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rADC值对脑梗死分期的临床研究
2012-07-05郑玉巨贾学军
陈 迅,郑玉巨,王 溥,贾学军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影像学的准确分期对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但梗死一旦形成以后,梗死灶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在亚急性期,其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强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1],这样有可能降低MRI对其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分期的准确率,进而影响临床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MRI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疾病诊断的原则是多种序列联合观察、协同应用,同样MRI对脑梗死的分期也应该多种序列协同应用,方可达到全面、准确。有关协同应用MR图像的平均信号强度比(SIR)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脑梗死进行影像学分期的研究以往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量化脑梗死MRI分期的指标,并探讨MR图像的平均SIR值和病灶的相对ADC(rADC)值与梗死病程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提高脑梗死MRI分期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做MRI检查,并经临床治疗和随访确诊的脑梗死病例125例,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29岁~87岁(61.04岁±11.67岁)。125例均有发病时间的记录。按发病时间将125例分为5组,各25例。A组(急性期)发病1d,B组(亚急性早期)发病2d~6d,C组(亚急性中期)发病4d~7 d,D组(亚急性后期)发病8d~14d,E组(慢性期)发病1d以后。SIR超急性期病例因数目较少,未收入本研究。
1.2 MRI检查 125例均使用Philip 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用头部16通道-并行采集技术线圈扫描。扫描位置:轴位和矢状位。扫描序列: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的T1WI、T2WI和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脑功能成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E-EPI)的DWI序列,在相互垂直的x、y、z轴3个方向上施加扩散梯度,取两个扩散因子b值(b=0s/mm2,b=1 000s/mm2),在同一个层面上由机器自动获得一帧b=0s/mm2的EPI-T2WI和一帧b=1 000s/mm2的各向同性DWI,并经后处理获得一帧同层数的ADC图。
1.3 MR图像的选择及各检测值测量和计算方法
1.3.1 图像选择 利用MR机器提供的查看软件包,由同一位影像科医生对每例的DWI图、ADC图、FLAIR图及T2WI图进行同时观察和测量。T1WI图因病灶信号变化不如上述四种图像敏感,故本文暂不对其探讨。
1.3.2 感兴趣区(ROI)选择 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病例,在DWI上选取ROI(因为此时病灶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病例则在T2WI上选取ROI(因为此时病灶在DWI上可能表现为等信号,而在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DWI(或T2WI)图上选显示病灶最清晰、面积最大的层面作为测量层面并选定病灶的ROI,利用机器软件将ROI自动拷贝到ADC图、FLAIR图和T2WI(或DWI)图同层面的相同位置;同时在对侧对应区选取同样大小的ROI,并自动拷贝到另外三种图像的对应位置。分别测量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图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就选择的病灶和对侧对应区而言,ROI的大小和位置在四种图像上完全相同,若遇对侧对应区有病变,则对侧的ROI选在离病变最近的部位。测量所得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均为四种图像ROI内各像素平均信号强度值或ADC值。测量时避开脑室、脑沟部位,避免脑脊液波动及部分容积效应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1.3.3 数据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分别获得DWI、FLAIR和T2WI三种图像梗死各期的SIR值和平均SIR值、ADC图各期的rADC值和平均rADC值。以SIR值或rADC值来评价病变状态,使数据标准化,以部分消除测量绝对SIR值或ADC值引起的个体差异[2]。计算公式为:SIR值=(病灶信号强度值/对侧正常脑组织信号强度值)×100%[1];rADC值=(病灶 ADC值/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梗死类型及病灶分布 本研究中脑梗死类型分为腔隙性(68例)和缺血性(57例)两型。由于血肿信号变化较为复杂,对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大,故出血性脑梗死或梗死伴渗血者暂不予研究。梗死灶分布遍及全脑,本研究以额、颞、枕叶及基底节区、小脑居多。
2.2 脑梗死各期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平均SIR值比较 DWI图:B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分别于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平均SIR值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详见表1。
表1 脑梗死各期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信号强度比较(x±s)
2.3 脑梗死各期平均rADC值比较 患侧与健侧各期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E组比较,A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脑梗死各期的rADC值和平均rADC值(x±s) ×10-3 mm2/s
3 讨 论
MRI诊断脑梗死主要是以梗死组织水肿为基础[3],急性脑梗死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虽然DWI、FLAIR和T2WI均是MRI的成像序列,但它们信号形成的原理不同,DWI图信号主要是由病灶中水分子是否扩散受限决定,而FLAIR图和T2WI图信号主要是由病灶中含水总量及T2弛豫时间决定,与扩散是否受限无关,这就决定了三者在梗死不同时期对两种水肿显示能力的不同。DWI技术是影像学诊断脑梗死的里程碑,它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组织内观察水分子运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能够区分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但这种区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绝对的[4],ADC值是反映扩散特性大小的参数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中期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后期和慢性期均表现为以低或等信号为主;rADC值在急性期略低,亚急性早期最低,而亚急性中期,后期开始升高,有报道此时出现“假性正常化”[5],到慢性期上升为最高。在亚急性后期和慢性期,病灶的ADC值与DWI图表现有时不一致,因为ADC值反映的是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因素,而DWI除了反映组织中水分子扩散因素以外,还受到T2效应的影响[6],因此两者应结合应用才能准确区分梗死期龄。FLAIR序列是重T2加权且抑制自由水的成像技术,它的图像特点是使脑脊液信号抑制为低信号同时又具有常规T2WI图像的其他特性。在梗死急性期由于病灶含水总量没有明显增加,故其T2弛豫时间也没有明显延长,在FLAIR和T2WI上病灶均表现为等信号;亚急性各期和慢性期FLAIR和T2WI对病灶的显示均表现为以明显高信号为主,但在梗死新旧病灶的判断中,两者对陈旧软化灶的显示存在不同,FLAIR表现为软化灶中央(自由水)低信号,周缘(结合水和胶质增生)高信号,而T2WI却表现为明显均匀高信号。上述三种图像信号的高低及梗死灶ADC值的升降若仅凭人眼视力判断则可能存在偏差,所以应用测量图像SIR值及病灶ADC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保证了判断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MRI主要依据患者发病时间对脑梗死进行分期,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发病时间往往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MRI对其分期的判断。本研究资料结果表明,依据DWI图的平均SIR值可以区分脑梗死急性期与亚急性早期和后期、急性期与慢性期、亚急性各期与慢性期,而对于亚急性各期之间、急性期与亚急性中期却不能区分;依据FLAIR图的平均SIR值可以区分梗死急性期与慢性期、慢性期与亚急性早期和中期、亚急性后期与早期、中期,而对于急性期与亚急性各期、慢性期与亚急性后期、亚急性早期与中期却不能区分;依据T2WI图的平均SIR值可以区分梗死急性期与慢性期、亚急性各期与慢性期;而对于亚急性各期之间、急性期与亚急性各期之间却不能区分;依据梗死灶的rADC值可以区分梗死急性期与亚急性早期、急性期与慢性期、亚急性各期与慢性期、亚急性早期与后期,而对于急性期与亚急性中期和后期、亚急性中期与早期、后期却不能区分。综上所述,脑梗死三种图像的SIR值和病灶的rADC值在梗死各期的表现各有特征,可以作为MRI对脑梗死分期的量化指标,但各自却都又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单凭SIR值或ADC值均不能全面地划分梗死的各个期龄,所以,在脑梗死的MRI分期时,应该遵循MRI诊断疾病的原则,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梗死灶的ADC值对梗死进行分期,进而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更明确、可靠的影像学分期依据。
[1]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96-199;489.
[2] Ulug AM,Beauchamp NJr,Bryan RN,et al.Absolute quantitation of diffusion constant in human stroke[J].Stroke,1997,28(1):483-490.
[3] 陈炽贤,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20-1122.
[4] Fieback JB,Schellinger PD,Jansen O,et al.CT and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in randomized order:Diffusion wrighted imaging results of hyper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2,33(9):2206-2210.
[5] 黄力,王秀河,刘斯润,等.MR表观扩散系数图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39-143.
[6] 戴国晨,靳令经,杨振燕.DWI及FLAIR技术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