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白酒汤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2012-06-13关登明
关登明
(甘肃省康县中医院,甘肃 康县 746500)
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常发生心肌坏死而出现一过性ST抬高或持续时间的ST段压低。近年来笔者在收治此类病例时采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结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至2011年在心内科治疗并确诊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标准,根据病史、典型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l、CK-MB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作出定性诊断和危险分层。 ST 段抬高﹥0.1 mv(V1~V3﹥0.3 mv)或 ST 段压低﹥0.05 mv。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6~82岁;伴高血糖11例,高脂血症14例,ST段抬高/压低3/27例;cTnT阳性2例。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79岁;伴高血糖5例,高脂血症5例,ST段抬高/压低2/2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等)。治疗组配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实30 g,薤白30 g,土黄酒50 mL,紫丹参30 g,降香30 g。血瘀者加赤芍、桃仁、红花、三七;寒凝者加入桂枝、附片;气郁者加入台乌、郁金、沉香;痰盛者加入半夏、石菖蒲;气血(阴)虚寒者加人参、当归、黄芪、麦冬、五味子、地黄。以上药物加水600 mL,慢火煎取400 mL,分两次服,每日1剂。辛伐他汀20 mg或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1.3 疗效标准 根据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标准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标准(草案2009)》评定。有效:对比期内无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表现或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严重度分级(Braunwald分级)降低;偏移的ST段完全回复、T波倒置或回复;cTnT、cTnl、CK-MB水平正常。好转:对比期内无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表现或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严重度分级(Braunwald分级)降低;偏移的ST段回复﹥0.1 mv但未完全回复、T波倒置或回复;cT-nT、cTnl、CK-MB水平正常。无效:对比期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表现无改变或发作频率无明显降低,严重度分级(Braunwald分级)无降低,恶化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偏移的ST段无回复、T波无改变;cTnT、cTnl、CK-MB水平正常或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无Q波而ST段发生偏移的小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可见当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严重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其病因主要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弱等有关。病位主要在心。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轻者多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重者则为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病延日久,则导致阴阳双损,气阴两亏。治疗上应当标本兼顾,通补结合,在温通心阳、活血通瘀、豁痰通脉的基础上兼顾气血阴阳的亏虚。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蒌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药;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臣药。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辛散温通之白酒,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全方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用。加入降香芳香行气,丹参养血活血,增强其温通心阳、活血通瘀、豁痰通脉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部分结构与HMG-CoA结构相似,可和HMG-CoA竞争与酶的活性部位相结合,从而阻碍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中胆固醇水平降低。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LDL-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减少血管内膜表面的巨噬细胞数量和活性;稳定斑块纤维帽,避免斑块破裂,使其转变成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减少血栓栓塞;抗炎效应等。
本观察表明,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瓜蒌薤白白酒汤结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对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减少血栓栓塞、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保护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偏移ST段回复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并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