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 促进畜牧业优化升级——我省畜产品加工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2012-07-06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刘亮钟新福叶华徐轩郴

江西农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加工业畜产品屠宰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 刘亮 钟新福 叶华 徐轩郴

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现代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劳动技术密集,在服务“三农”、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掌握我省畜产品加工业现状,更好地推进畜牧业发展,近期我们对本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推动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煌上煌集团总部

1.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我省除了大力培植本土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如国鸿、煌上煌、正邦等企业外,还积极招商引资,双汇、雨润、宝迪、华英等纷纷落户赣鄱大地,全省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省建成了7条百万头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线,4条千万羽家禽现代化屠宰加工线,1条肉牛屠宰加工线,3条万吨蛋品加工线和两条10万吨鲜奶加工线。另外,还有龙南、兴国、东乡等地多条畜产品加工线正在建设。初步统计,全省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生猪1200万头、家禽1.1亿羽、禽蛋20万吨、肉牛30万头、鲜奶30万吨,全省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8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三倍多。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省在全国食品加工业中的地位。如南昌双汇总投资12亿元,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线,是目前国内单厂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技术最先进的生猪屠宰生产线;煌上煌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酱卤食品加工基地;江西和泰实业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线在南方规模最大。

2.畜产品加工促进了畜牧业优化升级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建立原料供应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延伸了产业链,有效促进了畜牧业优化升级。全省通过绿色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有机畜产品认证的产品总数达到280多个,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江西省著名商标。如江西省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格林米特”猪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之一。同时,通过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增值在20%以上,促进了农民增收。2011年,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42.7万户,其中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直接带动农户36.3万户,连接农民专业合作社720个,直接带动合作社农户8.15万户,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17.35亿元。如煌上煌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联结了21个养鸭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养鸭户3500户,户均增收2万元。正邦集团围绕屠宰加工业,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了从种、料,到商品养殖,再到屠宰加工,最后延伸到流通领域,实现生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双汇集团加工车间

3.畜产品加工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工人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提高了社会就业率。如丰城华英禽业有限公司在加工环节安排劳动力320多人,且50%以上是留守的农村妇女,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二是引导市场消费,带动了服务行业。如煌上煌集团公司引领酱卤食品消费时尚,产品有酱制、卤制、烧烤、凉拌、包装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成为大众消费者首选佳品,在省内外共设专卖店、加盟连锁店近2000家,企业从业人员2500多人。三是增加了税收和出口创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11年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税20.4亿元,同比增长28.3%;出口创汇5547万美元,同比增长47%,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现代加工和管理技术得到应用我省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化程度高,工艺和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是我省企业的典范。一是工艺装备先进。如国鸿集团引进的是荷兰施托克先进屠宰设备和韩国好烤克先进分割设备,配备了国内领先的大连冰山制冷系统设备;南昌双汇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全套引进欧洲荷兰、丹麦、德国及日本的肉类加工机械及配套设施,与国内现有技术水平相比,实现了8项屠宰工艺技术重大创新、12项国内领先技术;江西和泰实业有限公司肉牛加工线是我国南方最先进的设备。二是研发能力较强。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如国鸿集团猪肉加工、煌上煌集团禽肉加工、洪门集团蛋品加工等,利用研发分中心,加强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增强科技攻关能力;英雄乳业、正邦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与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签订科技攻关合作协议,英雄乳业还聘请其担任首席科学家;洪门实业着眼长远,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品研发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了较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我省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了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数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HACCP和国际质量认证。如吉安正邦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1及ISO22000体系认证,建立了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南昌双汇全面应用ISO9001、ISO14001、HACCP等管理体系,采取标准化管理,实现“瘦肉精”头头在线检测,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取得较快发展,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总体来看,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特别是缺乏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不长。许多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为主,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不高,许多加工厂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阶段。加工产品仍以传统产品为主,现代化的高档加工产品很少,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畜产品加工效益不高。如生猪仍以屠宰分割销售热鲜肉和冷鲜肉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很少。

2.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不能达产运营调查发现,当前我省畜产品加工能力较大,但是一批现代化畜产品屠宰加工线都未能达产,实际屠宰加工量较小。如正邦、博莱、润合等百万头加工线,年屠宰生猪只有20万头左右。屠宰加工量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屠宰加工利润,企业屠宰环节普遍出现经营亏损。分析企业不能达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策略不到位,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销量有限。二是加工原料组织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原料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加工企业需要。三是市场发育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冷鲜肉等西式产品认知度不高,消费量小,各地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3.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目前,许多加工企业仍以市场收购原料为主,缺乏自建核心基地和紧密型的合同订单基地,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未能建立。有的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即使签定了合同或协议,但缺乏收购价格定价机制,合同履约率不高。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农民愿意把原料都卖给企业,但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4.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本较高当前,大部分加工企业主要靠市场收购原料,而原料来自于千家万户,质量千差万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工企业只有加大质量检测投入,加大屠宰环节质量检测力度,检测成本大大增加。如双汇集团提出在屠宰环节“瘦肉精”头头检测,产品头头检验,每头增加检测成本15元,另外公司还对沙丁胺醇、磺胺类代谢物、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药物残留进行风险检测,检测成本压力较大;新余润合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购进两台酶标仪专门用于“瘦肉精”检测,2011年的检测费用就高达160多万元。

三、对策和建议:

1.重视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食品加工的支柱产业来抓。各级政府要在制定发展规划、遴选项目时,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项目来谋划,着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

2.加大金融信贷支持 商业银行要加大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应积极予以支持,发挥加工企业稳定畜产品市场价格的“托市”作用。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大力发展基于订单农业的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应把中小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3.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4.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财政要多渠道整合和统筹支农资金,切实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建议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切出部分,作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产品研发、冷链物流、产品宣传、品牌培育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

5.密切养殖与加工关系 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建立收购价格定价机制,确定合同收购底价,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稳定的购销关系。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责关系,维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提高订单履约率,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

6.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改进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7.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整顿力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整顿不规范的屠宰企业和屠宰点,坚决取缔和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各地不得限制外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经检疫和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自由进入市场流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加工业畜产品屠宰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