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序贯治疗高龄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2-07-05肖明生程亚慧
肖明生,程亚慧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将UA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治疗合并进行讨论,并专列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IACS)。临床上NSTEMI和UA的处理方案类似,高龄老年NSTEIACS患者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风险比普通人群更大,通常采取抗凝抗血小板的双抗保守治疗。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序贯治疗高龄老年NSTEIACS患者29例,疗效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NSTEIACS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86±3)岁;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86±3)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合并糖尿病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NSTEMI及UA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UA和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1]。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NSTEMI及UA诊断标准;80岁以上;心功能KillipⅡ级以上;NSTEMI危险分层属中、高危组;患者拒绝介入治疗。
1.2.3 排除标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出血;凝
血机制异常;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对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阿司匹林每次0.1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每次5 000U,每12h1次,皮下注射,连用7d~10d;硝酸甘油1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3d~5d,以后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口服,每日1次;必要的对症处理(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等)。疗程30d。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序贯治疗。第一阶段采用活血祛瘀法,予丹红注射液(批号:Z20026866,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3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5d;第二阶段改为益气滋阴法,予参麦注射液(批号:Z13020887,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50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5d。两种中药针剂疗程共30d。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标准 入院当天,7d、21d检查心电图,记录ST段压低导联和压低幅度;同时记录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第21天评价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心电图≥3个导联的ST段恢复≥1 mm;有效:心绞痛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或心电图ST段有改善;无效:心绞痛无缓解,心电图无ST段改善。
1.4.2 心电图ST段计分 治疗前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治疗后每天复查1次,记录心肌缺血情况,以ST段下移导联数(NST)表示心肌缺血的范围,所有导联ST段下降总和(ΣST)表示心肌缺血的程度。
1.4.3 血栓相关性指标 D-二聚体(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纤维蛋白原(Fg)检测采用凝固法,试剂均由法国Stago公司提供。
1.4.4 心血管事件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及随访3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
1.4.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常规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肌损伤标记物、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监测病情发展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变量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心电图ST段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ST段变化比较(x±s)
2.3 两组血小板数量(Plt)、DD、Fg变化(见表3)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DD、F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l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Plt、DD、Fg比较(x±s)
2.4 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见表4) 治疗组复发性AP、非致死性MI、HF、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 例(%)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ACS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UA/NSTEMI的特征是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平衡失调,DD、Fg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2,3]。早期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后期应着重改善受损心肌超微结构和能量代谢,保护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本研究早期第一阶段予较大剂量丹红注射液活血祛瘀,第二阶段予参麦注射液益气扶正,符合其主要病理演变的阶段性。
UA、AMI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等范围。《医学入门》指出,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包络,或他脏犯心之支络,心之络脉瘀阻、心失所养,是导致ACS的直接原因。依据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阳气不足,阴血亏虚为发病的病理基础,心络瘀阻为发病的重要因素。采用先活血祛瘀,后益气滋阴的序贯治疗,分时段运用,合乎本病的中医学理论。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纯中药制剂。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4]。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及血浆浓度,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红花黄色素主要有抗缺氧、抗凝血、降血压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5]。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人参皂甙Rb1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和功能血管的再生[6],促进具有明显促血管生长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心肌局部的表达,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保护了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本草汇言》言麦冬“补心气”。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麦冬多糖等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促进心肌损伤愈合,缩小梗死范围及坏死区域,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7]。因此,用人参和麦冬提取而成的参麦注射液,具有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损伤愈合、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在西医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等治疗措施基础上,经丹红及参麦针剂序贯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心电图比较,治疗后其NST和ΣS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治疗组更显著(P<0.05),表明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在住院及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性AP、非致死性 MI、HF、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DD及Fg逐渐降低(P<0.01),而血小板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序贯疗法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有较好的协同或促进作用,且无出血增加倾向。治疗前后研究对象无明显不适,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
高龄老年NSTEIACS患者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予丹红针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序贯以参麦针益气扶正,能有效促进NSTEIACS的心肌再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无不良反应。当然,由于本研究所观察的患者数量有限,观察的终点时间不够长,尚需临床上进一步的探讨。
[1] 颜红兵,马长生,霍勇,等.美国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2-19;78-87.
[2] 陆玉良,邱升强,杨向军.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研究[J].心脏杂志,2007,19(3):45.
[3] 李莎莎,肖雪,王跃生,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102-104.
[4] 魏艳阳,周明银.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95-96.
[5] 冯凯,季小波,邱炜伟,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血栓变化及早期心脏事件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7,11(6):392.
[6] 刘咏芳,刘少文,刘正湘.人参皂甙Rb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再生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8,17(1):39-44.
[7] 顾双林,纪克.麦冬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时亚微结构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