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与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2-07-12晏洪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过敏原皮肤病过敏性

夏 罡,晏洪波,陈 英

本实验的目的旨在探讨人体血清中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IgG)抗体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294例,其中男135例,女159例,平均年龄34.6岁(1~85岁),平均病程15.8年(1个月~53年)。过敏性紫癜(单纯型)26例,荨麻疹234例(其中急性荨麻疹9例,慢性荨麻疹212例,人工荨麻疹13例),慢性湿疹34例。另设正常对照50名,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性别、年龄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标本采集 抽取静脉血2 ml于干燥试管中,离心后待用。

1.1.3 实验材料 食物不耐受血清IgG检测试剂盒(美国Biomerica公司)由北京海瑞翔天公司提供。检测项目共14种:牛肉、鸡肉、鳕鱼、牛奶、鸡蛋、猪肉、虾、蟹、大豆、西红柿、蘑菇、小麦、大米、玉米。系统组成:包被有14种食物过敏原的微孔板,血清稀释液,清洗液,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标准血清,食物过敏原多抗体阳性质控,抗人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液,底物液“A”,底物液“B”,终止液,Bio-RAD Model 550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半定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每份血清1∶100稀释,结果在酶标仪读取450 nm处A值,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得到IgG浓度(U/ml)。

1.2.2 数据读取 根据IgG浓度分为4级:0级为阴性(IgG<50 U/ml),+1级为轻度敏感(IgG 50~100 U/ml),+2级为中度敏感(IgG 100~200 U/ml),+3级为高度敏感(IgG>200 U/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G检测

3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G检测结果见表1。294例患者中有269例1项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阳性反应率为91.5%。其中以慢性荨麻疹最高,为92.92%,其他依次为过敏性紫癜、人工荨麻疹、慢性湿疹、急性荨麻疹。正常对照组中总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表1 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检测结果比较 (例)

2.2 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反应阳性结果 [%(例)]

2.3 不同年龄组对14种食物过敏原IgG抗体的阳性率

将29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6岁)、青少年组(7~18岁)和成人组(>18岁),比较14种食物过敏原在3个年龄段中IgG抗体的阳性率。由表3可见,不同年龄段对14种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各组之间的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14种食物过敏原在不同年龄组血清中IgG抗体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增加,其病因十分复杂,除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内分泌等因素外,较为明确的过敏原是其发生的重要外在原因。过敏性紫癜、荨麻疹及湿疹均为皮肤科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因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与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不同,由IgG介导的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往往在摄入过敏性食物的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后发生,难以诊断,从而使病情难以控制。它的产生机制目前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r的研究,他认为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的形式进入肠道,在肠道作为外来物质被机体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肾脏排出。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系统,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引起继发性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人体代谢液体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潴留在组织中,致使免疫系统超负荷,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2]。

本文通过对29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及50名正常人的血清检测发现,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很高。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排前5位的依次为:螃蟹(49.66%)、鸡蛋(49.32%)、虾(35.37%)、牛奶(31.97%)、鳕鱼(20.07%)。可以看出,高蛋白及海鲜类食物由于蛋白免疫原性较强,因此易造成食物不耐受。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3],这可能与地域环境及饮食习惯有关。3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中,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的IgG抗体阳性率列前2位的为螃蟹和鸡蛋,慢性湿疹为鸡蛋和牛奶。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对这些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的食物过敏原进行检测和排查,指导患者正确调整饮食结构,使病情得到改善。

不同年龄组对14种食物过敏原的过敏反应也不同。婴幼儿组易发生食物过敏的前5种食物依次为鸡蛋(91.18%)、牛奶(82.35%)、螃蟹(41.18%)、小麦(32.35%)、大豆(32.35%)。青少年组列前5种的依次为鸡蛋(57.63%)、牛奶(45.79%)、螃蟹(32.20%)、虾(22.03%)、大豆(20.34%)。成人组列前5种的食物依次为螃蟹(57.21%)、虾(41.29%)、鸡蛋(38.81%)、牛奶(21.39%)、大豆(20.89%)。婴幼儿组与青少年组相比前3种过敏原差异不大,但与成人组相比,前3种过敏原种类及IgG抗体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儿童消化功能不完善,容易对肠道内异体蛋白形成IgG抗体有关[4]。而成人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较成熟,且食谱发生改变,所以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比鸡蛋、牛奶、螃蟹3种主要食物过敏原在3个年龄段的阳性率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器官的发育完善,食用次数的增加,人体对异体蛋白的耐受程度在提高。

食物不耐受检测也存在着局限性。诊断试剂的稳定性、人为操作的误差等均可影响检测结果,加之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食物抗原成分在烹制过程中因烹饪方法的不同易发生改变,可出现检测结果与病史不相符的情况[5]。因此,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等综合分析。

Gray等[6]认为对于Th1/Th2介导的食物高敏状态,消除食物的影响仍然是惟一可靠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对轻度敏感的食物交替食用,对中、重度敏感食物可忌食3~6个月,待症状改善后再逐渐尝试食用。根据临床观察及回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均可明显缓解及改善。

IgG抗体在体内的升高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临床症状常在敏感食物摄入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表现隐匿,且主要表现为多种食物协同作用,很少为单一食物引起。因此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的诊疗中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实验所观察的例数及病种有限,且食物与地域环境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阳性结果并不能定论,需要今后进一步地观察和研究,并加强对调整饮食后患者的随访。

[1]Saeed SA, Ali R, Ali SS, et al. A closer look at allergy and intolerance [J]. J Coll Physicians Sung Pak, 2004, 14(6):376-380.

[2]谢志贤, 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 [J]. 中医内科杂志,2006, 45(2): 150-151.

[3]唐艳.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的临床分析 [J].西南军医, 2008, 10(6):12-13.

[4]潘宏. 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 24(11):923-924.

[5]孙改河. 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7):591.

[6]Gray HC, Foy TM, Becker BA, et al. Rice-induced enterocolitis in an infant:TH1/TH2 cellular hyper sensitivity and absent IgE reactivity [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4,93(6):601-605.

猜你喜欢

过敏原皮肤病过敏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