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养蜂业调查与思考
2012-07-11杨维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畜牧兽医局
文│杨维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畜牧兽医局)
养蜂业是一个技术性相当强的职业。
养蜂业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养殖历史悠久,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但由于养蜂业的弱势地位,比畜牧主导产业(猪、羊、禽等产业)小得多,一直以来没有引起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重视,致使养蜂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食品供求与消费的主调。浑身是宝的小蜜蜂在东宝区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农民勤劳致富开辟了一条途径,而且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充分挖掘利用东宝区地理区位、自然生态和养蜂技术及资源优势,提高东宝区养蜂标准化水平,壮大养蜂生产规模,扩大东宝区蜂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做强做大东宝区蜂产业,成为东宝区蜂业当前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一、东宝区养蜂业发展现状
1.蜜蜂养殖。一是蜜蜂品种。东宝区饲养的蜜蜂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中蜂和意蜂。
中蜂—东宝区蜜蜂饲养的传统品种。东宝地处鄂中腹地,荆山余脉,周年雨水充沛,气候条件良好,山区蜜粉源植物丰富,曾经为中蜂的憩息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山区随处可见农户饲养的中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政府到普通群众缺乏保护中蜂资源的意识,毁巢取蜜、山林开发建设破坏了蜜源的多样化,影响了中蜂生存,加上中蜂饲养技术水平低下、产量低以及养蜂人年龄老化、饲养规模小等原因,中蜂资源已急剧减少,目前全区中蜂饲养量已经不足高峰期的2成。
意蜂——当前东宝区规模化养蜂的主要品种。为蜂农自发购进优良品种,有产蜜量高、适宜性强等优点。但由于没有专门的种蜂场来培育适宜本地生产特点的蜂种,也存在品种改良和利用滞后,蜂农引种随意性、盲目性很强、蜂种退化严重等问题。
二是养殖规模。东宝区养蜂业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在历经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危机后,仍稳步发展,养蜂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初步统计,全区现有养蜂户385户,养蜂专业合作社5家,饲养蜜蜂29144群。蜂产品以蜂蜜为主,年产蜂蜜168.3万千克、蜂王浆10.1万千克、蜂胶6350千克,全区蜂产品年产值3325万元,蜂农人均纯收入2.5万元,与其他传统种养业相比,养蜂具有显著的比较效益,发展潜力较大。
2.蜂蜜产业。一是蜂蜜销售。东宝区蜂蜜以外销为主,一般蜜蜂养殖户由外地贩运到本地收购,包装后出口。
二是蜂蜜加工企业。东宝区现有集蜂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蜂文化展示和蜜蜂养殖为一体的专业蜂产品生产企业1家——湖北天生源蜂业有限公司(荆门蜜蜂博物馆)。该公司2011年2月注册成立,位于荆门东宝区石莲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蜜蜂博物馆。该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蜂产品深加工以武汉工业学院为技术支撑,在充分保持新鲜蜂王浆生物活性前提下,通过超低温冷冻干燥方法,将鲜王浆制成蜂王浆冻干粉,运用专有“超低温集结成型技术”生产蜂王浆冻干粉含片系列蜂产品。蜂蜜加工处理5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二、东宝区养蜂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东宝区养蜂生产属小规模分散经营,蜂场间技术管理水平极不平衡,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一,对市场蜂产品质量要求与价格变化信息反应迟钝,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东宝区蜂产品生产水平及质量再上新台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养蜂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养蜂业是一个技术性相当强的职业,东宝区养蜂人员却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都是通过“子承父业、以师带徒、投亲靠友”的方式进行技术传承,有的是边饲养边摸索,盲目性很强,饲养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方法在养蜂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东宝区养蜂人员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能力不强,养蜂人员已出现后继乏人的势态。2009年市蜂管站调查显示,东宝区养蜂员45岁以上的占85%以上。而作为担负全区养蜂技术推广应用职能的区畜牧兽医局既没有相应的蜂管机构,也没有相应的养蜂专业技术人才,更没有相应的经费和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各乡镇也是如此。养蜂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东宝区蜜蜂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蜂产品结构单一。虽然东宝区养蜂生产正在改变过去以单纯生产蜂蜜为主的格局,开始生产蜂王浆、蜂胶等产品,养蜂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生产蜂蜜为主的特色,蜂蜜收入仍然在养蜂收入中占有主导地位,一般在养蜂收入中约占90%以上,蜂王浆、蜂胶等产品的收入约占10%。而在江浙等养蜂发达地区,蜂蜜和蜂王浆等产品的收入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在许多地方甚至是蜂王浆等产品收入占有主导地位,高者可达80%以上。东宝区蜂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增值能力不强。东宝区只有一家公司对蜂蜜进行了加工,加工量较小,大部分蜂蜜仍靠蜂农自产自销,没有发挥产业化生产增值的作用,导致总产值的降低。
3.蜜源植物保护利用被忽视。东宝蜜源植物非常丰富,这些蜜源植物给养蜂生产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但是,在蜜源植物合理利用及保护方面,做得非常不足。在大宗蜜源如油菜花期,蜂场随意放置,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方蜂群扎堆,而有的地方又没有蜂群,这样既影响了生产,而蜂场纠纷也时有发生。随着林业经济发展,大量速生经济林的开发种植,蜜源植物的多样性已受到极大破坏,很多蜜源植物已出现绝种状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进程的加快,单种农作物、果蔬面积不断扩大,而生产区域其他授粉昆虫数量锐减,这就需要大量的蜜蜂为其传花授粉。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增值的理念还没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蜜蜂授粉业发展缓慢。
三、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区级蜂业管理队伍,加强管理力量。在区畜牧兽医局设立区蜂业推广中心以及成立蜂业协会,引进或聘用1~2名专职蜂业管理人员,并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专项负责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指导工作;主要养蜂乡镇也要确立至少1名养蜂技术骨干,依托区蜂业推广中心以及蜂业协会,建立健全各镇(乡、街道)蜂业生产技术推广网,做到有人抓、有制度管、有经费推,及时处理养蜂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蜜蜂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和技术咨询、培训服务工作。
2.强化养蜂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蜂农素质。
相关机构应制订培训计划、拿出培训经费,积极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系、对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对养蜂人员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重点对基地、大型养蜂场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与技术上扶持素质高的年轻养蜂户扩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养蜂后备人员。
3.加大蜂业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壮大龙头企业。一方面应对现有蜂业企业进行扶持和技术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龙头。另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来资本进入蜂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为东宝区蜂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做好蜜蜂疫病防控,确保养蜂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蜜蜂疫病防控工作,做到种蜂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蜜蜂健康水平。规范蜜蜂检疫行为。强化蜂场日常卫生和蜂群保健,加强蜜蜂蜂螨、白垩病、爬蜂病等危害严重疫病的防控。推广安全有效、低残留的蜂用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