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几个方法
2012-06-24章建荣程晓菱
章建荣 程晓菱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它不仅要求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完成由讲授到引导的角色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焕发新的活力。但是,现在有些教师仍然是“涛声依旧”, 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还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浅显的探讨。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的原因时,也曾讲过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兴趣产生于人们认识的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所谓悬念,是指悬而未决的问题。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可以刺激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妙设疑,创造性地提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教师集教学、导演等多种身份于一体,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有疑,教师释疑;学生无疑,教师设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疑问能恰到好处地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对如何巧妙设计疑问、什么时候是最有利的发问时机、选择哪个角度发问等问题,教师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三、唤醒、挖掘、激励相结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已知的事物产生疑问并进行深入思考,或者引导学生重新探索已知事物,从而发现新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否定“权威”的勇气,大胆提出新的见解。虽然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不丰富,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有时能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见解,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新思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即使学生的想法存在不合理的成分或者提出了错误的见解,教师也应该肯定学生的努力,赞扬他们的勇气,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教学气氛。
四、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求同一板块的知识相互连接,还要求整合板块间的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近年来,高考题目也在不断创新,考查的角度越来越灵活,命题的立意越来越新颖,以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剖析知识点,以知识点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向外扩散或延伸,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今,创新教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掌握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技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