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氏家族”乙肝和肝癌发病情况调查
2012-07-11梁素华屈茜萍
兰 娇,梁素华,章 欢,蔡 燕,屈茜萍
(1.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8级;2.川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3.川北医学院检验系,四川 南充 637007)
1 基本临床资料
先证者(Ⅲ15),男,42岁。2008年5月30日,因受凉后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呈间歇性牵拉样痛,同时伴全身乏力,取屈曲位自觉症状稍有缓解。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不伴有恶心呕吐、返酸嗳气、厌油、纳差、腹泻、腹胀、黑便等。遂到广汉市人民医院就诊,乙肝标志物检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按慢性乙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2008年6月5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CT提示:肝硬化,肝实质多发低密度影,初步诊断为肝癌,且伴肝内转移;门脉右支显示不清,不排除癌栓可能,少量腹水;双肺下叶可见多枚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2008年6月8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入院后行相关检查,B超显示:肝巨大型多发性实性占位。肝功:总蛋白59.8 g/L,白蛋白 24.2 g/L,球蛋白 35.6 g/L,白球比 0.68,谷丙转氨酶 90.3 IU/L,谷草转氨酶189.3 IU/L,谷氨酰转肽酶648.1 IU/L,碱性磷酸酶262.3 IU/L,总胆汁酸 10.0 IU/L。根据乙肝标志物、CT及相关检查,并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癌”。给予希霖、艾迪、华蟾素抗肿瘤,以及保肝、超声聚焦刀治疗。肝功能持续恶化,并出现肝性脑病,积极给予瑞苷、精氨酸治疗;患者出现剧烈腹痛,给予止痛对症治疗。2008年6月29日,病情危重,神志模糊,言语不清,于6月30日病逝。个人史:患者吸烟约5支/d,饮酒约50 g/d,无疫水及疫区接触史,无特殊化学、放射毒物接触史,无输血和吸毒史。适婚年龄,配偶及子女体健,母亲(Ⅱ5)有高血压病史5年,父亲(Ⅱ6)46岁死于肝癌。
该家系共有54人,其中7人(5男,2女)先后诊断为乙肝或肝癌。现存活患者3例(图1)。
2 讨论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临床上HBV感染包括从症状不明显的肝炎到急性有症状的肝炎,甚至急性爆发性肝炎,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到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各种状况,约15%~40%的慢性HBV感染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晚期肝病[1]。该家系乙肝及肝癌患者以男性为主,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并有家族聚集现象;而家系中的Ⅱ2和Ⅱ7成年后远嫁他乡,她们及其子女均未患乙肝。可见HBV感染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2]。唐涛等[3]认为乙肝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为46%。程兵等[4]发现,肝癌的累积死亡率随血缘关系的疏远,呈规律性的下降。但本文所调查家系中,代代都有乙肝或肝癌患者,发病规律呈现明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0%~50%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而该家系呈现明显的父婴传播。乙肝患者精子中带有HBV,HBV DNA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胞浆中,通过受精进人受精卵,HBV DNA可在受精卵中复制,导致子代细胞感染,引起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有调查[5]显示,当父亲的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呈双阳性者,其所生婴儿感染率高达80%以上;当父亲的e抗体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率仅为20%左右。该家系中母婴传播率低,可能与孕晚期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有关[6]。梁丽等[7]认为,肝癌发生与HBV复制密切相关,可以从早期防治乙肝为切入点,定期复查HBV DNA,对控制肝癌的发生十分必要,并提出应重视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综上所述,该家系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同于以往的家系报道,以父婴传播为主。因此,尚需对该家系进行基因组扫描及染色体定位分析,以获得致病基因位点。
[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汪爱勤,杨继震,王珊珊,等.陕西地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流行病研究[J].传染病信息,1994,7(2):61
[3]唐 涛,褚晓青.乙肝病毒感染遗传方式的初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7,10(2):20 -22
[4]程 兵,王学良,徐慧文,等.原发性肝癌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4,28(3):140 -143
[5]刘 娜,徐光华,曾庆磊,等.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研究[J].肝脏,2011,16(4):343 -344
[6]闫妙娥,张 华,柳 鑫,等.乙型肝炎孕母婴妇传播影响因素分析[J].肝脏,2011,16(4):283 -285
[7]梁 丽,范 恒,唐 庆,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