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2012-07-09常玉莲
常玉莲
摘要: 随着金融创新的突飞猛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金融衍生工具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管成为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问题对策
一、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内涵
当前,我国学者对会计监管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人们对会计监管的理解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斷的深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干预论”、“监督管理论”和“博弈论”等。上述论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包括监管的主体、客体、手段和目标等。本文认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是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保证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国家相关的机构、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采取一定的手段对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包含企业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层面。
二、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现了国际接轨。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方面具有优势,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监管的难度。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公允价值的获取依赖于市场变动,而市场变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会反映在利润表中,使得财务报告难以满足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其次,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行的做法,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的计量面临困难,利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难度大,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斷确定公允价值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靠。
(二)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透明度差。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不完整,披露条款的规定多数是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新会计准则重点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生成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框架做出了一般解释性的规定,在对待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风险方面,只关注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主要风险,对于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没有涉及。在披露的时间方面,金融衍生工具的披露往往是期末进行,是时点上静态的披露,没有在金融衍生工具存续的期间对公允价值的变动及时动态地向外界公布,造成信息的透明度差,给会计监管带来了挑战,也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三)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分业监管模式效率低。在已出台的金融和会计法律法规中,也缺少相关的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有些管理规范制度也往往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或者事项发生重大事故后才开始制定实行。我国也缺乏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规定,没有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另外,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分业监管、多头管理的监管模式,造成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当前,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分别行使对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的许可和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国有企业的监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牵扯很多部门,特别是当前混业经营业务的开展,往往造成监管的真空地带,不利于会计监管目标的实现。
(四)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低。2011年银监会修订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金融机构参与衍生产品业务的范围,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合理利用衍生产品工具对冲自身资产负债风险,加强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中的风险意识。当前,许多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人员和管理者并不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企业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制度上,没有正确划分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岗位分工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五)会计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有待提高。目前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多数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具有金融、法律、风险管理等知识的人较少,还有些从事境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人员外语水平不高,交易谈判中对信息的掌握不准确,造成了损失。另外,相关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懂得财务、金融、法律、税务等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审计风险加大。
三、提升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会计监管模式,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分业监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今后要发挥政府在监管中的作用,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限,注重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信息的共享,防止出现管理的真空和重复的现象,使各个监管机构在不浪费监管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职能。另外,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明确相关行业协会的性质和职能,适度放松对行业自律组织人事和经费上的管制,给予行业协会一定的自主权。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应该是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达到二者的协调平衡,优势互补。除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外,还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是推进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公众作为重要的监管主体,借助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手段,在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不斷优化会计和审计准则,提高会计法律法规监管水平。西方国家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审计手段都比较成熟,当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由于实施的条件和环境不太成熟,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我国要关注发达国家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审计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不斷的修正和完善。另外,我国要抓紧制定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交易法,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使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积极建立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实时充分披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成为共识,网络实时财务报告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财务报告系统。当前我国要积极引入网络财务报告(XBRL),创新信息披露方式。2007年12月XBRL中国区域组织成立,2010年5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和应用网络财务报告。实践证明,XBRL能够降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成本,提高信息质量,增强了信息披露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方便。另外,要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托,各监管主体共同参与,以各种风险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披露机制,形成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时的识别和防范,是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经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完善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关注公司治理,设立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地划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对交易限额进行合理授权,积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传递的沟通机制。企业还要注重风险管理,在进行交易之前对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并在交易中定期复核业务目标和风险监管的执行情况,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风险监管模型来进行风险分析和测评,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的日益多样和交易风险的加大对监管人员带来了挑战。企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可以专门设置金融衍生工具人才管理的部门,组织人员不斷学习西方先进的会计处理和交易方法,广泛地学习法律、税收、风险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适应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掌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精髓。此外,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少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六)加强国内外监管交流与合作,提高监管水平。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国际性特点,我国企业投资境外衍生工具越来越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国际化程度不斷的提高。因此,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与国际监管机构合作。对于跨国交易,应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保证我国监管机构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要积极与国际会计监管机构进行信息交流,明确国内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国内和国外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范围,在多边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协作机制,对金融衍生工具重大突发事件共同进行处理和监督,维护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监管部门,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国要积极探索建立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科学的会计监管模式,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不斷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熊明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8).
2. 杨雪毅.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运用及会计监管[J].时代金融,2010,(4).
3.李倩金.金融衍生工具对抗风险的功能及其监管[J].经营管理者.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