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市报“宽众化”途径探索
2012-06-23于智强
□于智强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市级党报,过去往往偏重新闻报道,格局比较单一,在为读者提供资讯服务、与受众互动等方面有所欠缺,致使其亲和力不足,与群众生活联系不太紧密,黏合度不强。其中不乏有“党报只有做好主业才是正经”的狭隘意识在作怪,但真正的原因是长期无竞争对手使然。而当今,林林总总的新兴媒体,纷纷在地级城市落户的省级以上多种报纸的地市版、晚报、都市报等,都在与地市级党报争夺着受众。
在这种形势下,地市级党报如果还是“老面孔”,其受众覆盖面必然越来越窄,报业经营亦愈来愈难。因此,新时期的地市党报,应该树立与新时期受众需求相适应的办报理念,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的时代规律,对报纸内容和形式进行符合受众需求和传播规律的创新,实行宽众化泛向传播。
宽众化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充分考虑受众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据此筹备、提供强大的报道、信息资源,巩固并不断扩展读者群。
实施多种渠道融合的传播方式,提升覆盖率。根据当地实际和未来发展可能,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报网结合,走报纸、本报网站、电子版、手机报等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吸引和凝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受众,扩大受众群体及覆盖面。
通过互动交流使报道、资讯服务更准确、适用。让编辑通过本报网站、手机等与读者交流,在把握多数读者的所思所想后进行报道策划,使报道、资讯服务的内容更适合读者群体。这就要求党报在真实准确地报道当地发生的新闻,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引领社会主流舆论,实践党报的天职和使命的同时,整合资源,借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传播方式,拓展服务功能。并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阅读需求,提供知识性、趣味性、生活类资讯服务,以增强与受众的贴近性、亲和力、黏合度。通过办“宽众化”报纸,构建新型党报格局,在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
面对新兴媒体、多种纸媒纷纷压境的局势,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地市级党报的引领性、服务性、可读性和影响力、传播力,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通辽日报社的不懈追求。“一张全新的党报,应该是宽众化的报纸,竭尽全力为社会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让读者有所收获。”根据这一理念,《通辽日报》积极创造条件,在2008年初到2010年5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三次改扩版。报纸由原来的黑白版变成了全部彩色印刷,报型变成了国际流行的更加时尚的黄金瘦报型,此举开内蒙古自治区党报之先河。日常版面规模由4个版增至12个版,每周正常版面达68个,版面数量居自治区盟市党报之冠。
在《通辽日报》这一品牌的统一格局下,推出了第5版至第12版的《晨刊》,定位为服务广大百姓。
伴随着改扩版,《通辽日报》的内容和版式更加新颖活泼——除了要闻、综合新闻、社会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每天有固定版面外,还开设有深度报道、商界、新农村、创业、教育时空、百姓纪事、街坊、老年天地、视觉等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版面,并有法治社会、文荟、生活资讯、体坛纵横、影视娱乐等知识性、趣味性、资讯性版面,初步实现了信息的“全覆盖”和资讯服务的多功能性,适应了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需求。
《通辽日报》进行改扩版不是简单的版面增加和报型改变,它实现了一张报纸的“两报功能”,成为集党报与都市类、生活类报纸风格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新型党报,提升了《通辽日报》的服务功能,使它变成了一份更具“实用性”更有价值的报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通辽日报社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传播能力,扩大受众群体及覆盖面。
通辽日报社融资投入网站建设,网站注册名为“中国通辽网”,于2010年8月开通,全网共设置12个频道,制作了电子报,还有音频、视频,内容包罗万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目前日点击率已达40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通辽门户网和通辽地区的一流网站。许多受众通过网站直接提出改善报道的建议,有的直接向编辑提出了策划意见。编辑与读者在网络平台上互动,就报道内容进行探讨,为办好报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通辽日报社还与中国移动通辽分公司合作,于2010年10月创办了《通辽手机报》,在介绍本地新闻、国内国际重要新闻的同时,设置了政策快递、人文通辽、彩票茶坊、美食广场四个板块,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在经济欠发达而媒体丛生、多种纸质媒体并存的环境下,通辽日报社适应新时期受众需求,更新办报理念,走“宽众化”之路,打造“功能多元化”的党报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传播能力,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