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与意合的英汉翻译教学实证研究
2012-06-30王月芳赵大旅
王月芳 赵大旅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一、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句子的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基本上都采用三种手段:句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义手段。用前两种手段连接称为“形合”,用后一种手段连接则称为“意合”。[1]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
在英语中,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用连词、介词等来表达,这些词是形合的外显形态标记。下面这段英文中的加粗黑体词,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Eisenstein was borninto the family of a city architect in Riga,and spent his childhood there and in St.Petersburg before studying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Petrograd School of Public Works.In 1918he enlisted in the Red Army,where he produced posters and theatre designs.
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句子结构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语义手段来表示的。在汉语中,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通过句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来表达,没有明显的形合标记。上段英文的译文就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爱森斯坦出生于里加一个城市建筑师家庭,在里加和圣彼得堡度过童年,后在彼得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攻读土木工程,1918年参加红军,从事宣传画与舞台美术设计。[2]
如此看来,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确实存在着形合与意合上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我们一定要考虑英汉句子结构的这种差异,以便翻译出比较正确且得体的译文。然而,在当前的英汉翻译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往往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忽视翻译技巧和策略的传授,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克服不了母语的干扰,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生搬硬套,翻译水平亟待提高。
二、教学实验
为了找出英汉句子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对翻译教学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
(一)实验的必要性
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有所体现,其明确指出,教学目标之一“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然而,在当前的英汉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忽视翻译基本理论的教学以及翻译技巧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对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也只是简单带过,学生缺乏系统的翻译训练。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翻译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就要让学生在语言对比中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使其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其中,认识和理解英汉语形合和意合的不同,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二)实验的时间安排与实验对象
实验的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5周,运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第二版)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二版)作为教学材料,以笔者所任教的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二年级3个自然班的99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学生被随机分成3个小组,其中A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32人,C组为控制组,35人。因为实验对象入学时是平均分班,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均由同一教师指导,这就保证了教材、情感压力等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变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的学生接受的是显性教学策略[3](P6)指导下的英汉翻译教学,即在实验前,教师预先让学生了解英汉句子结构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并在英汉翻译教学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些差异,运用推理、语境、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技巧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翻译练习,并在练习中逐步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而控制组的学生接受的是隐性教学策略[4](P24)指导下的传统的英汉翻译教学,即教师不特意向学生提出英汉句子结构上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而是让学生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学习翻译。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对受试对象进行了前测。在实验的前12周,根据前测的结果,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显性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英汉翻译教学,对控制组的学生进行传统的英汉翻译教学。实验的最后3周对受试对象进行后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前测和后测均由同一教师进行评分。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为了验证实验效果,笔者对实验对象进行了测试,并运用SPSS17.0将前测和后测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表2。综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经过显性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英汉翻译教学实验的训练后,英汉翻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没有经过此训练的控制组的学生的英汉翻译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切入,分清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结合推理、语境、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技巧和策略所进行的显性翻译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表1 配对样本相关性
表2 配对样本统计量
三、结语
英语通常运用形合手段进行句子的衔接,以实现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惯于运用意合手段来进行句子的衔接。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一定要考虑英汉句子结构的这种差异,以便翻译出正确而且比较得体的译文。在翻译中有意识地分清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别,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并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一定要掌握英语和汉语在句子衔接手段上形合与意合的差别。这一点,不管是对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还是学生的有效交际都是极有意义的。
[1]常虹.从语法的“意合”角度看学生翻译作业中的误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陈光祥.形合与意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