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2-06-14张利萍侯小艳是明启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3期
关键词:暗带瑞克神经功能

张利萍 侯小艳 是明启

尽管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除了在4.5 h以内溶栓有明确的疗效外,其它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确切疗效。注射用尤瑞克林(Urinary kallikrein)的化学成份为组织型激肽酶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能较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本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6月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1±9)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0±11)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及合并症差异不明显(P>0.05)。

1.2 入选标准 (1)发病在48 h之内;(2)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证实;(3)年龄在80岁以下,性别不限;(4)以肢体瘫痪(肌力Ⅳ级以下)和言语障碍为主,无明显意识障碍,查体能够合作;首次发病。

1.3 排除标准 (1)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已明显改善;(2)轻微神经功能缺损,如单纯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肢体轻瘫者;(3)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精神疾病和痴呆者;(4)伴有出血、消化性溃疡和血液系统疾病者;(5)家属不同意使用者。

1.4 治疗 2组均常规给予长春西丁20 mg+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必要时加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剂量。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阿斯匹林以及其它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U+生理盐水10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

1.5 疗效评定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即(1)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10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89%;(3)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

1.6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化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等,并详细记录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5 d各组NIHSS评分 治疗组接受尤瑞克林治疗后自第7 d起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差异明显(P<0.05)(表1)。

表1 各组NIHSS评分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26例,进步11例,无变化8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8例,无变化1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67.3%。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均未见皮肤粘膜出血、胸闷等,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 论

1977年Astrup等对动物研究发现,当rCBF降至15 ml/(100g.min)时,脑皮质诱发电位消失,但组织细胞尚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恢复正常血流后其电生理功能仍可恢复,这一血流值为神经元电衰竭阈值;当rCBF进一步下降至10 ml/(100g.min)时,细胞内K+大量外流,出现细胞膜离子泵和能量代谢衰竭,这一血流值为膜功能衰竭阈值。位于脑梗死核心周围,血流介于上述二值之间的脑组织被定义为缺血半暗带。半暗带是“可逆的”脑组织,若血流恢复,细胞功能可恢复正常。Xia等和Zheng等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脑梗死核心由于能量迅速耗竭导致神经元坏死,而缺血半暗带细胞则以凋亡形式在缺血后存活数天。

尤瑞克林即组织型激肽酶元1,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种亚型,能使激肽原释放具有血管活性的激肽,激肽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和前列腺环素-环磷酸鸟苷等信号通路,触发广泛的生物效应。尤瑞克林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扩张血管作用,它不仅可以选择性扩张脑缺血区的微小动脉,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而且可以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从而建立侧支循环,同时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来发挥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尤瑞克林可显著缩小大鼠MCAO 24 h后脑梗死的面积并改善神经缺损症状。Ling等发现,尤瑞克林可以诱导MCAO处理后大鼠梗死灶周围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转移,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近期Liu等的研究提示,尤瑞克林可激活体外培养神经元的ERK1/2信号途径,进而促进神经元对缺血再灌注以及缺血后酸中毒的抵抗能力。这些均成为尤瑞克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的理论基础。药效学试验显示尤瑞克林有两点突出于其它药物的作用:(1)在临床剂量下选择性扩张缺血部位微动脉,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改善梗死灶内供血,对正常区域动脉影响不大;(2)促进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另外,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说明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本组病例中未见副作用出现的患者。

猜你喜欢

暗带瑞克神经功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