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常见病害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2-07-06玉山县农业局吴通礼
⊙玉山县农业局 吴通礼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玉山县芋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经近几年田间调查,常见的主要有芋疫病、炭疽病、污斑病、软腐病、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田块发病株率30%—50%,严重田块发病株率达100%,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一、发病症状的识别
1.芋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严重时芋头(球茎)也可受害。叶斑初呈黄褐色圆形小斑,后渐扩大并融合成圆形或不规则轮纹大斑,病斑边缘围有水渍状暗绿色环带,湿度大时斑面尤其近边缘处出现白粉状薄霉层病征,并常伴随由坏死组织分泌的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物,病斑多自中央腐败成叶片穿孔,严重的仅残留叶脉,全叶呈破伞状。叶柄受害,柄上生出大小不等的黑褐色不规则斑,病斑连合并绕柄扩展,终致叶柄腐烂倒折,叶片全萎。地下球茎受害,部分组织变褐乃至腐烂,多雨年份受害尤为严重。病菌借助风雨辗转传播侵染危害,本病发生流行主要取决于当地降雨量和降雨日,6~8月进入发病高峰,种植地低湿、过度密植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的发病重。
2.芋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半圆形(叶缘)、圆形至不定形,褐色至暗褐色,斑面具有污褐色云纹或线条明晰的深褐色同心轮纹,斑外围出现黄色晕圈,后期湿度大时斑面出现小黑点或朱红色小液点病征,有的斑面易破裂或部分脱落成叶片穿孔。以分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而传播,从叶片伤口侵入致病。连绵阴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易发病,偏施氮肥或排水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炭疽病与疫病有时可混合发生,两病症状不同点在于:炭疽病发病部位与健康部位分界较明晰,斑外黄晕亦明显,斑面病征为小黑点;疫病发病部位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模糊不清,无明显黄晕,病征为薄层白霉并常伴随由坏死组织分泌的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物。
3.芋污斑病仅为害叶片,叶斑初呈淡黄色近圆形小斑,后渐扩大为淡褐色至暗褐色圆形至不定形病斑(叶背病斑比叶面的色淡),边缘无明显界限,外观似污渍状,故名污斑病。病征一般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仅现隐约可见的薄霉层。严重时叶片大小病斑密布,叶面外观远看呈锈褐色,相当触目。病菌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接种体,借助气流传播在寄主间辗转侵染危害。高温多湿的天气,偏施氮肥植株生势过旺或肥水不足致植株生长衰弱时,皆易诱发本病。
4.芋软腐病主要危害叶柄基部、植株地际部及地下球茎(芋头)。患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边缘分界不明显,后病斑逐渐扩大,病组织变褐变软乃至腐烂,病株外观叶片变黄或叶柄倒折、叶片萎垂,严重的全株枯死,病良散发出恶臭味。本病早发生的可在地下球茎膨大之前(结芋前),但多数发生在球茎膨大以后(结芋后),母株和子株皆可受害。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及小昆虫活动与农事活动等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连作地、低湿地,或高温多雨天气易诱发本病。
5.芋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而多,圆形或近圆形,初呈水渍状,后转黄褐色至灰褐色,外围具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可相连合为淡褐色小斑块。病征一般不明显,潮湿时触之有质粘感。病菌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多。
二、病害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防治芋疫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粉600~7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霜脲氰)600~800倍液;防治芋炭疽病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75%百菌清(1∶1)800~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粉500倍液;防治芋污斑病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防治芋软腐病可用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浸种4小时,沥干后拌草木灰下种。出苗后至球茎开始膨大期,定期或不定期淋施上述可杀得、氧氯化铜悬浮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淋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治芋细菌性斑点病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粉800~1000倍液。
2.综合防治技术
(1)避免芋地连作。
(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下种前注意剔除可疑种芋。
(3)土壤消毒
下种前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75%百菌清600倍液淋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同时基肥要注意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4)芋种消毒
把芋种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75%百菌清600倍液浸种4小时,沥干后拌草木灰下种。
(5)加强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勿过施偏施氮肥,勿用水过度,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壮而不过旺,稳生稳长,提高植株抗逆力,以减轻发病。
(6)常发病地区要早喷药预防,及早铲除田间零星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