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2012-07-04屠强
屠 强
(黑龙江省蔬菜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黑龙江省蔬菜价格变动分析
引起蔬菜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蔬菜生产“大小年”、气候因素导致供给变化;生产资料、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变化导致蔬菜上市成本变化;“热钱”流入商品市场,对蔬菜个别品种进行投机炒作;蔬菜流通领域放开过度,蔬菜经营追求功利化,没有流通主渠道引导调控等。2009—2012年初,黑龙江省蔬菜批发均价变动较为明显,年度之内价格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各年度价格波动曲线相似,不同种类蔬菜价格波动特点各异,个别品种波动巨大。
(一)蔬菜价格年度之间比较
图1显示,2009—2011年间,2010年蔬菜价格总水平最高,2011年在宏观调控背景下菜价总水平稳中有降,但仍高于2009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4月菜价显示出比2010年初更强烈的上涨势头。
图1 黑龙江省16种鲜菜年度价格走势比较
据监测2010年18种蔬菜年均批发价是4.14元/公斤,同比上涨21.41%,2011年是3.68元/公斤,同比下降11.11%。如扣除2010年和2011年蒜、姜价格大幅波动因素的影响,16种鲜菜年均批发价和变动幅度分别为:2009年3.1元/公斤,2010年3.38元/公斤,2011年3.28元/公斤。2010年,除9月、12月外,其余10个月菜价均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月均涨幅15.11%;2011年与2010年相比有8个月呈下降趋势,月均降幅8.37%,有4个月上涨,月均涨幅13.5%,其中,11月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1.7%,9月涨幅最大,同比上涨34.08%。可见,蔬菜价格水平总体呈现上涨快、回落慢、涨幅大、降幅小的特征。应引起注意的是,2012年1—4月,蔬菜价格总水平并没有延续2011年小幅下降趋势而是表现出快速上涨趋势,16种鲜菜1、2、3、4月平均批发价分别为:每公斤5.08元、5.37元、5.51元和5.09元,比菜价最高年份的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1.89%、7.4%、16.49%和17.55%,与2011年同比分别上涨 26%、16.99%、12.91%和25.06%,这反映出2012年蔬菜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国家应采取更为连续、直接、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措施,避免蔬菜价格出现报复性上涨。
(二)蔬菜价格年内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每年的蔬菜价格呈现规律性波动,在每年的2、3月,蔬菜价格水平最高,然后呈下降趋势,在每年的7、8月,蔬菜价格下降到最低点,然后呈上升趋势。这符合黑龙江省蔬菜生产规律和市场供应特点,具有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和春节效应。
2009—2012年4月,除2010年度最高值出现在春节当月,其他三年都是出现在春节后一个月。这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蔬菜的采摘、长途贩运量都相对减少,这期间消费的蔬菜基本是年前的库存,至春节后一个月时,城市库存已消耗殆尽,而蔬菜贩运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各年蔬菜价格总水平的波动特点略有不同。2009年、2010年蔬菜价格总水平在2月份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进入6月份随辽宁、河北和黑龙江省地产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总水平表现为环比大幅下降,与5月环比分别下降24.92%和25.21%,8—9月,随地产菜大量上市,价格水平也创下年内最低点,而后开始回升,2009年蔬菜价格在11月加速上涨,与上月环比上涨35.71%,而2010年这个加速上涨时间窗口提前到10月份,与上月环比上涨44.13%,菜价上涨强烈,国家及时出台了有关调控政策才使12月蔬菜价格环比下降4.44%。2011年是调控政策落实年,年内蔬菜价格总水平在3月达到最高点,每公斤4.88元,同比2009年和2010年最高值分别上涨4.5%和下降2.4%,降幅最大时间窗口提前一个月,5月与4月环比下降21.87%,涨幅最大时间窗口推迟一个月,12月环比11月上涨38.3%。
(三)不同种类蔬菜之间比较
蔬菜的种类繁多,现将监测的16种鲜菜划分为茄果类、叶菜类和储备类三类,监测分析发现三类蔬菜的价格均呈现出规律性季节波动,具体波动幅度和波动情况各不相同,在同一时期也会有很大差异。
首先,每年价格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差值不同。茄果类平均差值最高是4.86元/公斤,叶菜类是1.79元/公斤,储备类最低是0.89元/公斤,如尖椒价格每年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差值为5.67元/公斤,油菜为2.51元/公斤,马铃薯为1.12元/公斤,大蒜为7.02元/公斤,可以看出,大蒜价格波动幅度最大,在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批发最高价是最低价的5.73倍,属异常波动,尖椒价格的波动要大于油菜,马铃薯价格波动最小。
其次,不同种类蔬菜价格的变动规律也不同。茄果类价格波动简单,基本是在每年的2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在8月份出现低谷,即价格创下高峰和低谷后就下降和上升,几乎没有波动;而叶菜类价格的波动较复杂一点,每年除了一个高峰(2月或3月)、一个低谷(6月或7月)以外,在每年低谷之后,经小幅攀升2个月后还会出现一个小的回落,然后才恢复上涨趋势,中途还会有波动;储备类蔬菜价格波动则比较平缓,每年的最高价格一般出现在4、5月,最低价格一般出现在9、10月。
第三,不同种类蔬菜对调控措施敏感程度不同。2010年下半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保供稳价调控措施,增加蔬菜有效供给,抑制菜价过快上涨,总体看,有成效,但不显著。据监测,2011年度16种鲜菜平均批发价是3.28元/公斤,仅比2010年下降2.96%,仍比2009年高5.47%,其中,叶菜类和储备类对调控措施比较敏感,表现为各月平均批发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均表现出盘跌走势,全年分别有9个月和12个月低于上年同期价格水平,平均批发价与上年度同比分别下降13.55%和22.17%。主要原因是,叶菜类由于易种植、速生、成本低,农民响应政府保供给的调控政策,积极扩大种植面积,使供给量激增;储备类受2009年价格大涨和调控政策双重因素影响,农民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供给量大幅增加。但茄果类蔬菜价格表现正相反,2011年有8个月高于上年同期价格水平,年平均批发价格4.28元/公斤,同比上涨5.42%,年度平均价格也是连年上涨,2009—2012年4月分别是6.04元/公斤、6.34元/公斤、7.35元/公斤和7.97元/公斤。
二、季节因素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分析
季节指数是一种以相对数表示的季节变动衡量指标,一年12个月的季节指数之和为12,平均值为1。表1所示为16种鲜菜整体以及2种单一品种——尖椒和油菜的季节指数,季节指数偏离均值1的差值可以衡量季节因素对蔬菜价格的影响程度。
表1 蔬菜整体、尖椒、油菜价格的季节指数
从表1可以看出,16种鲜菜整体、尖椒的季节指数在3月达到最大值,油菜的季节指数在2月达到最大值;蔬菜整体和尖椒在8月达到最小值,油菜在6月达到最小值,季节指数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说明无论是蔬菜整体,还是单个品种的蔬菜均有很显著的季节指数,而且均呈现出冬天季节指数高、夏天季节指数低的现象,这符合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同时,尖椒的季节指数偏离均值1的差值,大多比油菜和蔬菜整体的偏离差值大,说明季节因素对尖椒价格的影响比对油菜和蔬菜整体价格的影响程度大。这是由于尖椒的生长周期比油菜的生长周期长,油菜可以短期多茬种植,迅速供应市场而尖椒不能,由于蔬菜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蔬菜生长周期、生长月、上市季节也有所不同,所以蔬菜整体的价格受季节因素的一定影响。
应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分离季节性成分和随机波动后所得到的长期趋势,再与实际价格对比,可以看出,监测的16种鲜菜和尖椒价格的实际数据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但剔除季节因素后的价格已经看不出季节性波动,而是大体上呈现出平缓变动的趋势,趋向于微量线性变化。
三、蔬菜上市量与价格变动的关系
蔬菜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是影响价格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一座城市人口对蔬菜的总消费量是基本稳定的,总体弹性空间并不大,但低菜价及春节等重要节日因素可促进需求量短暂放大,同时,当供给量减少,菜价必然上涨,高菜价又能抑制需求量。蔬菜交易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蔬菜供给的变动,蔬菜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可以从蔬菜交易量与价格变动关系中反映出来。黑龙江省上市的蔬菜按供应季节可以分为本地菜和外埠菜,由于本地菜与外埠蔬菜的比较优势、成本收益率不同会导致蔬菜价格不同。外埠蔬菜因为流通环节增多,费用增加,如批发市场的摊位费、物流信息费和运输费用等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的损耗,会导致经营成本偏高,所以当本地蔬菜供给减少时,蔬菜价格就会上涨。以油菜为例,其全年批发价最高是2、3月,分别是3.85元/公斤和3.65元/公斤,批发均价最低是6、7月份,分别是2.16元/公斤和2.18元/公斤,主要是因为2、3月份供应黑龙江省的油菜都是外省运进的,流通成本高,再加上受春节影响需求量短期增加,所以创下年内最高价,而6、7月是地产油菜供应期,地产油菜供应充足且无需长途运输,进入批发市场交易比例也低,流通成本低,所以尽管批发市场月交易量不是全年最高的,但上市量大,使价格创下年内最低。相对于价格的波动,油菜的交易量波动幅度比较平缓,这一方面说明蔬菜价格对交易量的变动比较敏感,另一方面也说明蔬菜的价格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上市成本的变动引起的,在外埠菜供应期即使交易量相对平稳,上市成本的提高也将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见图2)。
图2 2011年黑龙江省油菜价格与交易走势
四、大资金操控对蔬菜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蔬菜市场上“姜”、“蒜”、“葱”小品种蔬菜价格先后出现异动,大资金炒作痕迹明显。价格总体走势体现出类似特点:一是每年价格没有季节性循环,在整体操控过程中,价格表现为一次性过山车走势;二是价格上涨、高位震荡、快速下跌三阶段鲜明,即上涨之初是连续上涨,月均价成线性变化,价格有明显的上涨通道;三是高位呈现一定时期一定波幅震荡,下跌突然且幅度大。以大蒜为例,大蒜批发均价自2009年5月经过连续5个月线性上涨后,从1.45元/公斤涨到5.22元/公斤,又从10月经过连续7个月的上升通道,价格由5.22元/公斤涨到10.28元/公斤,在11月价格短暂回调至上升通道下轨获得支撑后迅速上涨,经短短两个月就创下了13.3元/公斤的批发均价高点,然后从2010年8月—2011年5月在高位展开了窄幅震荡,最后于2011年5月经过两个月大幅度下跌,跌到3.28元/公斤,完成了标准的过山车价格走势,大资金成功退出,获利丰厚。在整个炒作过程中,虽然历经2009年、2010年两个年度新蒜上市期,但价格并没有受季节因素影响表现出每年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循环走势,不但不跌反而大幅度上涨,说明有大资金在种植源头进行大规模采购然后囤积,同时,价格的规律性上涨和高位窄幅震荡也说明有大资金在有计划地调控大蒜出库量。
五、结论
本文在对黑龙江省蔬菜价格的变动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季节因素、蔬菜上市量和大资金对蔬菜批发价格的影响,探究了黑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变动基本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近几年,年度之间蔬菜价格变动主要呈现上涨趋势,而在年内蔬菜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不同种类蔬菜的价格有各自变动的特点。
第二,季节因素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使蔬菜价格体现季节性循环走势的特点,每年夏季蔬菜价格下降到最低点,冬季上涨到最高点。
第三,蔬菜的供给量和蔬菜的上市成本是影响蔬菜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蔬菜供给的减少以及上市成本的增加,都会导致蔬菜价格的上涨。
第四,宏观调控措施对茄果类蔬菜价格走势影响甚微,但可以明显影响叶菜类价格走势,通过对叶菜类价格上涨趋势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蔬菜整体价格上涨趋势。
第五,大资金对部分耐储、替代性差、产区相对集中的小品种蔬菜的价格可以实行短期或中期的操控。
第六,在对蔬菜价格长期监测基础上,综合考虑季节、上市量和上市场本变化因素,并参考分离季节成分后价格长期趋势是可以预测蔬菜价格的,同时,通过对蔬菜价格走势特点的分析,也可以在大资金操控蔬菜价格的初级或中级阶段提前发现炒作痕迹,果断加以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