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唐史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

2012-06-20吴丽娱

博览群书 2012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史吐鲁番文书

○吴丽娱

对唐史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

○吴丽娱

前不久卢向前来信,为他的新集索序于我。感慨良久,想到王永兴老师生前,弟子书成,多是烦请他老人家作序。曾几何时,先生驾鹤西归,而我辈也已逾耳顺之年。向前是老师最欣赏关爱的学生,如今祭出自己的心血之作,在下何德何能,岂有资格为之作序!然为向前嘱托之诚,亦为张大师门之愿,故不揣浅陋,是为序也。

向前与我同在永兴师门下研读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20世纪80年代初问学至今,他的论著源源不断,已有《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和《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二书,后者尤著。国内以往经济史论述虽丰,然以唐代土地制度而成一家言者甚少,向前关于西州土地制度的论著足可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且补其空白,故至今为研究唐朝田制所必读之作。

《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封面

敦煌文书与唐史的结合乃是永兴先生教导弟子做学问的基本方式,也是今天的唐史研究能够取得众多成果的要因之一。向前以自身的实践踵之行之以成其特色。而如果说前二书已可见向前应用文书研究唐史之功底,那么此书则更是全面地展示了他驰骋两域,深入探索之才能。全书仍由专论组成,分论甘露之变、唐代和籴、驿传马政三大问题,并附公文牒式、市估法、葡萄酒法专论及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读后感四篇。内容涉及唐代政治史、经济史、制度史之重要层面,足见向前唐史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全面。且虽有专取传统史料独成其文篇者,然终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之广泛征用为全书底色,和籴以下诸篇无不自文书发端而归诸唐史。唐史为纲,文书为用,可以说,若无文书,则唐史诸端固无从发解;而若无唐史,则文书诸端便如离树之枝、无根之木,唯有将两者合一,才能自单一而走向全面,抑空论而趋于具体。从向前的书中,不难发现二者结合的妙用,更不难理解如善行其道者,学问之路便自然宽广。

《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卢向前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版,40.00元

受学术大环境的影响,近年的唐史研究,多千般追求新课题,以未研究开发之领域和项目为目标。这本是件好事,却也因此反衬出对传统课题的冷落,一些政治经济史议题尤问者寥寥。但或许是受先生熏陶,向前所作始终可以算得上是接续传统。纵观全书,所论均为政治经济史的中心议题。如制度史乃唐史研究之基础,举凡和籴、驿传、马政等无一不为前人所涉猎,故使后学望而驻足,然向前却借重敦煌吐鲁番文书,将这些最关乎唐朝国计民生的制度原原本本,一一解析入微。又如甘露之变为研究者熟悉,多以为此问题早经解决,已难再有发明。然而向前却从考证事变发生的准确时间出发,进而对事变主要人物之矛盾、背景、时人心态、与宦官及党派关系等一一追寻,令人理解到这一事件背后实关乎唐后半期史的诸多问题和纠结,不仅老树开新花,别开生面,也使对唐史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有价值的研究须以问题为出发点,然学问最终追求的却是境界,是对相关大事大局的理解和关照,这就是常说的从大节着眼、细处入手。向前的研究均围绕问题进行,且长于考据,善于分析,能够将传统史料及文书信手拈来,将两者的运用化于无形,同时不惜将每一细节凿实论精。然更进一步是在史料的理解之上对于研究对象本身乃至于历史动向的总体考察。以和籴为例,该书的研究便与前人不同。即并非就和籴而论和籴,而是全面考虑和籴与常平、义仓乃至与漕运的关系,在相关和籴的运作过程之外,结合唐前期的地域政策,唐后期的政治格局,论说和籴从单纯的军用推广为广泛的官用,从西北一隅的地方政策变为中央政策,也即陈寅恪先生所谓河西地方化的质的飞跃。作者虽然在这一问题的论述之后做出了“和籴充其量是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不应看得太高,也“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贯性的、连续性的制度看待,而只能看作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定政策”的客观分析,然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唐朝财政经济史发展的总体脉络。

从全书的研究可以追踪到向前问学的历程,了解到他对学问的不断追求和精进。该书收入的内容涵盖了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以后的创作,我们看到这些内容非一次完成而是不断积累的。每一大问题分若干小问题,如驿传马政即关乎唐代的运输交通,但它由驿传关系、传马坊、马社、敦煌吐鲁番地区的戍与长行坊等多个论题组成,当每一具体问题解决之后,唐代的西北交通之大面貌便呈现于眼前。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曾作为论文先期发表,但直到收入该书之际仍有新增和修改。正是在这样的多方考察和不断修改完善之下,单一性的研究已经扩展为品味丰美的综论合集。也就是说,作者所研究的,其实是一个个自成系统的结构性大问题,而贡献给读者的也是其深思熟虑之后的坚实之作了。

学术总是要有所继承有所开拓的。在向前的研究中,常常可以见到对陈寅恪著作的引用,从中可以了解其早年在永兴师指导下,认真学习陈先生论述及研究方法的过程。然向前并非仅止于此。在他的引证之后,往往会提出进一步的补充和新论。而令人感佩的,正是他的孜孜以求。80年代的学子有幸受到老一代学者的亲炙,其特点之一便是在研究方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大致可以说是承先启后。向前一路走来,教书育人,不废根基,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所作亦皆有用实学,相信它的价值将会愈来愈为后人所认同。

向前的学问也是独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看见他将对历史的理解融入论述之中,以与古人同一境界的立场体会古人之用心,且近乎诙谐的语言更使他的文章增添了许多生动和人情味,这是向前的著作极有魅力之处。不过,学问的精妙,就在于多年的培养,其中并无捷径可走。而向前的著作,除了可见他那一以贯之的努力之外,其实也在给我们提出问题和提供借鉴,即史学研究如何能使那些关乎国家制度和社会文化辗转变迁的中心议题重获关注,从而使民族的优良传统被继承且焕发新意。在浮躁之风甚嚣尘上的今天,细读他的著作,难道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吗?

(本文是作者为《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一书所作序言,本刊略有删节。)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本文编辑 谢宁)

猜你喜欢

经济史吐鲁番文书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经济史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二)
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
劳动史:在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历史政治经济学之间
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保险事业的新发展
吐鲁番的高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