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2012-06-20李斗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内异异位症盆腔

李斗辉

(湖南省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浏阳 4103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日趋增多的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可高达10%~15%,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进行性痛经、腹痛和不孕,多伴有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和盆腔粘连,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包括症状、盆腔检查、超声波检查、血CA-125检查、腹腔镜或者开腹探查等方式,其中腹腔镜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和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同时亦可明确诊断,适用于各期内异症患者[3]。本文笔者观察比较腹腔镜与B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差异,观察了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的差异,论证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为腹腔镜术的合理推广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8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是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按随即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腹腔镜诊疗组(A组)42例,常规B超诊疗组(B组)41例,A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7.3±1.9)岁,4例未婚,盆腔疼痛35例,不孕37例,盆腔包块36例,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 AFS)评判分期为Ⅰ期9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Ⅳ期5例;B组年龄20~45,平均年龄(27.1±2.3)岁,3例未婚,盆腔疼痛34例,不孕37例,盆腔包块35例,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1.2.1 内异症诊断 A组:令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常规下腹三孔手术,进入腹腔后吸出腹水并记录腹水颜色、量,先从盆腔一侧全面细致地检查卵巢、输卵管、子宫前面、阔韧带、膀胱区等,再进行对侧检查,举起子宫,再对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窝、子宫骶韧带、乙状结肠及输尿管进行逐一检查,接着再对不同腹腔脏器进行检查,如小肠、大肠、阑尾、肝脏、脾脏及膈肌等,记录检查结果,根据内异症部位的病灶表现与分布位置,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评判分期。对于腹腔镜检查中肉眼观察正常的患者,取正常腹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B组采用术前B超检查。

1.2.2 内异症治疗 A组: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检查的同时,根据切除病灶的范围、年龄、病史、患者意愿,参照《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方法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性、半根治性和根治性手术的治疗,育龄妇女需要保留生育功能采用保守性手术,年龄大的患者采用半根治性和根治性手术,留下标本送病检。根据患者病情差异分别进行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包括盆腔粘连松解术,卵巢内膜囊肿剔除术,异位病灶烧灼术,盆腔内异病灶剔除术,不孕患者行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术毕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并放置透明质酸钠,查无活动性出血可关腹。术后第1~2 d行抗感染治疗,第3 d辅以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Ⅰ、Ⅱ期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Ⅲ、Ⅳ期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B组:所有患者采用开腹手术,留下标本送病检。肉眼观察正常的患者取正常腹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药物治疗同A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确诊以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准[4],观察腹腔镜检查和B超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对比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缓解后复发等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记录术后妊娠情况,计算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总妊娠率,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复发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标准[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A组的阳性率为95.2%,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90.6%;B组的阳性率为95.1%,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70.1%。A组的敏感度显著高于B组的敏感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4.174,P<0.01),A组的特异度显著高于B组的特异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2.500,P<0.01)。腹腔镜诊断效果明显优于B超检查,但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不明显。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2.2.1 术后疼痛缓解情况 A组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85.71%,明显高于B组疼痛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2 术后妊娠情况 A组治疗后3年的总妊娠率为85.7%(36/42);B组治疗后3年的总妊娠率为51.2%(21/41),A组术后的总妊娠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475,P<0.01)。

2.2.3 术后复发情况 A组确诊的40例患者中,术后1~3年复发率为10.0%(4/40),B组确诊39例患者中,术后1~3年复发率为33.33%(13/39),A组术后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366,P<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 [例,(%)]

3 讨论

内异症诊断可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病史、体征、B超及血清CA 125作出诊断,但腹腔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最直观、最准确、最简便的诊断方法[5]。腹腔镜可以清晰、全面地观察妇女盆腔,了解卵巢功能,全面评价子宫、卵巢、输卵管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盆腔粘连、内异症、盆腔结核,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病灶切除,方便活检进行病理确诊。本文结果显示:腹腔镜诊断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90.6%,诊断效果明显优于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不明显,表明诊断的最佳方法就是直接用腹腔镜探查,然后做病理检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内异症的腹腔镜治疗已被广泛应用,并被广泛认可,能有效切除病灶,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和延迟复发,适用于各类型的内异症,包括腹膜型、卵巢型、阴道直肠隔型及盆腔外型,是内异症诊治的金标准[6],而且成为腹膜型及卵巢型内异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治疗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术后妊娠情况优于开腹治疗,腹腔镜治疗术后1~3年复发率明显也低于开腹治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好的联合疗法[7]。本文结果显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提高联合疗法的疗效。

总之,腹腔镜以其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内异症诊断治疗的首选方式[8]。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减少或消除病灶,减轻或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和避免复发,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手术技巧;术后用药有利于消灭残存病灶,减少内异症复发;积极助孕。

[1]冷金花,张 羽.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6 8.

[2]李华军,冷金花,郎景和,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3-16.

[3]郎景和,冷金花,周应芳,等.子宫内膜异位症[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3):161-172.

[4]乐 杰.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4-355.

[5]WinkelCA.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wmen with endometriosis[J].Obestet Gynecol,2003,102:397-408.

[6]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60-663.

[7]周应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67-70.

[8]陈炜,杨进,赵芳.腹壁单点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2):31-33.

猜你喜欢

内异异位症盆腔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至201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特点及发展趋势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