<0.01);成年女性闭眼单足立以高海拔地区最小,而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基本相同;成年女性选择反应时Ⅰ成绩由好到差依次是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地区,选择反应时Ⅱ成绩由好到差依次是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地区,且相互差异显著(P<0.01)。
表3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素质指标比较(平均值±标准差)
3 结论
3.1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形态
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呈现身体长、体重轻,身体充实度较小,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上肢,女性较大胸围和较小臀围的身体形态特点;中海拔地区成年女性具有身体长,成年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较低的身体形态特点;低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体重和身体充实度均较大,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躯干,成年女性较小胸围和腰围的身体形态特点。
3.2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机能
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呈现出较低的脉搏和收缩压的机能状态特点,这可能是高海拔地区人群长期低氧环境适应的结果体现;中海拔地区成年女性具有较高的脉搏和舒张压,较低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的机能状态特点,表现出较低的整体身体机能水平;低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表现出较高的收缩压和较低的舒张压,较高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的机能状态。
3.3 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身体素质
低海拔地区的成年女性,各项素质指标反映平衡能力的闭眼单足站立稍差。总体来说,三个海拔地区中低海拔地区成年女性的身体素质水平较高。
[1]张彦博.人与高原[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吴天一.高原人类群体研究及其重要性[J].高原医学杂志,2000,3(10):56 ~61.
[3]胡建忠,周建生,饶平,等.高原地区人群体质监测结果及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63~66.
[4]李积录.高原低氧对不同海拔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08,29(4):97 ~99.
[5]张世春.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老年人群体质状况的对比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6):60~62.
[6]史儒林.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78 ~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