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一代的外貌特征研究
2012-07-17张永成毛进彬阿农呷潘小玲刘燕杨鹏波
张永成,毛进彬,阿农呷,潘小玲,刘燕,杨鹏波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站,四川 康定 626000)
九龙牦牛是在上世纪70年代品种资源普查中发掘出来的,它以体格硕大,产肉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而著名。近20年来四川省、州畜牧部门在推广九龙牦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改良草地型牦牛,提高草地型牦牛生产性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杂交F1代的体型外貌特征方面没有较详细地研究。
1 试验对象
本项目中的九龙牦牛种公牛均采用黑色;九龙牦牛杂交F1代共测定3.5岁18头(公9头、母9头)和4.5岁35头(公16头、母19头);本地草地型牦牛共测定3.5岁16头(公8头、母8头)和4.5岁24头(公11头、母13头)。共计观察九龙牦牛杂交F1代53头,同龄草地型牦牛40头。
2 方法
采取近距离观察和测定,肉眼观察九龙牦牛杂交F1代的角形、被毛和额毛形状。
3 结果
3.1 九龙牦牛的外貌特征 九龙牦牛头形粗重,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及双眼,肩部毛长而密,颈部、腰腹部被毛密,裙毛明显,似要触及地面;毛色以黑色为主,黑白花色次之。公、母均有角:公牦牛角形开张雄伟,角根粗,自角基向外平伸而弯向上,角尖略向上;母牦牛角较细,不及公牦牛开张,角形向外向上,角尖向后,四肢粗大。
3.2 草地型牦牛原品种的外貌特征 头形较清秀,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较少,不遮及双眼;毛色以黑色为主,黑白花色次之。肩部毛长而密,颈部、腰腹部被毛密而短,裙毛长而不及地。公牛均有角,母牛少数无角。公牛头粗重、颈短宽而深,角形开张雄伟,角基粗,自角基向外平伸而弯向后。母牛头轻而狭长,呈楔形;胸宽深而圆,腹大而不下垂;生长发育匀称,结实紧凑。
3.3 杂交F1代外貌特征 测定3.5岁和4.5岁共53头九龙牦牛F1代,角尖向上的45头,角尖向后的8头,无角的没有;黑色的49头,棕色的1头,花色的3头;额毛卷曲的47头,额毛无卷曲的6头(见表1)。
表1 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杂交后代的外貌特征统计表
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F1代的外貌特征主要表现为:
(1)角形:有角、且有角数占100%;无角的没有,角尖向上的45头,占84.9%;角尖向后的8头,占15.9%。
(2)毛色:黑色的49头,占92.5%;棕色的1头,占1.9%;黑白花的3头,占5.6%。
(3)额毛:额毛卷曲的47头,占88.7%;额毛无卷曲的6头,占11.3%。
3.4 草地型牦牛后代的外貌特征 详见表2。草地型牦牛后代的外貌特征主要表现为:
(1)角形:有角的39头,占97.5%;无角的1头,占2.5%;角尖向上的0头,角尖向后的39头,占97.5%。
(2)被毛毛色:黑色的 20头,占50%;棕色的1头,占2.5%;黑白花色(杂色)的19头,占47.5%。
表2 草地型牦牛角型、被毛、额毛形状统计表 头
(3)额毛:额毛卷曲的0头,额毛无卷曲的40头,占100%。
4 分析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九龙牦牛杂交F1代在角形、被毛方面具有父母双亲的遗传性状,表型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九龙牦牛杂交F1代公牛角向上者占84.9%,角尖略向后的占15.1%;而草地型牦牛公牛角尖均向后。九龙牦牛杂交后代母牛和草地型母牛的角尖均向后,母牛角形走向无变化差异;九龙牦牛杂交F1代母牛全部有角,而草地型牦牛母牛有4.7%无角。
从被毛情况看,九龙牦牛是黑色,九龙牦牛杂交F1代公牛全部为黑色。九龙牦牛杂交后代母牛呈黑色的占92.5%,黑白花色的占5.6%,棕色的占1.9%;而九龙牦牛杂交后代公牛的被毛以黑色为主要毛色性状。
从额毛情况看,额毛卷曲性状在九龙牦牛杂交F1代公牛中全部表现为卷曲,而草地型牦牛公牛的额毛不卷曲,与前者的额毛性状差异极显著。九龙牦牛杂交F1代母牛中额毛卷曲的占78.6%,无卷曲的占21.4%,而草地型母牛额毛无卷曲,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5 结论
5.1 角形性状 九龙牦牛公牛头形粗重,额宽头较短,角根粗,自角基向外平伸而弯向上,角尖略向后;杂交F1代的角基不如原品种粗壮,但比本地草地型牦牛略粗,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5.2 被毛毛色性状 父本均为黑色,母本为黑色,则F1代均为黑色;父本均为黑色,母本为棕色,则F1代均为黑色;父本为黑色,母本为黑白花色,则F1代出现黑白花色的几率占一半,即毛色遗传有随机性。
5.3 额毛性状 九龙牦牛种公牛均头形粗重、额宽、头稍短,额毛卷曲。草地型牦牛额毛无卷曲,或卷曲不明显。在杂交F1代中,2.5岁前的公、母牛均有额毛卷曲;3.5岁后公牛额毛卷曲明显,母牛额毛卷曲性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因此杂交F1代3岁前即可作额毛外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