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走势分析

2012-06-26刁秀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东北亚经济圈

刁秀华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而经济全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才能形成。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还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迅速达成协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国家关系、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等。因此,众多国家纷纷选择了开展区域合作。1958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此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联盟、亚太经合组织、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纷纷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就提出了构建“日本海经济区”和“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同期,中国学者也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构想。在学术界进行激烈的探讨时,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平壤召开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国际会议,计划署将支持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投资300亿美元,把图们江地区建设成东北亚的重要港口,使东北亚3亿居民受益。图们江的开发合作掀起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篇章,在官、产、学的联合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浪潮高涨,先后出现了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内的双边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

为支持图们江的开发,中国批准成立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并将图们江开发列为中国2010长远规划;朝鲜建立了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并成功举办了96罗津—先锋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俄罗斯先后设立了纳霍得卡、海参崴、布拉戈维申斯克、戈拉捷科沃、哈桑地区等自由经济区,开放了海参崴、纳霍得卡、扎鲁比诺、波谢特港口;蒙古设立了扎门乌德自由贸易区;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日本沿海县城与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另外,中国、俄罗斯、朝鲜、蒙古都加大了对图们江边界区域的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新的航线,制定优惠政策,共同解决环境问题,设立图们江投资者服务中心,吸引大量的域内域外投资。可以说,图们江的开发使东北亚区域双边贸易往来增加,并且发挥了各个成员国的比较优势,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国际物流、贸易、工业中心。

环黄渤海区域是指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韩国的西海岸开发区,朝鲜的新义州和日本的九州及山口地区[1]。为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环黄渤海区域设立了天津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大连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韩国实施了西海岸开发计划、新万金滩涂围垦的开发等项目;日本实施了北九州复兴计划;朝鲜设立了新义州经济开发区。中、日、韩、朝四国的共同努力带动了中国环黄渤海沿海经济带、韩国西海岸、日本北九州的经济发展,密切了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往来,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日本海区域是指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的沿日本海地区。自199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16届环日本海据点城市会议,该会议已成为区域交流的平台,加强了双边和多边联系,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建设、陆海运输、贸易往来、跨国旅游等方面提供了众多意见支持,并提出建立环日本海 (东海)地区地方人大、议会、杜马间的定期交流机制,提高区域合作的效率。为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珲春市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和韩国的束草至日本的海陆航线已经开通,成为环日本海区域的黄金水道,中朝的路港区和中俄的路港关 (口岸)等都在建设,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加深。

总之,东北亚经济圈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带动下,已初具规模。虽然东北亚经济圈还没成为自由贸易区,更不能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提并论,但东北亚经济圈已得到了区域内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各国间正在加快合作步伐,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状况

在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或地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初步阶段,以双边贸易往来为主,其合作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日本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无论是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方面,欧盟与美国都是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多。2008年,中、韩、俄三国占日本货物进口总额的24.4%,占日本出口货物总额的28.4%;到2010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上涨为28.5%和30.3%。在日本与东北亚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货物贸易要比服务贸易的规模大的多,因而服务贸易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欧美市场的不景气使得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因而转向亚洲市场特别是东北亚市场,这成为日本扭转国内经济低迷局面的重要途径。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部分指标出现了急速增长,如日本出口到俄罗斯的货物就比上年增加了144%,而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同比增长了82%。今后,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将成为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

2.韩国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近些年来,拥有亚洲四小龙称号的韩国经济快速发展,在造船产业、半导体产业、建筑业、电子产业、手机电话产业和汽车产业等都位居前列,这些产业的产品纷纷走出国门,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表2中可以看出,东北亚地区占韩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高达30%以上,其中,中国所占比重位居首位,这说明东北亚地区是韩国的重要贸易区域,而中国则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在东北亚地区,日本、俄罗斯与韩国的贸易往来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空间比较大,2011年韩国向日本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40.9%,进口增长了6.2%。

表2 2011年韩国与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往来 (单位:十亿美元)

3.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外贸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1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6 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为18 986.0亿美元,增长20.3%;进口为 17434.6亿美元,增长24.9%[2]。表3显示:从出口目的地看,2010年东北亚地区占中国出口的14.14%,其中日本占7.67%,而中国和韩国、蒙古、俄罗斯、朝鲜的出口贸易尽管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出现了较大的增幅;从进口来源地看,东北亚地区占中国进口市场的24.70%,其中,日韩两国是中国的进口大国,比重高达22.57%,是中国的重要进口来源国,来自蒙古、朝鲜、俄罗斯的进口增长幅度比较大,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7.51%、50.69%和22.08%。可见,东北亚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贸易区域,中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东北亚市场。

表3 2010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 (单位:亿美元)

4.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其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石油、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原木等,自然资源占俄罗斯出口的比重高达85%,特别是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度比较大;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农产品、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等。据统计,2011年俄罗斯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 5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出口3 786.9亿美元,增长8.7%;进口2 786.9亿美元,增长31.8%。2011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7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9.5%,俄罗斯从中国进口额为454.5亿美元,增长20.3%。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占俄罗斯出口市场的13.6%,其中,中国占俄罗斯出口市场的比重最高,占出口总额的7.1%,中、日、韩三国占俄罗斯进口市场的25.7%,其中,中国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6.3%,中国是俄罗斯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从总体看来,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是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重要贸易伙伴。

表4 2011年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 (单位:十亿美元)

5.蒙古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蒙古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以畜牧业和矿产业为主,国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用于出口,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蒙古国主要和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但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1999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1年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蒙古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近年来,对华贸易占蒙古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8年,蒙古国进出口总额为61.55亿美元,中蒙进出口总额24.38亿美元,占蒙古国进出口总额的39.61%。2011年,中蒙进出口总额为63.3亿美元,占蒙古外贸总额的56%,同比增长84.3%。其中,中国从蒙古进口额为43.7亿美元,占蒙古出口总值的91.3%,同比增长78.3%;中国向蒙古出口额为19.6亿美元,占蒙古进口总值的30.1%,同比增长105.1%[3]。蒙古国主要出口铜精粉、钼精粉、铁矿石、原油等矿产资源,进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制成品,这说明蒙古国的技术水平有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原材料出口,加工制造业水平较低,因而蒙古国与东北亚地区开展技术合作的空间比较大。目前,中蒙、蒙俄积极开展矿产开发合作,日本和韩国也有和蒙古国开展矿产合作的意向。但由于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该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为此,蒙古国希望借助我国的天津港、大连港、锦州港作为其出海口。由此可见,彼此开展区域合作的前景不可小觑。

6.朝鲜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中国与韩国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2007年,中韩占朝鲜的贸易比例高达80%左右,中朝贸易额为19.74亿美元,占朝鲜对外贸易的41.7%,韩国同朝鲜的贸易额为17.98亿美元,占朝鲜对外贸易的37.9%。近几年,因韩国通过经济制裁限制了对朝鲜的出口,韩朝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比从2007年的37.9%下降至2010年的31%左右。由于历史问题和朝核问题,日本和朝鲜至今仍未建交。2007年日本对朝鲜实行了经济封锁,导致2007年朝鲜对日贸易急速下降,降低了92%以上。日本对朝的经济封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中朝贸易的发展,朝鲜进口中国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车辆、配件和生活用品等。与中韩两国相比,朝俄两国在对俄贸易方面的比重较低,朝鲜对俄罗斯的出口占比最高为1.7%(2007年),此后则逐年下滑,2010年仅为0.77%;在从俄罗斯的进口所占比重方面,2005年为10%,2009年下降到1.33%,2010年略有所上升,为 2.2%[4]。

三、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特点

1.互补性较强

在东北亚地区,各个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作基础。俄罗斯能源丰富、蒙古矿产资源富饶、中国农业发达、中日韩制成品先进等形成了东北亚地区的市场供给主体;而日韩的燃料、矿物和金属短缺,俄罗斯、蒙古、朝鲜的农业供给不足,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对制成品的需求等形成了东北亚地区的市场需求主体。区域市场能够将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出口货物构成中,日本、中国、韩国主要出口制成品,俄罗斯主要出口燃料,蒙古主要出口矿物和金属。在进口货物构成中,除了制成品是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共同的主要进口物品外,中国还要进口一些燃料、矿物和金属,日本、韩国和蒙古的燃料进口几乎占到1/4以上的进口比重,而俄罗斯需要进口1/10以上的食品。可见,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另外,在制成品方面,日韩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中蒙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主要负责加工制造,因而便于开展制成品的垂直分工。也就是说,在东北亚地区便可完成整个产业链条的衔接,促使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2.渐进性发展

东北亚经济圈首先是由学者提出,然后由联合国提出开发图们江区域,引起了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各个国家纷纷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远景规划,通过论坛、高端访问、交流会等途径开展交流协商。随着东北亚地区双边合作越来越紧密,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局部区域经济迅速率先发展,并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虽然东北亚经济圈还没有形成自由贸易区、甚至是关税同盟,但近些年来出现了日韩、中日、中韩等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提出构建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后,2007年3月中日韩三国成立联合研究委员会,负责探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并开始进行三边投资协定谈判。2009年10月,在第六次中日韩商务部部长会议上提出尽快启动由政府、产业和学界共同参与的三边FTA联合研究。2010年5月,在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并签署了《标准合作共同声明》和《科学创新共同声明》。2011年1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取得共识,要在2011年末完成各国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研究,并于2012年启动相关谈判[5]。不过,尽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3.松散性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受历史问题、意识形态不同、领土纠纷、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利益关系等问题的影响,民族主义的色彩较浓,双边任何矛盾都有可能上升为民族问题,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另外,在东北亚地区,参与主体既有局部地方政府,也有整个国家,由于地方政府权限有所限制,只能在权限范围开展合作。因此,种种不利因素叠加起来,阻碍了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不便于成员国之间开展沟通交流和协调分歧。而经济合作也只限于双边贸易,地方政府之间只能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形式深化双边关系。区域经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方式比较松散。

四、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基础与发展前景

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始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此后,东北亚各个国家便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合作当中,现已形成以图们江经济圈、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为代表的次区域发展,且中日韩有望最先建立自由贸易区,促使全区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从政治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角度来看,东北亚地区具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资源禀赋互补性比较强,区域内便于开展垂直分工。

第一,从政治方面来看,各国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国际经济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主流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大国外交、首脑外交的推动下,东北亚地区的双边关系迅速发展,中俄建立新型战略关系,日俄关系有所改善。2004年,中俄两国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和战略协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目前,中俄两国处于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总体上看,尽管在东北亚地区对立与冲突依然存在,但政治环境已大大改善,合作与对话已成为主流,这不仅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为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

第二,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东北亚地区,既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日本、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有经济转型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发展中国家蒙古,还有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有利于区域内开展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发挥日韩发达国家的经济带动作用,缩小成员国的经济差距,共同迈向经济一体化。

第三,从资本角度来看,日韩拥有大量的资本,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市场不景气,将资本投到东北亚地区成为日韩迅速走出经济危机阴影的较好选择;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实行经济转型,需要大量资本进入市场,特别是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中国资本回报率强劲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蒙古正在大力发展国内矿产资源,对资本也十分渴望;近年来,朝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振兴国内经济,对外来资本的进入也非常欢迎。

第四,从劳动力角度来看,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加之日本的出生率比较低,未来日本国内将面临劳动力缺失且成本比较高的局面;俄罗斯人口稀少、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供给不足;老龄化和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同样困扰着韩国,劳动增长率也在不断下降;蒙古国是东北亚地区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且人口死亡率比较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也比较丰富;朝鲜的劳动力优质且成本比较低,劳务输出成为朝鲜改善生活水平的途径之一。

第五,从技术角度来看,在东北亚地区,无论是钢铁、化工、通信等传统产业还是纳米、超导、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日本技术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0—2011》中,日本排名第六[6];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军事技术方面,俄罗斯是全球领军人物,但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在IT、美容等行业,韩国的实力比较强大,但据有关研究表明,韩国的科技水平只有日本的1/9;在空间技术、核技术、转基因农作物等方面中国的科技水平比较高,但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此外,蒙古和朝鲜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需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注入强心剂。可见,该地区各国间的技术互补性较强。

第六,从资源角度来看,除了日韩资源匮乏外,其他地区均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中国东北地区以煤、铁、高岭土、菱镁矿、石墨、金刚石、石灰石等资源为主,还是我国的粮食基地;蒙古拥有石油、煤、铁、磷、铜、钼、银、金等矿产资源,品种丰富;朝鲜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质、石油资源等比较丰富,其中的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治关系的缓和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东北亚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互补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今后,可通过发挥该地区次区域合作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尤其是当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形成后,这个拥有15亿人口及7万多亿产值的大市场有望成为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此外,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俄蒙是WTO的成员国,中日韩俄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中日韩还是东盟“10+3”的成员国,因而东北亚各国并不局限于该区域的合作,还可以同区域外的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增强域外域内的交流。而且WTO、亚太经合组织、东盟“10+3”等交流机制为解决中日韩俄之间的分歧和摩擦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利于增强政治互信。

总之,虽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日、韩、朝、俄、蒙等国家对区域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在后危机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1]倪月菊.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地缘合作[J].亚非纵横,2004,(4):29.

[2]2011年12月进出口简要情况[D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cf/201201/20120107923402.html.

[3]2011年中蒙进出口总额增长84.3%[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2-02-09.

[4]美媒:中国对朝鲜的经济影响力有多大?[DB/OL].新军事网,2011-12-26.

[5]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明年启动谈判[N].长江日报,2011-11-20.

[6]《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布 中国全球竞争力提升两位[DB/OL].http://v.cbg.cn/first/2010-09/10/content_1220654.htm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东北亚经济圈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地方议会交流之旅——关于参加第七届东北亚地区地方议会议长论坛并访问韩国忠清南道的报告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