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话语权』才有权威性
2012-06-23李钊
□李钊
(陇东报社,甘肃 庆阳 745000)
当今,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的电视媒体全面扩张,以创办数字报(电子版)、手机报、新闻网站等新兴媒体和晚报、早报等子报为竞争手段的省级党报组团发展。在这种媒体呈现多元化、传播手段现代化、报业发展集团化(或综合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州党委机关报的地市报,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所发展,在引导舆论中有所作为,在服务读者上有所建树,就要善于谋取“话语权”,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要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上,善于谋取“话语权”
一方面,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相比,地市报具有传统平面媒体的优势,即阅读(或获取信息)廉价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地市报也有平面媒体特有的“软肋”和不足,即信息传播手段的单一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当地突发新闻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恶性刑事案件和自然灾害等)的报道上,与广播电视媒体相比,往往是“慢半拍”(不能即时报道、滚动报道);与网络媒体相比(一条微博,数分钟内被转发成百上千次),常常处在“静默”的尴尬境地,失掉了“话语权”(既没有简短的文字消息,也没有现场新闻照片)。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为出发点,坚决摒弃“一等、二看、三请示”的思维,牢固树立“抢先”意识,果断决策,对突发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媒体上“发声”;要立足党报权威性的优势,选准报道的角度,掌握报道的力度,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作全面、详细报道,用权威性的舆论以正视听;要以回应受众的关切为落脚点,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结果、社会反响以及预防的措施,作跟踪、连续报道,以合力增强影响力。
在这些方面,中央媒体(包括地方知名媒体)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温州动车脱轨追尾事件、正宁校车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报道值得借鉴,而一些地方媒体在这些突发事件面前失去“话语权”的教训需要认真吸取。
要在舆论监督上,善于谋取“话语权”
地市报在舆论监督上的乏力甚至缺失,是这些媒体饱受读者和社会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它在网络等媒体面前缺乏竞争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省级党报等平面媒体对当地的某项违背政策和群众意愿的工作、某种违法违纪行为提出批评时,而当地媒体默不作声甚至还作正面宣传报道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毋庸讳言,地市报开展舆论监督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高度,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因此,地市报首先要善于开展舆论监督,做到舆论监督客观公正、事实清楚、程序规范、政策法律依据充分,努力提高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干部群众以及读者的信任。如《兰州晨报》,首先报道了甘肃省一些地方的婴幼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出现不适的问题,进而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这种舆论监督的意识值得学习。其次,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畏难心理,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错误倾向的纠正。如《羊城晚报》,2012年3月20日刊发《癫狂的“灵修”疯狂圈钱》新闻报道,揭露了广东“灵修”培训机构、打着帮人灵性成长的招牌,鼓吹性解放、开办涉嫌淫秽谭崔课程的行为,这种舆论监督勇气让人敬佩。再次,地市报要借助网络媒体,扩大舆论监督的公众参与范围。要高度关注网络媒体的舆情信息,对微博、博客、论坛里的帖子仔细甄别,对有价值的想方设法联系当事人,对事件再作深入采访、调查、核对。在确保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媒体的舆论监督。如,南京“周久耕”事件的查处、陕西“周老虎”事件的水落石出,就是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这些方面,中央媒体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焦三牛”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后,《人民日报》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今年2月13日刊发了以此为由头的评论员文章《不拘一格选人才》;今年2月12日,新华社也播发了《为年轻人脱颖而出搭建舞台——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新闻调查》通稿;新华社还开设了“中国网事”专栏,对网上各大论坛关注的帖子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播发通稿,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合力。
要在增强贴近性上,善于谋取“话语权”
与中央和省级平面媒体相比,地市报明显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其新闻宣传贴近性的优势和在贴近群众上的优先“话语权”。
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是地市报的职责所在。关键是,不能把这种履职行为简单化、教条化,不能让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在版面上唱主角,让来自基层的生动实践、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的新闻报道唱配角,应当真正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要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让记者走出“会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呼声,采写鲜活新闻;要自觉遵循新闻规律,真正把媒体打造成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决抵制把党报“为中心工作服务”和“为人民服务”割裂开、甚至是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市报在关注“政绩”时更应关注“实绩”。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地市报往往从地方党委、政府的角度策划实施新闻报道下足了工夫,从群众的角度策划实施新闻报道却捉襟见肘;在谋得地方领导“满意”上下足了工夫,在畅达社情民意上却捉襟见肘;在工作安排部署、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奠基上浓墨重彩,在贯彻落实和建设进程、取得的成效上却轻描淡写。
因此,要在增强贴近性上谋取“话语权”,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正本清源,以新的思路,探索出新的路子来。在把本地新闻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的同时,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国内国际新闻编精编细编出特色,也是地市报增强贴近性的重要途径。尊重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知情权、提高国家政策的知晓率,应当成为地市报扩大报纸影响力、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