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浏阳市强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

2012-07-11周鸿重李良如湖南省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养殖业养殖场生猪

文│周鸿重 李良如(湖南省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健全养殖污染巡查制度和信访投诉处理日常工作机制,跟踪督促列入重点整治对象的治理清理工作。

湖南省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长沙东大门,全市37个乡镇街道,人口140多万,2011年列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65位。浏阳市是生猪养殖业大市,是全省惟一的生猪标准化建设示范试点县(市)。2011年出栏生猪191.12万头,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3400多个(其中出栏规模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361个),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7个,长沙市和本级标准化示范场45个,养殖业总产值33.61亿元。

生猪养殖的发展,一方面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动物食品供给起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生猪养殖存在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力差、减排压力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与人居生态环境不和谐,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和“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一是生猪养殖污染物总量大。据测算,一个存栏300头的养猪场,每年至少排污1000吨,其中约含3吨氮和1吨磷,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一旦进入地下水中,造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甚至可导致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二是生猪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大部分养殖场未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量大;部分养殖场沉淀池、氧化塘等配套处理设施也不完善,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场户和散养户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养殖污物随意直排。三是生猪养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养殖场户不重视或者忽视环境保护,认为猪粪可以肥田、土,忽视土壤、环境的承受力;有的不经批准随意建场。

一、多措并举,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

浏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从今年3月起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采取转变政策导向、利益导向、舆论导向和考核导向等措施,计划用3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促进养殖产业转型提质的目标。

1.强化组织,明确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目标。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吴震为组长,主管农业、环保及人大、政协领导为副组长,畜牧、环保、国土、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明确了15个相关部门和37个乡、镇(街道)的工作职责。提出通过3年的连续治理,实现禁养区全面退出养殖业,控养区、适养区生猪养殖全面达标排放,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全面推进养殖业提质升级的目标。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监管并举”的工作思路,出台了工作方案,制订了分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其中2012年重点抓好“三边”区域(城镇规划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周边500米,河流两岸、水库周边500米,县、乡公路主干道500米及其他存在严重养殖污染的区域)的养殖污染治理。同时,建立了例会、专项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纳入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单位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内容,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产业提质升级转型。

2.广泛宣传,营造生猪养殖环境整治氛围。

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全市性(参加人员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农业、环保、城建规划、畜牧水产站站长)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会议2次,分季召开生猪污染治理工作点评会;出动宣传车辆15天(次),制作和播放治污工作宣传光碟2套、治污技术光碟1套,编印和发放宣传手册1万份、治污工作动态手册5000份。《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浏阳交通频道等媒体及时报道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动态,对养殖污染违法典型事件进行曝光。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宣传工作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热线电话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和举报,营造全社会参与整治、民众积极参与监督的养殖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

3.整合力量,强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一是强化协调协作,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实施。加强国土、林业、畜牧、规划、公安、规划、城管、建设、环保的协调、协作,规范建场行为,督促改进生产设施、设备,严格监管生猪养殖排污工作,切实维护养殖生态环境。二是工作重心下移,及时发现处理违规排污现象。以乡镇街道为组织单位,以村、组为管理单位,组织开展生猪养殖调查摸底,建立生猪养殖档案,通过信访、举报等渠道,积极发动群众举报存在的违规排污现象,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责令养殖场户整改到位。三是组织联合行动,依法关停拆违规生猪养殖场。加强巡查与排查,采取联合行动依法处理各类违规行为,对违规生猪养殖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把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向深入。已完成治理635户、面积28万平方米,关停违规排污养殖场230个、面积5万平方米,拆除违规养殖场84个、面积2.4万平方米,正在进行治理的养殖场744个,面积21万平方米。

4.完善监管,实行挂牌整治违规生猪养殖场。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健全养殖污染巡查制度和信访投诉处理日常工作机制,跟踪督促列入重点整治对象的治理清理工作。加强检查督查,发现养殖污染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一是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养殖量大小将乡镇街道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分批确认养殖污染治理挂牌督办对象,以整促改,对第一批111户列入整治对象的养殖场户限期整改到位,加快治污工作进度。二是强化督导。对全市各乡镇街道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行逐月督查、分季排名,将季度考核排名结果在《浏阳日报》公示,提高舆论参与和群众监督力度,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5.加强指导,树立示范典型提升治理成效。

一是加大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服务及支持力度,着力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指导全市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全市37个乡镇街道举办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培训班80多期,培训人数4000多人,派出工作人员上养殖场户指导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二是鼓励、引导养殖户应用生物环保饲料,推行干清粪处理工艺,做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改造,在养殖场改造、生猪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污染减量。三是树立养殖污染治理典型,引导养殖场因地制宜选择符合生态养殖要求的低成本治污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在湖南新五丰永安分公司、镇头镇百宜等年出栏生猪万头以的规模养殖场均采用工业化治理模式,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曝氧发酵、生物氧化塘和有机肥料加工厂等设施;永安镇裕丰强等中、小型养殖户采用“猪—沼—果(渔、菜)”或室外生物发酵垫料饲养等种养平衡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在葛家、普迹、枨冲等养殖密集区域推广经济实用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已建设干粪堆积发酵池4000立方米、沼气池10万立方米、沉淀池20万立方米。通过树立典型,确保治理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辐射一方。

6.防打结合,严查乱丢乱弃病害动物违法行为。一是加大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必须建设与本辖区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窑2个以上、容积20立方米以上,规模养猪场必须建立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全市已建设无害化处理窖600多个,容积14000多立方米,有效提高了全市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二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组织对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及养殖密集区为重点区域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开展巡查;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在《浏阳日报》公布,接受报案;联合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打击乱丢乱弃病死动物行为。查处案件14起,其中5起影响较大的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当事人均被刑事拘留,共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及产品4.45吨。

二、科学引导,促进养殖产业提质升级

1.科学规划,促进养殖产业集约发展。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浏阳市养殖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划定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到村民小组,全市8885个村民小组共划分禁养区3637组,控养区2313组,适养区2935组;坚持禁养区逐步退出养殖业,控养区不再发展畜禽养殖,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养殖场,适养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产业发展优势区域。根据市域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引导养殖业从城郊城镇向山区丘陵转移、从沿库沿河向农业生产区转移、从房前屋后向生态养殖小区转移。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养猪业、养牛业、养禽业、养鱼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区,基本实现产业抱团、集中连片开发的规模效应。同时,设立湘东黑山羊、水产资源、中蜂资源保护区,保护地方资源品种,促进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二是设立养殖业准入条件,制定了《浏阳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用地、防疫、环保要求并经过国土、畜牧、环保等部门联合审批后方可动工建设。三是在实施养殖业扶持政策时,按照“保量、提质、生态”的发展理念,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督促养殖场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同步,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规范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使养殖结构和方式、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科技含量等因素科学合理组合,妥善处理养殖业发展与养殖技术支撑、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养殖效益的关系,引导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建立了 “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逐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

3.因地制宜,全面发展清洁养殖生产。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引导养殖户采取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干清粪处理工艺,做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栏舍改造。同时,组织申报并开展清洁养殖生产试点县(市)工作。在湖南百宜、清泉、穗丰、新五丰等8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启动远程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随时监控生产;在风长养殖场等28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和清洁生产。

猜你喜欢

养殖业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