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应对措施

2012-07-17夏道伦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乙型脑炎养猪场

夏道伦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湖北 襄阳 441104)

1 发生原因

1.1 营养因素

1.1.1 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夏季高温高湿,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以致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出现紊乱,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并出现死胎和弱胎现象。

1.1.2 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从而易导致饲料中的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因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下降,胚胎发育异常。

1.1.3 营养片面,青饲料缺乏或不足。夏季种猪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片面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硒元素、维生素A、E缺乏),加上青饲料缺乏或供给不足,极易影响种猪的正常繁殖活动。

1.2 环境温度因素 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种公猪的性欲下降,精液活力明显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造成母猪空怀不孕。

1.3 运动不足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种猪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加上一些养猪场户对种猪使用定位栏养殖,运动量更显不足。如种公猪的运动量过少,则会导致精液活力下降,会直接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如母猪的运动量不足,则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同时也会使母猪四肢乏力而影响配种受孕。

1.4 公猪的使用因素 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公猪的热应激明显,有的养殖场户在高温天气下仍然白天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对公猪的损伤较大,极易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1.5 病原性因素

1.5.1 细小病毒病。该病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母猪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一般会致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以及导致母猪产仔数量减少等。

1.5.2 非典型猪瘟。该病会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并引起母猪发生繁殖生产障碍。母猪妊娠10 d前感染,会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被母猪吸收,母猪出现返情或产仔数量减少;母猪妊娠10~15 d感染,会增加死胎数量;妊娠中后期感染,会致死胎、弱胎,胎儿产后生长发育不良;母猪产前一周左右感染,虽不影响仔猪的存活,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1.5.3 乙型脑炎。公猪感染乙型脑炎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感染乙型脑炎后,除母猪易发生急性流产外,经产母猪血液中抗体高,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产死胎等。一般母猪感染乙型脑炎后,其产死胎、木乃伊,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均超过40%,经产母猪则在20%左右。

1.5.4 钩端螺旋体病。该病能引起怀孕母猪的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

1.5.5 母猪生殖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卫生条件差,污染源过大或母猪初产胎儿过大以及母猪发生难产,补救方法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引起母猪生殖道受损,以致继发感染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道疾病,造成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褚 础(1994-),女,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刑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研究方向:刑法学。

此外,某些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真菌毒素、有毒气体和矿物质元素钙、磷、铜、碘、锌、锰、硒、铬及维生素E的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也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原因。一些药物的使用、霉变饲料毒素等也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

2 应对措施

2.1 提前做好环境控制和相关物资的准备 针对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养猪场户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前做好环境控制和相关物资的准备,以找到适合于本场户的夏季降温降湿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猪舍的通风和对流,防止热辐射。

2.2 调整好饲料配方并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 夏季应根据母猪在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地配制母猪的饲料,以确保母猪日粮中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尤其应提高日粮中赖氨酸含量和能量浓度,以此弥补因高温引起的摄入不足,增加维生素A、E、C、叶酸和生物素的含量,并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铜、锌、锰、碘、硒、镁、钾、钠的充分供应。

日粮配合应确保新鲜、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严防饲料发霉变质。养猪场户应在尽可能对母猪补充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如南瓜、西瓜(皮)、红薯藤、包菜、苋菜等的前提下,在全价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粉、维生素E及维生素C等;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延胡素或其他抗应激类添加剂;或在母猪的饲料中添加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添加剂缓解炎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并改喂干料为稀拌料,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此外,高温季节每头公猪每天加喂鸡蛋2个,鱼肝油 25~50mL,公、母猪应分开饲养,并在夜间较凉爽时增加饲喂次数,种公猪在非配种日或配种前每日淋浴1~2次,特别是对睾丸、包皮通过冲洗以达到降温的作用,以利于精子的产生,种公猪配种时间应安排在早(6~8时)晚(19~21时)进行。

2.3 提前做好母猪免疫,预防病原性繁殖障碍 对病原性因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因此,养猪场户应合理地制定母猪的免疫程序。

2.3.1 猪瘟的免疫程序。母猪配种前免疫猪瘟1次,产后20~25 d再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猪瘟一次;仔猪25~35日龄进行首免,60~70日龄进行二免,母猪的免疫应尽量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对已发生过猪瘟或受猪瘟威胁的养猪场户,可对初生仔猪实施猪瘟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在仔猪35日龄进行二免;仔猪70日龄进行三免。

2.3.2.1 预防细小病毒病,一般在后备母猪或母猪配种前免疫细小病毒疫苗,每头母猪免疫2 mL,对后备母猪应间隔3周左右重复免疫一次。

2.3.2.2 预防乙型脑炎,一般对种公猪春秋各免疫乙型脑炎疫苗一次,后备母猪首免后应间隔3周左右重复免疫一次,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强化免疫一次。

2.3.2.3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在常发病地区可在母猪配种前免疫钩端螺旋体菌苗,病源体未定型时,应对母猪接种多价苗。

2.3.2.4 预防鹦鹉热衣原体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应从乳猪到种猪免疫衣原体疫苗。

2.3.2.5 预防布氏杆菌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在该病流行的老疫区,应加强种猪的普查普治,并定期接种疫苗,对普查呈阳性的种猪应及时给予淘汰。

2.3.2.6 预防蓝耳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可在母猪断奶前后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每头母猪3mL。

2.3.2.7 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需要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包括规范的养猪场户的管理,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规范的引种,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疫苗的合理使用等。

2.4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其用具进行消毒,并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加强夏季防暑降温降湿措施。消灭鼠、蝇、蚊传播媒介,严防狗、猫、飞鸟等其他动物进入猪舍,减少病源性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传播的机会。

猜你喜欢

乙型脑炎养猪场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