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 开心“旅程”

2012-06-24黄小亮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旅程语文课堂

黄小亮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化、教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门心思地“为了分数而奋斗”。老师不断强调“知识点”,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学起来既耗时又费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消磨殆尽,丝毫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

其实,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非常新颖、丰富,有选自经典名著的《范进中举》《美猴王》等;有呼吁保护自然环境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等;有激发读者爱国热情的《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等;有描写自然之景的《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无限精彩的世界。由此观之,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切忌“关门来教书”,应该“开门教学”,目光不要仅仅盯着书本,而是要“跳出来”,放宽视野,去感受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你绝对看不到教师拿着课本口若悬河,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的场面,因为一节语文课对我和学生来说,就是一段“愉快的旅程”,能让我们收获颇多。

一、激发爱国热情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题材,只要教师去挖掘,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就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精神力量的鼓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如九年级上册中所选的《白杨礼赞》一文是茅盾在新疆、延安讲学期间,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后来又到西北高原走了一趟以后,回到重庆而写下的怀念延安生活、歌颂党的英雄儿女的一篇优秀散文。作者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借白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带着同学们去了一趟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看了生长在荒漠地区的“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英雄树胡杨;接着去了西北高原,让同学们领略了白杨树的“英姿”;然后,我又带学生“穿越”到战争年代,在领略了赵一曼、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风采后,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文题中的“白杨”即“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这一趟精彩的旅程,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活跃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对学生要求太严格、太死板,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其实,我们大可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一起成为课堂的合作者、探究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上,一段快乐的“旅程”不仅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可谓一举多得。如在讲授《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我搜集了许多关于杭州西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带着同学们游览了一遍西湖。他们站在湖心亭中央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体会到了清帝乾隆“静观万类”,口中不觉轻吟:“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当我讲完这一课时,我还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到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大家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理解课文内涵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字面解释上,还要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充分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教学重点、难点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巧妙的立意和构思。但是这些问题往往不仅是教师的难处,也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很多学生觉得“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是不易逾越的障碍。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单靠教师“唾沫满天飞”是行不通的,我认为最轻松的办法是安排学生去“旅游”,在“旅游”中让学生长见识,在“旅游”中延伸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苏珊·安东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掀起女权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带学生“穿越”到了旧社会。他们看到了整日劳作的妇女,看到了从小就是“童养媳”的妇女,看到了“三寸金莲”的妇女,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许多妇女的例子。因此,他们懂得了今天妇女的地位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屈斗争才获得的……学生不禁对苏珊·安东尼肃然起敬。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教学效果较好。

四、体会作者思想

在文言文教学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的弱项,如果不能做到与古人“心有灵犀”,那就只能明白文章的表层意思。古人流传下来的篇章,多是抒发其内心情感,有思念家乡亲人的,有表达雄心壮志的,有淡泊名利的。要做到“观其言,明其意,会其心”,就要联系文章及作者生平轶事。因此,让学生“穿越”到古代,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思想,通透古文之意。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就带学生“穿越”到宋代去,看看有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范文公是怎样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有着怎样的政治主张。如此一来,学生理解了这个人物,自然就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语文学习绝不能死啃书本,教师应该多带学生去“旅游”,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延伸语文学习的范围,使学生增长见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培英学校)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旅程语文课堂
旅程
孤独温暖旅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2016,无忧旅程再出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