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2-07-09谢敏华聂香妮
谢敏华 聂香妮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 (≥60岁)冠心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有严重的肝肾疾患、有精神病史、无独立行为能力、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以及近期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者。入院患者履行知情同意。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60~85(中位年龄72)岁;平均病程 (6.1±1.8)年。按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0~84(中位年龄73)岁;平均病程6.5±1.3年,平均住院时间2.0±0.9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3(中位年龄71)岁;平均病程6.4±1.7年,平均住院时间2.0±0.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控制心衰、改善心肌重构及必要的介入治疗等。
1.2 方法
1.2.1 收集信息和制订计划 由于文化层次、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患者在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首先全面地了解和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收集患者入院前的生活方式,包括体重、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作息、用药、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个人情况。根据收集的个人信息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符合患者需求的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教育计划并伴随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
1.2.2 教育方式 采用个体教育方式,由责任护士负责教育计划的宣教内容。编制健康教育指导小册子并附图解,或进行口头教育、现场操作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根据需要介绍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相关医学知识,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及自我护理;而对于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应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易于理解、接受;对听力不好的患者,更应关心体贴,用图画或护理人员现身说教的方式进行宣教,反复耐心宣教,并加以监督。
1.2.3 护理干预内容 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干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
1.3 观察指标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上述护理干预,并建立咨询记录档案,患者出院1个月后随访,调查健康教育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①心理状况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人负责记录并统计,所有问卷发放后给予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对阅读有困难者或活动受限者,由专人为其逐条诵读条目,让患者给出自认为最恰当的得分,观察记录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出现的心理状态。②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1.4 评定工具 [1]
情绪状态评定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 (LiHFe)。SAQ中包括5个项目:①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PL);②心绞痛稳定程度 (AS);③心绞痛发作情况 (AF);④治疗满意程度 (Ts);⑤疾病认识程度 (DF)。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做好护理干预1个月后由专业人员组织测评,患者真实填写,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焦虑、抑郁总分值比较显著降低 (p<0.01);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χ-±S,n=4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2.2.1 两组患者SAQ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SAQ分值显著增高 (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计分比较 (分,χ-±S,n=45)
2.2.2 两组患者LiHFe计分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与人院时和对照组同期比较,LiHFe分值显著下降 (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LiHFe计分比较 (分,±S,n=45)
表3 两组患者LiHFe计分比较 (分,±S,n=45)
a组间比较:p<0.01
组别 体力限制 情绪 症状 社会限制 总分对照组干预前 19.35±2.13 14.46±1.75 11.70±1.58 11.65±1.43 57.83±4.34干预后 18.73±2.38 13.87±1.48 10.98±1.23 10.03±1.24 55.48±4.61 1a 34.21±3.86a干预组干预前 20.10±2.65 14.34±1.62 11.82±1.47 11.68±1.54 57.43±4.39干预后 12.75±1.50a 8.02±1.37a 6.59±1.34a 6.97±1.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减退,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长期反复住院,医疗负担重,心理幸福感降低,这些因素导致其易发生抑郁情绪,[2]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因素之一。[3,4]多项研究证实负性情绪能促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诱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5]。文献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冠心病的复发[5]。心理干预是重要的健康教育手段。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是患者及家属对老年性冠心病的医学知识得以增长,为了更好的完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特别关注降低患者可能经历的负性心理情绪,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
本研究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总分值比较显著降低,干预组干预后SAQ各分值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LiHFe各分值及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了病情的稳定和良好的情绪,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生活幸福感,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活动量及活动强度增加,急诊率、复发率、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通过干预,可以使住院的老年患者在冠心病的基本保健知识、饮食知识、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均明显提高,积极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唤起患者积极的应对机制,保持心境的安宁和稳定,使病人积极配合医师的药物治疗,加强临床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1]张登科,云德刚.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3):193.
[2]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2):1485.
[3]范珊红,化前珍,马艳,等.老年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关系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B):16.
[4]徐治.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机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89.
[5] Ingram S,Maher V,Bennett K,et a1.The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J].Resuscitation,2006,71(1):89.
[6]张嘉丽,李怀富,阮国锋.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44.
[7]李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J]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1):63.
[8]周伯琪.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2011,40(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